区划几经变化,办事“找不到北”;问题屡被“踢皮球”,反复推诿扯皮……记者近期在贵州省贵阳市调研发现,因为职责划分不明晰,一些城区交界处成了“三不管地带”,给基层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属地边界不清,相互“甩锅”成常态
传统的城市治理格局,常被形容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但随着城市更新,区与区之间、街道与街道之间的界限有时会变得模糊。如果基层干部在某地工作时间短了,也很难说清楚。属地边界不清晰,管理就会出现盲区,给城市治理效能、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埋下隐患。
今年8月8日凌晨1点21分,一名市民投诉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半山小镇W1区噪音扰民。通过网络后台留下的处理记录可以看到,南明区五里冲街道办事处次日接办后表示,经核实,此处不属于该街道管辖范围。
随后案件被转交到云岩区,当地工作人员开始也称“不属于我区管辖范围”,拖到8月23日,云岩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却作了答复:“我局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整改,并第一时间派遣队员前往现场进行处置。”
从言之凿凿“不在属地范围”到兜兜转转回到原地的情况并不少见,导致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长时间停留在“走程序”阶段,削弱了群众的获得感。
例如,8月20日,有市民在网上留言,自己在花溪区董家堰塘边寨一修车厂维修时,厂家以次充好、更换零配件产生质量问题。
8月25日,花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复:“该位置在花溪区与经开区的交界处,到现场核实后,该位置不在花溪区的管辖范围内。商家也表示属于经开区管理。”两天之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经核实,该地址属于花溪辖区。
等到了9月1日,花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答复:“我局接到案件后高度重视,立即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
这种前后不一的行为,引起了一些反映情况的市民吐槽:“丝毫没有感觉到所谓的‘第一时间’‘立即’,只看到相互推诿、久拖不决。”
城市发展快节奏,管理服务慢半拍
记者发现,之所以产生地界权属争议,出现管理职责混乱,原因有多方面。
——权责没有随区划调整及时明晰。近年来,贵阳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一些行政区划调整时,相关管理权限没有移交,尤其是各类开发区、保税区、航空港经济区相继设立后,相应社会管理有的没有跟上。
“管委会虽然是工业园区的托管部门,但不具备生态环境执法权”“涉及项目投资、经济发展的找经开区,涉及农民工欠薪,要去找花溪区”……记者采访中也多次遇到行政区与经济功能区互相“踢球”的现象。
如棚户区改造项目花果园的X区,位于云岩区与南明区交界处。X区的民政、治安、地名编写、人口普查等问题,是南明区在处理,而管理市容秩序,又是云岩区在负责。
——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翻烧饼”。2012年8月,贵阳宣布撤销49个街道办事处、设立90个社区服务中心。2020年1月,贵阳又宣布撤销87个社区服务中心,设置72个街道办事处。对比两次通知中给出的缘由,前一次名为精简行政管理层级,优化公共服务;后一次则为强化基层行政管理层级,优化公共服务。
一会儿街道,一会儿社区,不仅让部分群众难以适应,连一些基层干部也表示,这种“创新探索”,客观上催生了当前一些交界处的争议。比如,现在的街道有的就是几个社区合并或拆分而来,到底管到哪里,至今没有扯清楚。
——部分职能部门担当意识不足。一些市民认为,出现行政管辖权争议有时不可避免,可以理解,但发现问题就应尽快化解,而不是“神仙打架”,层层空转,推来推去,到最后反映的矛盾问题无人问津。比如,去年7月就有群众反映一条道路损坏,希望进行维修管养,但涉及的两个区一直纠结于属何地管理。直到今年10月,坑坑洼洼的路面才得到修复。
推倒看不见的治理壁垒
贵阳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全面消除城市管理交界处的争议问题、空白区域,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值得深思。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原本清晰的属地管理界限出现高度重叠,容易造成互相交叉或模糊不清。”贵州大学基层社会治理高端智库副主任、研究员段忠贤说,有的城区交界地带长期处于“失管”或“半失管”状态,造成基础设施破旧、环境卫生脏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方政府的形象。
一座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记者采访中发现,利用交界处管理薄弱、边界不清,一些灰色活动悄然滋生。这些城市乱象,看似是“这边三分之一,那边三分之二”,但问题如果没有协同配合,很难根治。
公选王遴选网问题:该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谈谈你的对策。
答题参考:
彻底解决这类问题,离不开基层政府的作用发挥。一方面,要在厘清“边界线”和划定“责任田”的基础上,建立灵活的多方协商沟通机制,及时应对处置区划交界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将“三不管地带”管起来;另一方面,要着力探索城区行政区划交界治理的有效模式,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有针对性地选择独立治理、委托治理、联合治理等方式,切实将“三不管地带”管好,防止“属地管理”变味走形。
(来源:半月谈网)
更多案例分析题推荐学习案例/材料分析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