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不设围墙。中央推广“街区制”的城市发展路线图,初衷是为了治疗“毛细血管不畅”等“城市病”,但“打开”后社区治安管理、居民安全、生活质量等问题又是民众实实在在的关切。
公众关心的问题是,“围城”变“公域”,我们的安全谁来保障?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增加,车流量也随之增加,群众,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出行安全就成了一大隐患;保安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公共治安又该怎样解决?国民素质是否已经高到了彼此信任的地步?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显然“开放”还得不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单单一个安全隐患问题就从某种角度上“阻挡”了这一想法的实施。
备受争议的莫过于《物权法》和“街区制”这一意见的关系了。《物权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认为,一个小区使用的土地,无论是小区内建设道路、绿地,还是建设住宅楼的土地,都先是开发商从政府手中获得使用权,建设完成后出售给业主,小区使用的土地也被划分到每个购房的业主“头上”,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小区道路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属于市政道路的,产权属于全体业主。因此对于已有的小区来说,是否开放,应该由业主共同决定。
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认为,公众对盲目推进街区制存在担忧,导致推动街区制会面临很多操作性问题,不要搞短时期运动式推进。比如,打开小区,是为了通车还是为了步行更方便?如果是因为主干道车太多,而盲目把车流引进小区,恐怕也是很恐怖的一个场景。“各个城市推动街区制时一定要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新的新规划,老的逐渐改变,要有一些示范性试点性的工程,特别是不能一刀切地把大大小小所有存量住区都搞成开放式。小区的封闭与开放其实不是关键问题,尺度太大搞‘巨无霸式’封闭小区才是关键问题。因此,把单位大院和政府机关以及一些对城市交通和生活质量有影响的超大型社区先打开,示范作用会更大。至于安全问题,从纽约、伦敦等城市来看,起主要作用的是单幢楼里的安保。”
问题:针对材料反映出来的公众对推广街区制存在的担忧,请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450字以内)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