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上推下卸的“二传手”。中部某省一镇干部认为,自己所在的乡镇,领导干部受到的约束较少。“除了书记镇长和2名刚上任的年轻干部,其他领导干部甘于当工作任务的‘二传手’,事情都交给专干去做。”这名镇干部对半月谈记者说,“我们单位一位工作了18年的领导对于有经济补贴的工作比较上心,对其他日常工作积极性比较低,经常做甩手掌柜。”
在基层领导班子成员中,干部“不服管”的情况也有发生。“单位上一名正科级干部工作了25年,他认为自己能力强、经验足,经常不配合集体领导和上级安排。”南方一乡镇干部表示,这名领导干部习惯性把工作推给年轻人,对待工作经常是“不想干就不干”。
升迁无望的“老前辈”。干部群体中,资历老、年龄大的干部容易对工作产生懈怠心理。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这些干部大多觉得自己晋升无望,只想“平平安安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只求无功无过的老干部在单位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容易带坏整个单位的风气。”山东一基层干部说。
基层许多推诿工作的行为都发生在一些小事上,有些老干部经常以“不懂电脑”为由推脱分内工作,就算有机会培训电脑知识,一些老干部也并不积极。贵州一名基层干部说,在单位只要工作涉及新系统、新设备、新媒体等一切新的东西,老干部就开始推脱。“他们嘴上夸年轻人啥都会,工作一甩手就给年轻人。”得过且过的“隐形人”。近年的年轻公务员队伍中,有一些刚进来就没有太高工作追求和理想抱负的“隐形人”。“有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家庭条件比较好,没吃过苦受过累。”一名基层干部认为,现在有的年轻干部缺乏社会历练,他们不求实现多大的人生价值,对荣誉、成绩也看得很淡。
基层工作队伍中还有不少是临聘人员。“正式员工端着‘铁饭碗’,我们连泥饭碗都不算。”一名编外人员认为,身份问题影响了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有基层干部反映,早年部分编外人员是单位里的“关系户”,“如果‘后台硬’,也不用干多少事”。在这名基层干部看来,有背景、不好说话的人能在单位中自动“隐形”。
有苦难言的“背锅侠”。一些年轻干部刚进入基层时很有干劲,但是由于工作容错空间太小,受到处分后导致一些干部的积极性受挫。中部一名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单位一位领导分管信访工作,但他不管不问不教,撒手让年轻干部处理,出了问题就推给一线人员。直接领导推责任,一般干部受处分,而处分又影响到评优评先。山东一年轻干部坦言:“干得越多,就可能错得越多,身上不背个处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干过工作。”
东部某县在改厕过程中,有的村庄常住人口不到70%,改厕任务却要完成80%。为了完成任务,基层干部给已经搬走的村民打电话,请求他们回来。实在没法回来的,经村民同意,基层干部翻墙入户为其改厕。“明知改了也不会用,但还必须要做,一旦出了问题,肯定处分我们。”一名基层干部说,“既然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个闲人不好吗?”
徒劳无功的“大头兵”。任务分配不合理容易造成干部们忙闲不均。贵州某县直机关一位干部介绍,自己在驻村帮扶期间,22人的攻坚队起初没有合理分工,经常“打乱仗”,有的人一天无所事事,很难创造工作业绩。
有些上级部门不熟悉基层实情,没有因时因地施策,造成基层干部忙闲不均,被动地闲了下来。中部一名乡镇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县里督查说该乡镇必须要有相应的退捕渔民方案,但是他所在的乡镇不在湖区,没有退捕渔民。找不到工作切口,相关负责人员只能东拼西凑一个方案,最后也只能是徒劳无功。
材料2:
大多数基层干部踏实工作,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啃“硬骨头”,基层治理显现实效。但同时,也有少数干部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基层闲人,给基层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从主观上看,一些基层干部律己不严,干事不实,根本上来说是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拧得不够紧,导致作风漂浮,政治定力不足。一些基层干部“铁饭碗”意识仍然较强,认为“进门难,出门更难”。
从客观上看,部分基层单位容错纠错机制没有得到落实。干劲很足的干部难免忙中出错,被领导推责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对于干部队伍的管理和考核,一些单位领导碍于情面,轻描淡写,很少动真格,久而久之,一些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甘愿成为一名闲人。此外,一些上级部门基层经验不足,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服务群众,但在工作分配时容易脱离实际,导致考核重点走偏,一些基层干部不得已闲了下来。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受访人士认为,根本上要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强化对基层队伍的管理。在刚性管理上要见效度,要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们轻装上阵,同时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起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在柔性管理上要见温度,“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健全激励机制,帮助干部做好职业规划,加强对干部的关心,及时疏通思想堵点,理顺个人与工作集体的关系,增进基层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获得感、成就感。
公选王问题:
1.请总结材料1中的“基层闲人”的特点。
查看公选王答案:2022年中央机关公务员遴选案例分析预测之一——基层闲人(附答案)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破解“基层闲人”现象,请给出具体措施。
该题目公选王也已经给出了答案哦>>>【2022中央机关遴选笔试面试预测题110】如何破除基层闲人现象?
延伸阅读>>>
“基层闲人”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二传手”“老前辈”“隐形人”“背锅侠”“大头兵”……近年来,基层作风建设走向深入,基层干部队伍的责任心、执行力得到群众认可。但在一些地方,也有少数干部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基层闲人,给基层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成为一种基层治理“病”。(10月26日 半月谈)
五种闲人画像,勾勒出基层单位众生相。从主观上看,一些基层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干事浮于表面,病根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出现了偏差。一些基层干部“体制内思维”根深蒂固,认为公务员是一个“铁饭碗”,可以旱涝保收。
从客观上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干劲十足的干部难免忙中有失,被领导“甩锅”后工作积极性受挫。对于干部队伍的考核管理,一些单位领导“只看表面,不顾实效”,久而久之,一些干部放松了自我要求,“自甘堕落”成为一名闲人。
“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根本上要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能者上、对错者容、使庸者下,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其在自觉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中培育新动能、彰显新活力,始终保持“快马加鞭未下鞍”“只争朝夕莫等闲”的精气神,不动摇、不懈怠、不当闲人。
鼓励激励机制“对症”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强,开具的是让干部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医嘱;容错纠错机制针对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不足施治,是以宽容保护作药引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能上能下机制着重治疗的是干部干事创业压力不够,注入的是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应者下的强心针。要挖深挖细查找“病源”,把“治病良方”开出来,让广大干部迈出步子履职尽责、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让上来的干部热情饱满、下去的干部心悦诚服。
落实“三项机制”的处方,关键是完善机制配套、制定实施细则,在刚性管理上见效度,在柔性管理上见温度。要清醒认识到,各地发展水平参差、各部门业务属性不一,在实践操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既明确要求干部自觉履职、严以用权,也鼓励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切实把增进基层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获得感、成就感,方能让“基层闲人综合征”药到病除。(来源:大河网 孔德淇)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