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工匠精神” 需要担当意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曾几何时,工匠作为一个极耗体力,重复简单动作的群体,在士农工商的观念体系下,处在社会的较底层。虽然他们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辉煌成就,但仍为上流社会所不屑谈及。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工匠进入工厂成为了工人,一部分依然靠着传统工艺谋生。在后工业时代,随着机器的大量运用和流水线的诞生,许多老行当逐渐消失淡出人们视线,工匠也一度被认为将被时代淘汰。今天,当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为其正名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其历史价值及其精神寓意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那就是某些老行当可能消失,但工匠精神不可泯灭!
然而,做工匠容易,成就工匠精神却不容易。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的工匠精神,除了需要一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和对质量的精益求精,还要有一种心存敬畏的态度和敢于担当的意识。
……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