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主题宣传,为党的十九大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是当前宣传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新闻舆论工作时,强调基层干部要接地气,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接地气”不仅表现在心里面有民众,在政策上顺民意,在工作中解民忧,也表现在宣传中善于同群众说话。总书记的讲话深入浅出,通俗生动,在谈论严肃的政治问题和重大的理论问题时,常收到举重若轻的效果,对改进和创新宣传工作中的话语有重要启示。当前,宣传工作要“接地气”,需要注意话语体系的三个转换。
首先,官方话语转化为民间语言,亲切自然。宣传要起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效果,就不能照搬会议文件,让人感觉高不可攀、与己无关,而要用群众愿意听和听得懂的语言。运用民间语言,一要深入基层,识民情。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塔元村调研时说,“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谈论群众关心的话题,就必须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做群众的贴心人。二要增强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带着深厚感情去联系群众。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三要向群众学习语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山东菏泽考察时,他说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这些接地气的大白话,让人听得明白,记得清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