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一切发展的中轴线,“获得感”则是衡量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刻度尺。在这把刻度清晰的尺子上,映刻出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身影,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杨汉军、姜仕坤、黄文秀……他们奔波行走于增加人民群众的点点滴滴“获得感”中,终其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获得感”作为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是“获得”的正面感受和衡量标准。但在现实中,存在群众有了“获得”却没有“获得感”的现象。少数党员干部在抓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等工作时,热衷于搞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表面看似增加了群众的“获得”,实则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败坏了党风、政风。究其根本,这种“获得”并非从群众的迫切需求出发,没有满足群众的热切希冀,甚至是多余的“给”、强加的“给”,如此何谈“获得感”呢?要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摆正“获得感”这把“标尺”是关键。
校好学以致用的“刻度值”。党员干部要把为民服务的“金刚钻”磨得锋利、用得顺手,需要摒弃“差不多”“顾不上”“无所谓”的思想观念,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一项战略任务和一生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党章党规,解决原则不强、遇事推诿的问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自觉意识;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问题,不断创新思维模式,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通过学习业务知识,解决业务不精、难以作为的问题,让学习成为解决民心烦忧的有效途径和破除履职难题的创新举措,不断转化为务实担当的生动实践。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