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请谈谈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做到“慎独慎微”?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曾赠诗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认为诸葛亮、吕端在为人处世方面,能够做到谨小慎微,大事小事不糊涂。对领导干部来说,谨言慎行很重要,“慎独、慎微、慎用权”更是修身之要。
为官需“慎独”。官员在独处时想什么、做什么?如果没有外人的监督,是否能做到不做亏心之事,不放纵自己,不做有违道德良知、党纪国法之事?这需要很强的个人道德定力和境界修养。纵观几千年中国文化,古圣先贤都把“吾日三省吾身”“不自欺”“处世当无愧于心”“暗室不欺”等看作“慎独”的一种表达。汉代的杨震、明代的李汰,面对金钱的诱惑,在暮夜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不是笑纳,而是断然拒绝。清代的叶存仁在离任之际,面对僚属们趁夜色馈赠的礼品,心领而已,这就是官员的“慎独”。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已经把“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化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晚清名臣曾国藩就特别看重“慎独”。他的遗嘱第一条就讲“慎独”,“慎独则心安。……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刘少奇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他把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思想应用于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之中。今天,很多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恰恰是在“慎独”上出了大问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