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有话说,基层处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能否有效激活基层防疫“神经末梢”,既考验着各级基层组织的应急能力和治理水平,也检验着基层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中国大地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为基层治理的稳定运行、基层民生的有序维系倾注了全部精力。在一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公开的这组数据直观反映了疫情防控中社区工作的分量。当我们带着敬意聆听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事迹时,也应当更耐心地思考一下,社区一线,对于基层治理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也许我们可以说,社区作为基层的基本单元,实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所在。但这末梢绝非无关紧要的边角毫末,而是治理现代化总体方略的关键词,人民群众日用行常获得感的中转站。如果说末梢治理关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在许多人不容易想象,那么面对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末梢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可谓一再凸显。
众所周知,此次抗击疫情有两大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一个就是社区,日夜为防控奔忙。末梢治理的难度何在,效度如何,因人命关天的特殊使命这一特殊透镜,更多人就看得清楚了。
只是,社区一池水,无风亦有波,何况风暴聚集的非常时刻?上面一声令下、下面层层传达,快速响应有时差;党员干部干、普通群众看,要打“人民战争”但发动组织人民有落差;重点人群、风险人员在哪里、怎么管?“表哥”“表姐”手工摸排跟不上,精准管控有误差……甚至一些地方由于社区干部组织动员能力不足,出现“基层干部说群众不听话,群众说干部不像话”的两头抱怨现象。末梢治理机制的不尽协调,力度的难以均衡,让人感叹与现代基层治理“全覆盖、无盲区、扁平化”还有距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