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如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直是党员干部孜孜以求的目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想要办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不妨从塞罕坝“荒漠变森林”的奇迹中寻找答案,通过弘扬塞罕坝精神,汲取塞罕坝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厚重的历史经验,在自己心中构筑一座又一座塞罕坝,从而更好地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党员干部要在心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塞罕坝”,奋力鼓满群众的“钱袋子”。“塞罕坝”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是一棵又一棵挺拔的树,更是一种昂扬的精神;造就的不仅是“美丽高岭”,更是震撼人心的“精神高地”。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秉持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与毅力,用一滴滴辛勤地汗水,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转换成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用苦干实干、披肝沥胆的坚守,诠释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的塞罕坝人将森林变为“绿色提款机”,不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了200亿元。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破口”,党员干部想要为民办实事,就应当弘扬塞罕坝精神,努力让人民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千方百计挖掘各地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将生态、文化、农业、康养、旅游等资源,创新性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心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塞罕坝”,静下心来,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苦干实干中,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党员干部要在心中筑牢绿色生态的“塞罕坝”,坚定护好群众的“绿叶子”。生态兴,则文明兴。在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塞罕坝人听党指挥,咬定青山、艰苦创业,担当作为、无私奉献,从青丝到白发,一代接着一代干,以几代人的奋斗追求理想,铸就了荒原变绿洲的人间奇迹,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篇章。塞罕坝人走出的道路,是一条保护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道路,他们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黄沙变绿海,荒漠成热土,这既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为我们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示范、激励和推动作用。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标杆,弘扬塞罕坝精神,贯彻好绿色发展理念,让天更蓝,水更清,林更绿,通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树立好为人民办实事的生态标杆,坚定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绿叶子”,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勇于担当、奋发作为。
党员干部要在心中筑牢民族团结的“塞罕坝”,争当维护团结的“石榴籽”。“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了“石榴籽”。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回望历史长河,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方面,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多次获得了肯定,并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汉族、满族、蒙古族同胞,在这里团结合作,如同一个大家庭,可以说,是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才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就要争当民族团结的“排头兵”,切实承担起责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带头人,从而把维护民族团结当成使命,成为民族团结中拥抱得最紧的“石榴籽”。(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熊林海)
更多遴选策论范文、优秀作文,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策论范文】【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