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同志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我国已经确定时间表: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质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态环境质量紧密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需要绿水青山。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就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坚持特色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双碳目标需要绿水青山。“人类未来的命运实际上掌握在自己手里,取决于我们能否主动采取行动,让造成的危害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国家,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为明确和迫切的任务之一。
共同富裕需要绿水青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在提升民生品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丰富,同时也应包含优质的生态环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也不可能是长远的富裕。离开了绿水青山,共同富裕也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5月份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均圆满超额完成。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细颗粒物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年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的第16个年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只要我们达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共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责任共担、成果共享、携手同行,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绿色家园,让“美丽”与“富裕”同向同行,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必将渐行渐近,共同富裕的绿色底色必将更加亮丽。(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王克)
更多遴选策论范文、优秀作文,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策论范文】【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