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考察调研,从考察长江岸线生态、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到考察江都水利枢纽运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特殊分量。>>>【2020江苏公务员遴选考点】习近平考察调研江苏,提了哪些发展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远战略。当前国家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只要我们认真落实既定工作部署,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会持续改善并将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好了并不等于生态文明养成了,生态文明的培育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仍然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守护者。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坚持下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组关系。
一是既要注重硬环境改善,更要注重软环境提升。近年来,各地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项特别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下一步,还要继续把整个生态硬环境的改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保持工作干劲,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尤其是对一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要追根溯源、系统治疗、标本兼治,切实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软环境提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功能,探索推广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加大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建设更加智慧化的城乡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一批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康运动的好去处,切实把生态环境的改善转化为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二是既要注重理念形成,更要注重发展转型。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普遍成为共识,但要如何把绿水青山更多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还需不断探索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为我们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加大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扎实做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等事关大局的工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质发展,不断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把生态旅游同文化旅游、产业旅游等结合起来,立足良好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大力开发绿色生态的内涵式旅游产品,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是既要注重基础配套,更要注重文明养成。如今,公园、绿地、步游道随处可见,便利化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设施越来越多,大家生产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高。全局的良好生态环境有了,个体的文明习惯还需培育。如果说过去改善生态环境,更多是靠政策、靠外力驱动,那么现在改善生态环境,更多就要靠人的内在文明驱动,靠自发性的自觉和良好习惯推动。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群体,创新宣传宣讲方式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生态文明和生产生活良好习惯。特别是要聚焦青少年一代,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以小带大、以少带多,促进更多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最终让生态文明蔚然成风。当前,要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等为重要抓手,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件一件抓好,一项一项推动,切实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好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者:丁梦益)
更多遴选策论范文、高分作文,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策论范文】【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