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必须”树牢“大人才观”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事业站在新起点。人才工作如何适应新常态、支撑新事业、服务新起点,实现人才集聚新效应,树牢“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笔者认为,做到“三个必须”至关重要。
树牢“大人才观”,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党管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坚持党管人才,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助推器”,而且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提高人才工作水平的“压舱石”。所以说,树牢“大人才观”,各级党委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党管人才,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资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开发人才、推进人才事业,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让各类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遍地开花、各尽其用、各展其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树牢“大人才观”,必须淋漓尽致发挥比较优势、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红利是第一红利,人才竞争是第一竞争。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才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发挥比较优势,不仅可以让本地区成为“近悦远来”的“热土”,而且可以成为人才施展才华的“沃土”。所以说,树牢“大人才观”,各级党委必须淋漓尽致发挥比较优势,一把手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因地制宜,认清自己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在哪里,以此赢利发展优势,让各类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百花齐放、各尽其才、各美其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树牢“大人才观”,必须不折不扣兑现优惠政策、引天下英才而留之。人才新政含金量高不高,还体现在兑现效率上。再好的政策,享受不到也是“空中楼阁”;再优厚的条件,得不到认可也是“昙花一现”。兑现优惠政策,不仅可以让本地区成为人才实现抱负、安居乐业的“家园”,而且能以别样的城市温度提升人才集聚的“黏度”。所以说,树牢“大人才观”,各级党委必须不折不扣兑现人才优惠政策,一把手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水平、自身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因情施策、因事择人、量身打造本地区具有突破性、标志性、可操作性的“土政策”,切不可“挂空挡踩油门”“搞空头支票”,让各类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百花争艳、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引天下英才而留之。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多则机会多,人才强则优势显。各级党委要树牢“大人才观”,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社会环境,真正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引天下英才而留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来源:七一网 作者:佘海军)
更多遴选策论范文、优秀作文,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策论范文】【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