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人没有精神,生命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精神犹如空气和阳光,没有了精神就会无法存活。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正确看待组织、正确看待自己,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服从安排,振奋起共产党人应有的精气神,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
“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不能忘记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持续砥砺初心、坚定使命,永葆不惧挑战、无私奉献、实干担当的精气神。
永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要成功也要奋斗。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靠的都是艰苦奋斗。如今虽然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艰巨繁重。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永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传统不能丢,要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
永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党员干部基本素养。从“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从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的沈浩,到为带领群众脱贫耗尽最后一份心力的“羊书记”姜仕坤……都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就是要时时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不懈追求,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千方百计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实事。
永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从“铁人”王进喜到“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再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身上无不体现了敢闯敢干、真抓实干的精气神。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越来越重,我们处于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做到改革精神更饱满、士气更振奋,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七一客户端 作者:黎国宝)
更多遴选策论范文、优秀作文,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策论范文】【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