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文写短可以从五个方面努力。
第一,抱西瓜者短。“既要抱西瓜,又要捡芝麻。”我认为,这句话用在有的地方是对的,用在公文写作上不太适宜。公文写作一定要抓住关键,不能面面俱到,不要泛泛而谈。要根据时间、地点、场合来判断、取舍,学会抓大放小,才能把公文写短。怎么把握关键?上级关注的、强调的,特别是上级文件、会议提出的新要求、新情况、新形势是关键。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了解和研究各条线、各单位的工作,找出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分析问题症结。群众和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是关键。烟农和零售客户关心什么、基层干部职工关心什么,要做到心里有数,要去伪存真。关键就是“西瓜”,其他的就是“芝麻”,“西瓜”必须写,“芝麻”可捡可不捡。从素材取舍的角度来看,新东西、与受众有关的东西是重点,陈旧的、与受众无关的东西,能简就简。总之,公文写作一定要有时间和容量观念,正如请客吃饭,要根据客人数量、吃饭时长来点菜,绝不是菜越多越好。
第二,删繁就简者短。有的公文结构太复杂,有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有的甚至还有五级标题,真是叠床架屋。这样的公文,貌似考虑很全面、思路很清晰,实则看的人、讲的人难受,听的人一头雾水,经常都不知道讲到第几层了,更难以弄清其中心意思是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原因在于没有抓住重点,没有分清主次,没有理清逻辑关系,只是单纯并列、罗列。这样的文章一般短不了。正如装修房子,两室一厅就可以了,非要搞三室、四室,多一间房子,就要加个走道、加扇门。这样怎么会短呢?一般来说,两级标题就够了,最多用三级标题。
第三,开门见山者短。公文不同于文学作品,讲究简洁、直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绕弯子。有的同志习惯于在每一段文字前面做很多铺垫、很多解释,讲很多道理,引用很多内容,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千呼万唤始出来,等得人心急火燎,再没有耐心听下去、读下去。我的体会是,公文每一段前三句一定要把想表达的主要观点、主要事实点出来,后面再作必要的阐述。这样能把公文写短点,受众也不累。
第四,意犹未尽者短。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写公文一定要认准角色、站对角度,话说到什么程度,说多少、说多细、说多深,要根据对象、时间、场合来定。特别是给领导写材料,一定要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内容和语言都要与领导的身份相符,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意犹未尽。怎么把握其中的度,要靠平时多揣摩、多领悟。
第五,土里土气者短。公文语言讲究严谨、朴实,要求以书面语言表述为主,但也要接地气。尤其不能通篇都是上级的话、文件上的话,就是没有自己的话、大家听着顺耳的话。鲁迅说:“我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如果吃的是草,挤出来的还是草,甚至吃的是奶,挤出来的却是草,谈不上消化吸收,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那么,这样的公文肯定短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些话多么简洁,又入脑入心。
上述五点归纳起来就是,分清轻重,写精炼一点;分清主次,搞简单一点;分清缓急,来直接一点;分清角色,写对路一点;分清对象,写通俗一点。
更多公文写作技巧、遴选公文写作范文、公文写作经典语录,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公文写作】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