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公选王推荐】中国梦提出四周年,如何实现中国梦?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6-11-30 阅读: 3087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中国梦提出四周年之际,随公选王一起深入“理解”中国梦!

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年来,围绕这一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渐次展开,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有志才有力,爱拼才会赢。在中国梦提出四周年之际,随公选王一起深入“理解”中国梦!


篇一:以中国精神助力“中国梦”实现

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概念:“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傲世独立,强汉盛唐纵横辽阔,宋元科技独领风骚,中华民族可载入世界史册的发明、贡献不计其数。但在近代,当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崛起为现代化国家时,中国却日渐萎缩在封建帝国余晖中,沦为被宰割的羔羊。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亡国灭种危机前,中华儿女迸发出巨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不可阻挡的浩然洪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学生、工人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直至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赢得民族独立。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华章开篇,更高处的愿景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着崇高目标,新中国几代人继续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火热态度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筚路蓝缕求发展、披荆斩棘迎挑战。沧海桑田,新中国已走过67年的风风雨雨;白驹过隙,距离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也有四年。这四年里,面对国内外各种矛盾,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成绩令人瞩目,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再次腾飞的巨龙令世界刮目。就在2016年,“蛟龙”号时隔一年多“再入海”又创新纪录,女排姑娘在里约告诉了全球观众何为中国人的顽强拼搏,G20杭州峰会让世界震撼于东方大国的典雅丰盛,宇航员在太空与神舟十一号一起“天马行空33天”画下圆满惊叹号……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城乡建设不同步、人均收入有差距的现实,贫困地区依然存在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创业史如此,复兴路更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刻,我们站在了紧要处。伟大的使命召唤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任何年代,爱国主义都是凝神聚气、团结各族人民的法宝。爱国是一个人最朴素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从个体和集体的哲学思考来说,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都是一致的。个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勤恳工作、真诚奉献,无数小确幸就能汇聚成巨大正能量,推动国家的车轮滚滚向前。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禀赋不可丢。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新常态下经济减速换挡、转型升级压力大,唯有大胆创新,唯有不拘一格,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才能把稳舵、撑好帆。

万水千山前程远大,泥泞满路鲜花在前。“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奔跑吧,追梦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实现人生价值,刻下无悔印记。


篇二: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如此接近。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奋进的目标,长征精神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永恒载体和不竭动能。

何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无论是在武装斗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征精神都是共产党人和全体国人的“精神之钙”,不可或缺。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长征精神做信念基石。

作为在中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发生的重大事件,长征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新中国成立67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就万众瞩目、举世称赞。但同时,中国也进入到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经济换挡调速,社会环境多元复杂,国际形势波云诡谲……这些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时刻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国人面前,“万里长征”步入更伟大、更艰苦的新阶段。

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并没有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征程之上,历挫折而奋起,经苦难而辉煌,其前进的方向始终如一:就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成功的信心与能力兼具,但同样压力与挑战并存。越是靠近目标,越是需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长征精神不仅是遭受挫折时的“指明灯”,更是和平建设时期的“警戒灯”。

生于忧患,长于艰辛;饱受苦难,淬火成钢。伟大的长征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奠定了中华民族一步步前行的深厚根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长征路上,长征精神永不落伍、永放光芒。


篇三: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好干部应该是什么样的?相信我们大多数人脑中都会自动跳出三个字——焦裕禄。这三个字不仅代表了一个人,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在我们实现中国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

196627日,新华社播发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提到:“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这是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的情景。

焦裕禄忍受了多大痛苦,没有人说得清楚,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为人深知。早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通知》就明确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焦裕禄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带头学深悟透、深查细照、笃行实改。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务员,时刻牢记民生疾苦。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领导干部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领导干部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学习他“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凡事都要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更好为人民服务,不仅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也要深入了解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及时掌握人民的需求。决策部署如果没有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有可能因为脱离实际而失败。任何时候,实践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干苦干才能获得群众点赞。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学习他“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奋斗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做指引,需要有勇有谋、迎难而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千锤百炼,始终向前。如今面对改革发展重任,领导干部更应坚持奋斗、主动作为。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坚强保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领导干部理当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给予而不是索取、奉献而不图回报,应成为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标准。

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学习弘扬并自觉践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篇四:以创新引领发展 以发展成就“中国梦”

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儿,身边的朋友出一趟国门,带回来一些小礼物,拆开包装一看,标签上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千里迢迢带回来的居然是国产商品,无论是自己还是朋友,内心的失落自不必说。

其实,国人对made in China“不感冒”并非与生俱来。“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曾是老北京人眼里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红星牌收音机为代表的“三转一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结婚最讲究的“大件”。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国货。

而如今,买电饭煲、马桶盖要去日本,钢笔要从德国带回来,化妆品要去韩国选购……国人在海外掀起的购物潮与国内市场的平淡形成了鲜明对比。难道国内不生产这些产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是生产不了,只是人们觉得生产不好。为何“不好”?同样的产品,我们卖的可能仅仅是产品本身,人家卖的是产品的创新和生活的品质。

购买力外流的尴尬局面亟需改变。改变,离不开创新。唯有创新提质,国货才能赢得市场,赢回消费者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只有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才能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转变。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必须依靠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被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这是因为,想要发展先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正经历新旧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古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以创新引领发展,才能以发展成就中国梦。


篇五:以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助力中国梦实现

老黄牛,在中国人的心里,一直都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代名词。在一些“90后”看来,“老黄牛精神”早已过了时,甚至成为他们“个性发展”的对立面。今天,我们谈起“老黄牛精神”就真的是已经“不合时宜”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实现中国梦离不开“老黄牛精神”。

任何时代,勤劳、敬业、奉献都是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事业成功、社会和谐之根本。今天,面对国际国内许多新的形势,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鞭策我们与时俱进,以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耕耘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之地。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需要每个人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自然少不了“90后”的力量。对“90后”而言,“老黄牛精神”不仅不能丢,还要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钟栋鹏,一名汽车公司的设备保全人员,标准的“90后”。参加工作寥寥数年,却在全国1700万机械工业从业人员中脱颖而出,问鼎了中国工人的最高荣誉,从职场菜鸟摇身一变为技能大咖。他所负责的设备中,有一台轮胎搬送线经常出错,他蹲在那条生产线面前看了两三天,琢磨如何通过一个编程增加报警程序,保证轮胎不会再分错。他的编程成功解决了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原有工作量。相比于重复机械地劳动,他更愿意通过创新想法来给自己的工作“偷点懒”。用他的话来说:“去创新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不想每次都重复地去面对这个机器的异常。”

钟栋鹏的成功实际上也体现了“90后”对“老黄牛精神”的一种新的理解:要踏实敬业,也要灵活思考,善使巧劲,勇于创新。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已经不仅仅只等同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了,它包含了改革创新等元素,既要无私奉献、勇挑重担,也要充满激情和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下逐渐成长起来的“90后”要学会从“老黄牛精神”中汲取力量,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其注入崭新的时代元素,用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助力中国梦实现。

公选王官方二维码.jpg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17遴选公务员考点】网络舆情处置中要警惕这十大错误思维!

下一篇: 【2017公选遴选重要考点】如何读懂***“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句话?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