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生饭”一词原本指做饭时米饭做得外熟内生,难以下咽。时下,网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夹生干部。
一、“夹生干部”是什么样?
有的业务干部,对分管业务不熟悉,对政策一知半解,工作总是落实不到位。遇到问题自己不懂,也不深入学习研究,那些本该用足的政策,他们总是只用一半,常以“没有相关规定”“按照惯例”等为由,挡住群众办事的脚步。对于“夹生干部”来说,“说他不懂,也不是一点儿都不懂,多少知道一些;说他懂,分内的事儿又办不明白;说他不作为,也不是不干事”。这种“夹生干部”已成为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影响基层政策落实,甚至衍生软性不作为。
二、“夹生干部”为何“夹生”?
这一情况的出现,其实是部分党员干部所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个是公仆意识的缺失。“执政为民”是我党一以贯之的宗旨,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摆脱“官本位”这种陈腐的思想。在具体的事务处理上,对待一些实际问题,不愿意担责任,不愿意找麻烦,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将本来清清楚楚的事情搞得复杂难言。更有甚者,在一些分内之事上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他们也是许多基层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原因所在。对于此类夹生干部,需要切实加强其宗旨观念教育,强调民本思想,增强其责任意识和责任观念。
第二个是群众观念的弱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革命道路上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部分党员干部由于群众观念不强,将自己当作游离于群众之外的旁观者,即不主动思考群众之所需,也不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对待群众的态度也表现得颇不耐烦,这些干部,同样是“夹生饭”的制造者。对于他们,一是要加强其教育,改善其观念,另外还要促进其换位思考,督促其改变服务态度。
第三个是业务水平的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其本身有着较强的公仆意识,也能主动设身处地的为群众换位思考。然而,却因为业务能力较差不足以胜任本职工作。对办事程序的了解既不透彻也不全面,因此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往往只能答非所问。对于群众来说,这样的干部自然也不甚称职。面对这些主观能动性尚可的干部,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提升其服务水平。
三、如何破解“夹生干部”现象?
表面上看,“夹生干部”只是不爱学习政策、不想钻研业务,工作上低标准、满足于一般化;但深层次看,这反映了当前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责任感缺失、使命感弱化的突出问题。
避免“夹生”干部,方法很关键,提高其公仆意识,强化其群众观念,提升其业务水平,善用这三点,基层干部的纽带作用自然就有力。那么“夹生”干部的危险就断然无存了。
治理“夹生干部”现象,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夹生干部”最大的问题是内生动力不足。一个干部,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就不可能有持久的进取心,也就不可能把事业干好。对共产党人而言,事业心、责任心与使命感,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可以抵御诱惑、战胜困难;是砥砺奋进的原动力,可以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破解“夹生干部”现象的不二法门。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帮助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为民初心,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治理“夹生干部”现象,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破解“夹生干部”一知半解的问题,必须针对他们各自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和模糊认识,督促其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着力克服其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等问题,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治理“夹生干部”现象,必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夹生干部”的本质表现是不担当、不作为,甘于平庸。破除“夹生干部”现象,必须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更多选拔任用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尤其要注重选拔任用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以引导和带动更多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风口浪尖上承担使命责任,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才干。要坚持适才适位原则,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
治理“夹生干部”现象,必须健全约束与激励相对称的制度体系。“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是激励,罚是约束。唯有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夹生干部”现象。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分清功过是非,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推动形成“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的制度环境,让忠诚的人有更多担当的精神,让干净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多干净的环境,让忠诚、干净、担当的人能够心无旁骛谋改革、干事业。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正确使用问责手段,防止“泛化问责”,决不能用问责代替管理、以问责推卸责任。要打破干事创业的“洗碗效应”,坚决杜绝“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等逆惩罚、逆淘汰行为。
前期回顾:
【2019遴选笔试面试预测题26】如何理解“快思维”与“慢思维”?
【2019遴选笔试预测题25】某省关于开展向张富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