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这些问题和答题参考源自“两会”期间有关领导讲话和“部长通道”“委员通道”等记者采访,是2020年全国各地各级遴选笔试面试的重点,供公选王的学员备考参考,不可直接作为遴选考试题答案。公选王后期将对部分题目进行深入解析,敬请关注。
公选王问题1: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发挥哪些独特的优势作用? 公选王问题2:疫情影响下毕业生就业压力山大,怎么解决? 公选王问题3:出门扫健康码、线上学习和线上开会等新技术和新应用对我们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有什么样的作用? 公选王问题4:公益诉讼是怎样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的? 公选王问题5:中国抗击疫情为什么能取得显著成效? 公选王问题6:对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有什么建议? 公选王问题7:如何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 公选王问题8:如何让教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 公选王问题9:政府“数字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公选王问题10:建设“数字政府”对执政人员素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公选王问题11:当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何建议? 公选王问题12:如何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公选王问题13:怎么看待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公选王问题14: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公选王问题15: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 公选王问题1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完成? 公选王问题17:疫情防控公共服务等的领域里面暴露出来我国存在不少的短板,怎样采取措施? 公选王问题18: 六稳和六保是什么样的关系?应当怎样抓好落实? 公选王问题19:今年将如何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公选王问题20: 如何帮助地方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公选王问题21:如何落实政府过紧日子? 公选王问题22: 今年我们的粮食生产形势怎么样? 公选王问题23: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是不是意味着生猪的生产供应形势出现了好转? 公选王问题24:如何确保我们的扶贫产业能够稳定持久地发展? 公选王问题25: 怎样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公选王问题26:环境部要做出什么样的部署来建设美丽中国? 公选王问题27:大气污染仍不时出现反弹的迹象怎么办? 公选王问题28:如何看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所发挥的作用? 公选王问题29:工信部将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公选王问题30:谈谈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和启示 |
公选王问题1: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好地赋能经济发展方面,还能发挥哪些独特的优势作用?
参考答案:
在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升级传统产品、改造传统行业同时,一批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拓展了产业新空间。
一是催生一批人工智能新产品和新产业。各类专用智能芯片发展迅速,正在成长为芯片领域的新贵;智能医疗诊断产品、机器翻译产品、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健康监测可穿戴硬件等都会为用户带来全新价值。
二是开发更为广阔的“旧动能”沃土。通过加入人机感知、知识交互、情感陪伴等功能,人工智能正在给音箱、门锁、冰箱等传统家居家电产品带来再次产业增长;高效能的营销大脑、智能化配送等技术推进零售业改造升级,新零售正在成长为新经济的代表。
三是促进生产过程降本提质增效。通过灵巧操作、工业视觉、能耗优化等,实现传统生产工艺改造,推动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服装制造业等也有可能因柔性制造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应用迎来全球产业格局重构。
四是孕育更高阶段的知识经济。智能医疗、智能教育实现了高水平医生和教师的知识在更大范围的共享,放大知识的经济价值,推动知识经济进入全新阶段。
公选王问题2:
疫情影响下毕业生就业压力山大,怎么解决?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是好工作?
参考答案: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就业工作压力确实非常大, “最后一公里”确实是比较难走。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让我们看到了整个国家和全社会的努力。现在像大学生参军入伍、公务员招录、研究生招生、“三支一扶”项目等都有了比较大幅度扩招。教育部还组织了48所高校对口支援湖北省高校的就业工作。从一些联合举办的云招聘来看,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还是不错的,这些都提振了大学生就业的信心。
现在复工复产正在加速推进,经济运行正在恢复正常,利用这个时间点,用人单位要逆周期而行,提前进行人才筹备,有针对性地投放一些计划,提前做一些储备,厉兵秣马,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打下更好的人才基础。
今年虽然就业有一定的压力,但疫情终将过去,山花终将烂漫。从一个历史时期来看,没有哪一代青年人能够像当代中国青年这样,离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此之近,同学们要把青春的激情燃烧在奉献民族复兴的伟大岁月上。
一个人能不能称为人才,最终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贡献大就是大人才,贡献小就是小人才,没有贡献,再聪明恐怕也不能称为人才。所以,越是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大的岗位,越是有价值的岗位,越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岗位,越是我们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应该选择最能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岗位,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在疫情期间,一大批90后志愿者作为防疫人员、作为志愿者冲向了防控一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点赞。为什么这样?因为他们代表了一种为国家做贡献的社会价值,也代表了未来和希望。同学们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开一点、更广阔一点,选择的余地也会更大一些。
公选王问题3:
一场疫情,让我们生活中多了很多新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出门扫健康码、线上学习和线上开会。这些新技术和新应用对我们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有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抗疫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回看之前的几个月,上千万互联网从业者已经成为同舟共济一起抗疫的一部分。在武汉最艰难的时候,互联网公司承担了责任,,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展示出担当和创造性。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疫情预防、溯源、治疗、追踪,以及城市管理、物流、信息发布、问题解答,乃至病毒基因测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效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压减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空间;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信息的“快速采集、实时分析、精准上报”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既能保证信息管理的畅通、高效,又减少重复性的工作和错误信息。另外,运用线上方式保障物资采购、远程办公、远程教学,并做好政务、医疗、教育等行业疫情服务,是保障民生的有力支撑。
总而言之,新技术有效促进了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转型升级。
公选王问题4:
近年来,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开展了保护长江黄河、保护“舌尖上的安全”等公益诉讼工作,办案范围逐步拓展,备受社会关注。你觉得公益诉讼是怎样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的?
参考答案:
公益诉讼是一种特别的诉讼制度,公共利益是人民的利益,公民个人发现公益受损害的时候,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和收集证据的手段,往往很难承担诉讼重任,而检察官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更能够替人民行使这样的职权。他们通过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环境保护的安全。
近些年来,在推进公益诉讼的过程中,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国家公益检察制度,形成了维护司法公益的中国方案。一纸建议,一剂良方,查办一案,治理一片,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公益保护的获得感。检察官在办理案件的时候,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的检察理念,始终坚持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选择的方案,面对侵犯公益的难点、痛点问题,他们敢于向前,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食品药品、网络外卖,维护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聚焦公共服务,维护消费者权益;运用司法霹雳手段,维护英烈光荣与尊严,真正做到了哪里有人民群众的诉求,哪里就有“检察蓝”。
公益诉讼姓“公”,但它不是检察机关一家的事,需要平衡,需要维护,需要统筹社会的力量,做好“国家队”、“社会队”的整合,而检察人在这里面更起到担当和向前的作用。公益诉讼离不开所有公众的参与。我们要坚持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对侵犯公益的行为坚决说“不”,打赢保卫公益的人民战争,让我们共享美好生活,共享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记忆的美丽中国。
公选王问题5:
中国抗击疫情为什么能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答案:
见【2020遴选考试重要考点】习近平总结疫情防控斗争八点经验
公选王问题6:
经过这次疫情,对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有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
(习近平的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可参考)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并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公选王问题7: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是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的科技工作者。你认为如何才能“科学地”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
参考答案: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最高的境界是:“上书架”“上货架”。“上书架”并非简单地发表学术论文,而是真正对科学有用,成果能够写到教科书里,留在科学史上;“上货架”并非简单地申请几项专利,而是真正用得上,对国计民生起作用。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实际上非常难做到。
真正的科技创新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做事,因此培育创新性的文化环境和土壤极为重要。所以,在“十四五”期间,要抓住科研人才和科技成果评价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让科研人员做出属于中国人的“顶天立地”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精简人才计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合并归类简化人才计划,同时严格控制设立新的人才计划。
二要精简行政主导的评估评价工作。人才和科技成果的评价归根结底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事情,须制定可操作的政策,大幅度精简行政主导的学术评估和人才评价工作。
三要进行兴趣导向,分类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不能混为一谈。基础研究需要的是自由宽松的创新性文化环境和文化土壤。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发需要明确的应用目标牵引。对于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来说,需要团队作战。对科研人员而言,应该是兴趣导向,而不是功利性的利益导向。应分类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做适合自己的真正有价值和有成就感的东西。
四要大胆改革人才激励政策。大胆改革现行工资制度,让广大科研人员敢于迈出从文章到应用的第一步,勇于同产业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
公选王问题8:
如何才能让教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
参考答案:
目前乡村职业教育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中,农业产业专业设置偏弱偏少;二是在办学的区域布局上,对乡村区域的针对性和便利性不强。要实现乡村农业产业振兴,需要大量的从事农业产业的人才,同时,有更多的农民通过职业教育学会从事农业产业的本领,并能够就地就业创业,从而有力助推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
要让教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一是要让公平教育使农村的孩子有“平等机会”“成就人生梦想”。这不仅是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更是为乡村振兴打好扎实的人才基础。这对缓解乡村的空心化也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加快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缓解农民为子女教育而“移民”的趋势。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必须是在公平而有质量方面的一体化。持续改善和优化乡村教育条件,才能够让农民在乡安居乐业,让农村的孩子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二是要通过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助推乡村的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因此,在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从乡村的长远发展看,要加快发展针对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体系。只有大力发展涉农及涉乡专业,建立完善的农民继续教育体系,培养数以百万计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各类服务和专业人才,才能切实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问题。
三是通过发展乡村“大教育”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加强对农民的精神文明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立自强、向上向善;要加强对农民建设新农村能力的教育,让农民增长真本领,能够为振兴农村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要通过各种教育渠道,有效推动广大农民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主体地位的认识,从而增强农民自身的身份认同感和角色归属感;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艺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对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其内心植入深深的“乡土梦”和进取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乡土才能成为“热土”。
公选王问题9:
当前,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难、协同效率低,政府“数字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首先,思想上要真正统一,真正认识到释放数字红利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府部门间破除数据山头主义,革新数据本位主义思想,就需要把部门间的工作目标真正统一到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上来。教育、医疗、住建、公安等等部门,看起来各有分工,但最终目标都是指向人民的美好生活;另外,数字化经济属于新兴事物,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的常识性培训,了解必要的技术和应用常识,了解数字红利中巨大的社会治理价值。
其次,要进一步为数据共享、协同工作做好数字基础建设。今年3月,中央提出新基建,其中就涵盖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其本质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不健全,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再次是做好顶层规划。多源数据融合、数据存储、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必须有明确清晰、适合市场应用的顶层设计。同时,要根据政府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部门内部的数字化,为多部门数据共享夯实基础。
第四是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部门数字化人才的配置或培育。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以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招募懂“数字”的人才。具有“数字”素养的政府工作人员,将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公选王问题10:
建设“数字政府”对执政人员素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如何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数字素养?如何理解“数字领导力”?
参考答案:
“数字政府”建设对执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能变。“数字政府”建设顺应时代发展,是推动政府治理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应急能力、服务能力、决策能力上都对执政人员的数字素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执政人员在掌握业务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技能,提升数字素养,在政府治理中要“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
技术应用常识应成为必备素养,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和一定的考核,来推动执政人员数字素养的逐步养成。同时,可鼓励各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建立政务数字化技术共享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加强互访和交流合作。
数字领导力实质上是数字技术促进社会治理升级换代,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必然结果,会大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提高领导力客观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
公选王问题11:
对于当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何建议?
参考答案: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三年行动方案,建议强化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县主体责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把完成好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作为一项重要政绩考核,推动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继续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加强协同配合,避免推诿扯皮。
二要强化分类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定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正视区域差别、村庄差异,决不能一个模式、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不同类型村庄提出不同的整治标准和目标任务,突出重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条件成熟的问题,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贫困地区要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做多少做多少,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搞建设。
三要加强检查督促。要用好检查督促这个利器,通过调研、督导、督查、督办等方式,对重点工作建立台账、限时销号,较真碰硬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对措施不力、搞虚假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无效实施的,要依法依规批评问责。同时继续用好正向激励措施,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地方给予激励支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提振精气神。建立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四要强化支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要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三农”重点任务投入,扩大地方债用于“三农”支出,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赋予县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更大自主权,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投入。最近,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央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包括扩大一般性债和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要积极争取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的投入。在技术支撑方面,要加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中央有关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和技术知识,做好今年发布的农村户厕改造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宣贯。通过在线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农村改厕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服务,帮助地方解决技术难题。加强干旱寒冷地区适用改厕等技术研发筛选,研究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
五要强化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政策、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凝聚各方共识,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让各地学有榜样、干有遵循。强化健康生活理念、疫病防控等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可通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真正依靠农民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公选王问题12:
如何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参考答案: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黄河治理,把它作为治国兴邦的大事来抓,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而且病得很重。黄河流域洪水风险高,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黄河文化及其遗产发掘保护不足、传承弘扬不够。
一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抓好环境污染治理。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分区分类、精准施策,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着力加大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力度,推进建设黄河生态带。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等工程。
二要推进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科学把握水沙关系,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科学配置流域水资源,深化跨流域调水工程研究,尽早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三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加快调整农牧业结构,推进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推动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信息、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发挥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四要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加强黄河文化系统研究和学科建设,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新地标。开展黄河文化宣传,以多种形式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形成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浓厚氛围。
五要抓紧制定保护黄河相关法律,依法实施保护治理。通过制定保护黄河相关法律,明权责、划底线、立规矩,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依法建立健全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的体制机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推进大发展。
六要抓紧开展顶层设计,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实施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涉及多个部委和9个省区,要在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抓紧编制规划纲要,并做好与国家“十四五”规划衔接。要建设黄河国家实验室及9个分中心,为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公选王问题13: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回忆起当年知青岁月时老百姓“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的愿望,他表示,“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你怎么看待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参考答案:
重农固本,国之大纲。从革命到建设,依靠农民始终是我们党的重要成功经验。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正是因为亿万农民的辛苦耕耘,我们端稳了中国饭碗,推进伟大事业有了底气和实力,应对风险和挑战也有了更大的战略主动和回旋空间。工业化、城镇化离不开亿万农民,正是因为农民在城乡间长期有序流动,贡献了大部分人口红利,用辛劳和汗水支撑了中国制造、城市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得以顺利推进。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造福农民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追求。面对仍然存在的农民弱势、农业短板、农村落后的状况,面对城乡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形势,更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尊重农民、帮助农民、支持农民。要扶农民一把,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使得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要厚植乡村发展优势,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统筹城乡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人才、资金、土地、技术要素向农村流动。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此基础上,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经过发展,我国农产品供给已极大丰富。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以农业机械化率、农田有效灌溉率为突破口,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用科技技术武装农民,用现代管理改造农业,优化农产品结构。要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尽管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造福农民、安定农村。近年来,我国一系列农村改革举措落地,为亿万农民带来了福祉,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基础。我们坚信,只要落实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就一定能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公选王问题14: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当前我国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参考答案:
关于中国经济的形势,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看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牢不牢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全面系统又简明扼要地报告了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GDP还能增长6.1%,其他经济指标也都很亮眼,确实很不容易,需要倍加珍惜。这也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比较牢固的,比较厚实的,我们有实力也有能力应对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挑战。
其次,要把握我们能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问题。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
同时,疫情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今年一季度,经济下降6.8%,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受累下行。一些中小微企业,住宿、餐饮、电影、娱乐、旅游等相关行业受到冲击还比较大,困难也比较多。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政策措施。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中国经济总体上比较快地复苏。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3.9%,工业用电量增长1.6%,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8.2%,交通运输也迅速恢复正常,其他各行各业总体上都在快速复苏。特别是还催生发展了一批新产业、新企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
综合起来看,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承受能力、韧劲都比较强。5月小长假之后,各项先行指标,特别是发电量每天增长5%到6%,铁路日装车数量稳步增长,有些产业特别是一些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快速恢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两位数。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有实力、也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
第三,要看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虽然重大,但是短期的、暂时的。从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第一产业继续向好,春耕夏种进度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一些。第二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比较良好,传统产业恢复势头也比较好。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消费业受影响比较大,但是正在有力有序恢复。所以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是可以保持的。我们有能力也有实力、有信心也有决心,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公选王问题15: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经济量化指标,其实是没有提到GDP增长目标,客观上它的内容已经融入到其他相关指标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中。
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今年一季度,包括到现在,很多指标跟以往是不具可比性的。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现在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对所在国的经济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待观察。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具体指标,将使我们更加专注于不断扩大内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专注于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更加专注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引领创造新的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加专注于实现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公选王问题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完成?
参考答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它不仅仅包括经济指标,也包括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特别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水平提升,还有改革开放等内容。特别突出的目标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些目标任务,具体量化到每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就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一共有25项指标,其中12项是预期性的,包括GDP、人均收入等,有13项是约束性的。
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有一些指标已经提前实现,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大部分指标正在按照时序进度推进。到年底,通过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额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极少数可以基本完成。
GDP指标能不能实现?今年只要增长1%,就相当于2010年GDP总量的1.9倍;如果增长3%,就相当于1.95倍;如果增长5%,就接近1.99倍,都非常接近预期目标。人均收入这个指标,如果增长1.75%,就可以实现预期目标。
公选王问题17:
稳投资是六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看到在公共服务等的领域里面暴露出来我国还是存在不少的短板,发改委今年在这方面将有哪些重要的举措?
参考答案:
中国目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为重要。今年疫情突如其来,给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也暴露出存在的许多短板弱项,需要继续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尽快予以弥补。今年的投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不同寻常,应该侧重于做好“三个精准”。
首先是精准筹资。如果这次人大会能够通过中央层面筹集的资金,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亿元,比去年多2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00亿元,比去年增加16000亿元;另外还有抗疫特别国债10000亿元,当中一部分也要通过转给地方用于相关的补短板强弱项投资。加起来,整个中央层面筹集的资金超过5万亿元,其中新增2万多亿元。最主要的是通过政府作为,带动和激发社会资本跟进,从而形成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融合。
第二是精准项目。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医疗应急物资等领域短板,尽快给予弥补,尽快给予建设。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从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情况看,有些要瘦身健体,大中城市和县城要进一步加强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还有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要尽快补上。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一些跨行政区、跨流域的重大项目,包括川藏铁路、大江大河治理等,要抓紧建设。这些项目都是迟干早干都要干的项目,都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项目。
第三是精准施策。重点有几个方面。一是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不能含糊。二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不能让项目等着资金。三是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包括土地、环评等,都为项目服务。
公选王问题1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请问六稳和六保是什么样的关系?应当怎样抓好落实?
参考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六稳”就是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具体抓手。今年疫情发生以后,带来一些比较大的困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六保”任务,这是做好“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六保”和“六稳”是相辅相成、连贯统一的。作为“六保”本身,内部也是相辅相成的。前面“三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直接贯彻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要保住了市场主体,就能有效地保住居民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保住了居民就业,就能够保住基本民生。再加上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这项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重点是从宏观层面、社会层面来保障前面的“三保”能够更好落实。
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就能够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从而在今年继续实现稳中求进。
公选王问题19: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将如何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答案参考:
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我们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功夫,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调整结构、有保有压,坚决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
加法怎么加?今年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将会下降,我们建议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中央财政还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了近万亿元的资金。此外,还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今年的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略高于18万亿元,低于去年。今年的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将达到24万7000多亿元,高于去年。这一收一支,增加了6.76万亿元的资金,加大了力度,做好了对冲,实现了积极。
减法怎么减?主要是惠企惠民,减税降费。去年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降费的规模达到2.36万亿元,这是制度性的安排,今年将继续实施。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预计今年减税降费的新增规模会达到25000多亿元。
结构怎么调?一是压本级、增地方。今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将负增长,而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将增长12.8%,增量资金9500亿元。二是压一般、保重点。今年中央本级非刚性、非急需的支出压减幅度超过50%,省出的资金用于疫情防控,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城乡低保等方面的重点支出只增不减。三是直达基层、直达民生。上级的转移支付将细化到基层,细化到民生项目,坐直通车,直接抵达。中央财政将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公选王问题20: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地方政府的日子不太好过,有的地方政府财政紧张,部分基层的财政保民生保运转出现了困难,财政部将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帮助地方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参考答案:
预计今年的财政收入将会下降,中央和地方都会受到影响。地方财政的情况,预计减收增支的规模在8000到9000亿元,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的压力。前几个月,中央财政已经加快了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下拨速度,同时提高了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困难。从总体上看,地方财政的运行是正常的,是稳定的。
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是今年预算安排的重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增加赤字率所增加的财政资金全部安排给地方,中央财政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收入,也全部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这是对地方财力和地方财政运行的强大支撑。
在今年的一般预算安排上,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2.8%,这在近年来是最高的。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基层运转,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六保”任务。中央财政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奖补资金增长安排了10%。中央财政还专门安排了对湖北的支持。中央财政将全力保障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
公选王问题21:
这几年中央一直强调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也是连年压缩,今年财政更加吃紧,请问财政部应如何落实政府过紧日子?重点是紧在哪几个方面?紧的空间有多大?
参考答案: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财政要节用裕民。落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政府也要带头过“紧日子”。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
近年来,确实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做了连年压缩。 “紧”还有没有空间?还有。在预算的科学安排上还有空间,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上还有空间,在提质增效上还有空间。政府过“紧日子”,同保障政权的正常运转是没有矛盾的。今年中央本级压减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超过50%,但对工资等刚性支出是给予保障的,机关的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铺张浪费的钱绝不该花,没有绩效的钱也不该花,花了还要依法依规问责。
在政府的支出管理上,我们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我们要求严控会议、咨询培训、论坛展会等方面的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在当前还要严控非急需的支出,要把该花的钱花到刀刃上,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兜牢民生底线。
公选王问题22: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受到了较大的波动,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今年我们的粮食生产形势怎么样?我们的粮食安全有没有保障?
参考答案:
粮食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一些国家增加粮食储备,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所以也有人担心,我们国家会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对这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
我们国家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去年产量是13277亿斤,而且是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这个生产能力。现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两大口粮,也就是稻谷和小麦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现在库存超过一年的产量,可以供全国人民吃一年。所以我们对粮食安全完全有信心和底气!
当然,对于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尤其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讲,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措施来稳定粮食生产。比如说印发了春耕生产指南,下达了粮食生产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做到了防范疫情和春耕生产两不误。从目前生产调度情况看,农业生产的形势总体还是很好的,春播已经完成了九成,面积是稳定并有所增加的,预计在9.1亿亩以上,而且基本种在了丰产期。早稻今年增加了470万亩,总量达到7100万亩,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特别是夏粮小麦今年长势好于常年,无论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后期可以预期的千粒重,总体是不错的,可以说丰收在望,全国两会以后就可以开镰收割。
公选王问题23:
我们注意到最近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那这是不是意味着生猪的生产供应形势出现了好转?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参考答案:
猪肉价格最近确实下降了。批发市场已经连续13周小幅下降,比最高的时候下降了23%,每公斤大体降了12块钱。
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势头不错,实现今年的生猪生产目标可以预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拿出了一些真金白银,政府层面在鼓励推动生猪生产。同时,在市场方面,由于行情比较好,市场主体积极性也很高,养猪投资在增加,新建猪场多,补栏增养快,势头还是很好的。从去年10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止降回升,已经连续7个月恢复增长,到上个月,比去年9月份增长了18.7%;生猪存栏也连续3个月增长。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这是生猪生产的核心指标,从这两个指标看,势头还是不错的。按照这个势头走下去,实现今年生猪生产恢复目标,也就是恢复到基本接近常年水平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们判断,随着生猪生产恢复,供求关系也会逐步改善,后市猪肉价格不会再大幅度上涨。
生猪生产完全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工作不会放松。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落实得还不到位,也有个别省份生猪生产恢复还有波动,有的波幅还挺大,所以还要加强各项措施。总的考虑有这样几点:一是抓责任落实。已经下达了各地生猪生产恢复的目标任务,下一步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查,压实地方责任。养猪吃肉是大家的事,各个地方都应该做这项工作。二是抓政策扶持。中央出台了19条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包括养猪用地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纠正不合理禁限养政策等等,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好,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三是抓大带小。我国的国情,规模场饲养的生猪占52.3%,中小户饲养的占47.7%,所以抓大还不能放小。要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农户,共同补栏增养,同时提高防疫水平。四是抓非洲猪瘟防控。非洲猪瘟这个病毒已经在我国定殖,是生猪生产的一个严重威胁。要继续严防严控,建立常态化的防控机制,在生猪饲养、调运、屠宰这些环节,全链条地防控监督,绝不能让非洲猪瘟反弹。同时,我们也在加快疫苗的攻关和研制。总之,可以相信,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坚持下去,生猪生产供应形势一定会明显好转。另外,当前牛羊和家禽生产形势也很好,通过努力,一定会确保小康之年老百姓的碗里不缺肉。
公选王问题24: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产业扶贫又是稳定脱贫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但是培育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请问如何确保我们的扶贫产业能够稳定持久地发展?
参考答案:
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贫困人口最多的举措。据统计,全国832个贫困县基本上县县都有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现在全国有10万多个这样的产业基地。在脱贫人口当中,大概2/3是通过外出打工和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
同时也要注意到,现在贫困地区的产业整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产销衔接还不那么顺畅,脱贫带贫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产业扶贫要继续做贡献,而且脱贫之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也不能中断。
从工作来讲,大体是这样几点:
首先,提质量。要发挥产业技术专家组的作用,我们全国有4100多个这样的专家组,帮助贫困地区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作用,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使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真正提高起来。
第二,抓产销。现在的情况是,没有种不出来的东西,只有卖不掉的东西。要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真正出村进城,不仅卖得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这是下一步要解决好的。要进一步把产业链真正拉长,把批发市场、电商平台、龙头企业等等都和贫困地区连接起来。也要抓消费扶贫,社会各方面要多买一点贫困地区农产品,爱心消费带贫。
第三,促衔接。要把扶贫产业发展同乡村产业振兴衔接起来,使扶贫产业能够久久为功地抓下去。
第四,带农户。发展扶贫产业,说到底是带动农民、带动脱贫致富,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作用,把这些主体和农户连接起来,使农户能够进入产业链。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加收入,不仅当前增收,而且可以长期增收;不仅能脱贫,而且可以致富。
公选王问题25:
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请介绍一下生态环境部将怎样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答案:
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今年年初以来,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接下来,在疫情防控期间,怎么样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生态环境保护的满意答卷,就非常重要了。这方面,生态环境部有那么几点考虑。
第一,我们认为,还是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那就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或者是我们会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方面,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不动摇。第一个不动摇,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第二个不动摇,是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三个不动摇,是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我们原则不能改,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标准也不能降。
第二,在把握好战略定力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要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前面是个战略问题,这是个战术问题。在战术问题上,统筹疫情防控,我们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最近按照“三个治污”的要求,我们也提出了“五个精准”。第一个精准是问题精准,第二个是时间精准,第三个是区位精准,第四个是对象精准,第五个是措施精准。另外,为了服务好复工复产,支持好“六保”,我们也出台了两个正面清单,一个是环评审批的正面清单,另外一个是监督执法的正面清单。这两个清单都实行了一段时间了,总的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地方也是满意的,也是欢迎的。因此,我们还将继续做下去。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准上。我们历来反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搞“齐步走”,搞“撒大网”,搞千篇一律。
第三,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更加要注重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帮扶,这一点特别重要。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已经陆陆续续派出一些指导帮扶工作组,深入到地方,深入到市,深入到县,深入到企业,帮助地方发现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一些当下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另外,我们也要送技术、送方案、送政策到企业,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总之,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把握好工作推进的节奏和力度,既服务好“六稳”,支持好“六保”,同时又圆满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公选王问题26:
去年北京收获了近年来最多的蓝天。“十三五”在即,请问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如何? “十四五”环境部要做出什么样的部署来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答案:
“十三五”已经过去了四年多了,总的来看,“十三五”的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推进还是很顺利的。根据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调度统计,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也是比较好的。这和老百姓的感受也是一致的。这两年,老百姓普遍感受到周围的蓝天白云多了,绿水青山多了,幸福感也增强了。
那么“十四五”怎么考虑呢?首先,在看到我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当下我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一个低水平上的提升。这样一个改善程度和状况,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可以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来概括当下的形势。第一个没有根本改变,就是我们国家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第二个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第三个是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基于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我们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是非常严峻和艰巨的。
换句话说,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还需要在“十四五”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攻坚克难。
因此,基于这样一个分析判断,对“十四五”有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抓环境治理,抓源头防控,这是我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从源头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因此“十四五”我们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然是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另外,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第二个要抓的,是抓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维护我们国家的生态安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第二方面,是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方面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也有明确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七大体系的建设,包括领导责任体系,包括企业责任体系,包括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以及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等。七个方面的体系,涵盖了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到损害赔偿,这样一个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到“十四五”末,这样一个完整的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健全以后,我们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会有一个大幅度提升。
公选王问题27: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成效还不够稳固,仍不时出现反弹的迹象。下一步要采取哪些举措?
答案思路:
从长远来看,这个地区还是要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
从中短期来看,要实施一些重大污染减排工程,比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冬季的清洁取暖替代,减少散煤的燃烧,也包括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公转铁。
从即时的措施看,就要采取联防联控,做好大气污染的应急响应。
公选王问题28:
如何看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议和推动下,我们国家所实施的一项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总的来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应该说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央环保督察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贯彻落实。正是借助中央环保督察的力量,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凝聚起了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广泛的思想共识。另外,全国上上下下干部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责任意识,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样一个大环保体系的构建。这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障。
第二,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各轮次的环保督察,总共受理了群众举报19.8万件,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而且这些举报、这些问题反映,要么在督察期间,要么督察以后不短的时间之内,都得到了立行立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周边环境问题。另外,还向地方总共移交了542个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地方整改,压实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充分显示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利剑”作用。
第三,中央环保督察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长效化。现在各个省都建立了自己的环保督察制度,最近中央也明确了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本身,近期在制度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去年6月,中办国办出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进一步从制度上,从领导机制上完善了中央生态环保工作。如果用简单几句话来概括成效,我觉得可以概括成四句话:第一,老百姓点赞;第二,中央肯定;第三,地方支持;第四,解决问题。
所以,中央环保督察还要坚定不移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推动下去。今年还会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主要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围绕解决老百姓所反映的周围的、身边的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察。相信这项制度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方方面面的配合下,能够得到顺利推进。
公选王问题29:
政府工作报告对帮扶中小企业提出了许多举措,工信部将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参考答案:
去年,工信部对中小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降低了税费,今年还要延续执行。针对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政府出台了90多条政策,对中小企业克服眼前的困难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三个方面做好下一步工作:
发挥好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督促各相关部门根据这些政策尽快地制定细则,落实下去。
督促各地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发挥作用,结合当地实际,为本地中小企业制定相关政策,让中央政府的这些政策落地见效。
今年下半年,将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地落实政策的情况评估,使这些政策尽快地落实。
公选王问题30:
谈谈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答案:
中国的抗疫历史源远流长,从西汉至今,中国至少发生过350次以上的瘟疫流行,每次瘟疫过后,中华民族都挺过来了,并不断增强了免疫。
通过这样的事例,我们深刻反思中华文明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传承,这次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临床有效。三千年前我们用它,今天我们用它,今后我们可能还用它。
通过这次事例,我们还在反思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过去中医的诊疗、医生的处方和熬药的漫长过程,这次有了新的变化,配方颗粒的“智慧药方车”开进金银潭医院,开进雷神山和火神山和方舱医院,病人在诊疗后一分钟就能拿到药,开水冲服,简单方便,又不失特色。
中医药只要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一定可以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作用,发扬光大。
公选王推荐阅读:
【2020公务员遴选重磅资料】2020年全国两会李克强答记者问文字实录(完整版)
【遴选考试热点·2020全国两会金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精彩语录
更多两会考点解析和遴选预测题欢迎注册关注公选王遴选网~~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