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遴选网推出社会热点事件点评系列,一来这些事件有可能出现在遴选考试中,二来相应的评论也可供大家学习借鉴、开阔思维。非常重要的热点事件还将会单独做专门的考点文章,请大家注册收藏本网,持续关注哦~~
快递小哥被评为“杭州高层次人才”
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近日被评上了“杭州高层次人才”,不仅能在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保健、车辆上牌等方面享受照顾,在杭州购买首套房还可获得100万元的补贴。
评:
“惊奇”,大概是很多人看到这新闻的第一感受。实际上,就连这位25岁的快递小哥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表示此前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和“人才”两个字发生关系,他原以为高学历海归等才算是高层次人员。甚至有人还因此认为,这只不过是“作秀”,是地方政府借此秀“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姿态。但这些质疑与猜测,本质上还是“看不起技能人才”的观念窠臼在作祟——很多人对“高层次”和“人才”的理解狭隘,将其跟学历、财富等挂钩,却没有融进对技能、工匠精神的考量。而要破除这类观念,真正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氛围,需要更多“快递小哥成高层次人才”这样的鲜活案例。
“斜杠青年”
白天,西装革履,言谈儒雅;下班后,背心短裤,热情奔放;闲暇时,化身写手,在自己的专栏更新文字。这是一位公司职员/健身教练/自由撰稿人的日常。眼下,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很“潮”的标签——“斜杠青年”。“斜杠”(“/”),是最早由美国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一个人/多重职业》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指代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斜杠”概念进入中国便与青年文化一拍即合,成为年轻群体的一种流行风尚与生活态度,风靡社交网络。
评:
“斜杠青年”,是多面手、多职业、跨界青年群体的代名词。“斜杠青年”的出现,有其正面和积极意义,它标榜了与传统时代不同的职业观,即跳出工业社会那种单一、稳定和保守不变的工作框架,在更多的岗位和空间中开辟新的职业选择,是社会宽容度的提升,也是个体活力的激活。但真正要成为受到社会认可的“斜杠青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多元职业身份的背后还有许多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不同角色的共存和转换,势必需要每个个体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斜杠青年”选择了主副并存的职业路径,就暗含了要在角色丛林中拥有更强的驾驭力与生存力,否则就会被淘汰。不得不说,不同动机杂糅之下,“斜杠青年”要完成自我身份的整合和超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社会能做的,只有理性引导与克制宣传,切勿把“斜杠”的生存方式神话化;青年人能做的,恐怕是要重新思考“认识自己”“我要到何方去”这样的元问题,以审慎和独立的姿态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唯有此,当代青年才会活出真我的精彩,达到自我认同的圆满,“斜杠”还是“横杠”,将不再重要。
“一刀切”不合理限制人员流动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仍在“一刀切”采取不合理限制人员流动措施。四川成都某景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凡是持有北京身份证或有近期北京旅居史的游客,都无法进入景区。山东临沂某酒店表示,目前不接待近期有北京旅居史的客人,北京户籍客人即便近期没有北京旅居史,也要居住地开具14天行程证明才能入住。江苏、河南、广西、江西等地的景区和酒店,也存在多种针对外来人员的不合理限制性措施。
评:
从疫情严重时期采取空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精准划定防控区域至最小单元,采取合理、必要的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相关管控措施严格执行到位,不意味着禁止人员有序流动,不等于正常社会经济秩序不恢复。一些地方“一刀切”或层层加码采取不合理限制人员流动措施,不但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消极影响,也会成为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恢复的突出障碍。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既需要科学防控的态度,也需要实事求是的“尺度”,更需要众志成城的“温度”,但不需要“一刀切”妨碍社会经济恢复的“失度”。各地应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精准化疫情防控政策,坚决纠正各种不合理限制人员有序流动措施。
东莞农民工图书馆临别留言
因疫情影响,工厂停工,在东莞务工17年的吴姓农民工决定返乡,退办东莞图书馆读者证时,他写下留言:“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目前,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这位54岁的农民工将继续留在东莞某小区从事绿化工作,因此也能继续去东莞图书馆看书了。
评:
虽然在打工的工厂和出租屋之间奔波,过着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在并不多的空余时间里,这位农民工仍选择让书香浸润自己。这短短一百多字的留言,让我们看到了他被生活淬炼和打磨过后的那份温和与坚定。在窘迫的环境中坚守精神的富足,无关学历和职业,这份真挚的感情流露和对知识的敬畏,令人感佩。这位吴姓农民工的留言走红网络,彰显了图书馆“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角色定位,也提醒社会,应当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公共阅读服务,让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有机会亲近书本,有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自我的机会。希望社会能够创造条件,让公益图书馆尽可能惠及每一个像他一样渴望读书的人。
造谣“鄂牌车主染新冠肺炎去世”
近日,一则“鄂牌车主染新冠肺炎去世”的短视频热传网络,布满灰尘的车身,配以煽动性文案,引得不少网友感慨。但很快该“新闻”即被证实系故意编造,警方也已介入处理。
评:
明面上打着“正能量”的旗号,看似传递着“斯人已逝,生者长思”的道理,本质却是胡编乱造、“看图说话”,消解社会善意,撩拨舆论信息。“伪新闻”集中出炉,“炒冷饭”总能奏效,不能不让人思考:碎片化阅读时代,究竟何为真相。鸡汤化“伪新闻”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越是碎片化传播,越要警惕“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公众应当努力提升媒介素养和法治意识,无论是发帖还是看帖,保持好奇与热心的同时更需坚持清醒和理性,独立思考,自觉抵制谣言。媒体传播平台也要主动出击,严格监管,做好内容甄别,切勿放任自流。而对于那些频踩红线者,则要严格依法惩戒提高其造谣成本,瞎话不好编了,“毒苗”自然难以生长。清朗的网络空间不能任由“狼来了”的故事反复上演,健康的舆论生态还需各方共同捍卫呵护。
专家建议直播应建立行业黑名单
在6月19日举办的首部全国性直播电商标准《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制定研讨会上,专家建议直播应建立行业黑名单,一旦进入黑名单将在全行业受限。
评:
2020年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直播元年:从网红主播到带货官员、从电商直播到全域直播、从直播培训到直播专业……直播产业的火越烧越旺、直播研究的门路越拓越宽。毋庸置疑,直播在诸多垂直场景中的高效运用,扎实改变了营销生态,亦为创新创业引入一潭活水。只是,越是蓬勃生长的行当,越容易在挣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走上野蛮生长的路子。直播不是法外之地。直播带货可以,直播挖坑恐怕就要有人来管管。眼下,不少主播不仅把带货这件事弄成了无厘头小品,甚至全然突破了民众智商的底线。看直播的不是“人傻钱多”,玩直播的也不该是“一锤子买卖”。就像当年的电子商务一样,如果把新经济仅仅看成是坑蒙拐骗或者去库存、挣流量的捷径,那么,透支的一定是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信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播黑名单”“MCN机构黑名单”“平台黑名单”都该健全起来了。总之,当以稳妥有序的行业监管,让直播经济对市场和消费者有起码的敬畏感。
直播带货需加强监管
最近一段时间,与直播有关的两则新闻引发关注。一个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向社会公布第五批主播黑名单,50多名网络主播5年内将在行业内禁止注册和直播。另一个是在全国两会期间,针对电商直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代表提出加强直播带货监管的建议。
评:
已取消证明仍被要求开
媒体报道称,近期收到群众来信反映开证明难的问题,经调查发现,一些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已取消的证明事项,具体办事时仍被要求开,给群众办事造成不小的困扰。
评:
已取消的证明还要开,看起来只是一个部门间没有打通信息壁垒的技术问题,实则是把政府公信力当儿戏的懒政怠政问题,是没有把为民便民惠民放在心里的宗旨问题。信息互联互通、瞬间共享是努力方向,但在这个完备的系统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信息的衔接很多时候需要依赖部门间加强沟通和联系,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派出所、社区等基层单位,更不能把麻烦都丢给办事群众。解决类似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倒逼一些人敬畏规则、转变观念:变传统的管制思维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思维,在删繁就简、避免折腾中体现对人民的尊重、对政府公信力的捍卫。
公布法官从事法律服务亲属名单
近日,江苏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公示了16位法官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亲属名单。公告称,16位法官郑重做出承诺,在其担任员额制法官及院领导期间,其配偶、子女及父母一律不得在无锡范围内从事有偿法律服务,如有违反从严查处,追究相应责任。
评:
今年4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对配偶父母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人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无锡中院发布公告,与这份规定相呼应,目标是推动任职回避,维护司法廉洁,从源头消除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判决的人事因素,消除人民群众对法官办“人情案”、“关系案”的担心。其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强化了公民的监督权,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在法官和律师之间设置一道“物理隔离屏障”,让大家知道法官亲属从事法律服务的职业存在,进而构建出一种全社会属性的监督体系。
政务服务大厅现“吐槽找茬窗口”
近日,山东烟台福山区政务服务大厅现“吐槽找茬窗口”。当地回应称,按全省统一要求设置该窗口,供在大厅办理业务不顺利的市民吐槽投诉。
评:
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吐槽找茬窗口”,既能让群众认识到自己才是服务对象,自己有对政务服务“吐槽找茬”的权利,有对政务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也有助于让公务人员自觉端正服务态度,不能怠慢了服务对象。“吐槽找茬窗口”更应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监督渠道,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线下的面对面窗口,服务对象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吐槽投诉,也可以在线下吐槽投诉。而且这些吐槽投诉不应限于内部自查自纠,更需要监管部门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逐一核实群众的投诉,妥善解决问题。
盲人离婚历时两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对老年夫妻历时两年,才在当地民政局办成了离婚手续。老人的女儿称,“卡壳”的原因是母亲是盲人,签字不合格,为此练了一年的字。
评:
从生活常识角度说,盲人离婚签名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这反映出盲人等残疾人特殊群体在办理离婚业务时没有享受到无障碍服务,办理过程存在不便之处。民政部门等职能部门应当从方便和关爱残疾人的角度出发,把面向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标配,及时纠正离婚必须同时签名和按手印、必须本人到现场等规定。多用技术手段防止造假,切实方便残疾人办理业务,这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和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
新版“一问三不知”
记者日前就艺人仝卓“往届生变应届参加高考”一事致电山西、陕西两地的省市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得到三家单位大同小异的回复:“我们这边是办公室,不掌握具体的进展情况”“这件事情到底目前什么进展,我们还不掌握”“不太清楚,这边是办公室”。读罢报道,很多网友感叹,可谓当着全国人民的面,上演了新版“一问三不知”。
评:
“往届生变应届参加高考”涉嫌舞弊,可能存在多地、多部门、多所学校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关系到高考制度公平,牵涉着广大考生乃至家庭的切身利益。对于这样社会普遍关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事件,行政部门有必要及时公布调查结果。集体“不清楚”,只会引发公众更多疑虑:究竟是因为不愿和媒体多说,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调查遇阻,无可奉告?主动公开调查进程,一来可以让公众了解调查进程,让每一步调查工作都经得起审视,真正做到“追查到底”;二来能够增加公众在调查过程中的参与感,提高调查结果的公信力。反之,如果行政机关总试图规避与公众沟通,行政行为长期缺乏有效监督,则会形成恶性循环,也就无怪人们对“不清楚”产生种种猜测了。
整治直播行业
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网络直播“打赏”严重冲击主流价值观等行业的突出问题,即日起,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直播行为,首批44款网络直播平台被处罚。
评:
此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而必要,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也值得肯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直播行为,既惩戒了违法者,又警示了其他平台。建立网络主播评价体系可引导形成健康的内容供给和消费行为。其中,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应该说是治理行动的最大亮点,因为不同的网络直播形式、直播平台应该实行不同规则,分级分类管理有“一箭三雕”之效。从用户角度来说,分级分类管理,首先可以保护未成年人免遭伤害。同时,有娱乐需求的用户,就可以进入管理规范的娱乐型网络直播平台放松身心,即便打赏也是理智打赏。而有购物需求的用户,则可以进入规范化的网络直播带货平台去消费,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更有保障。对网络直播平台来说,只有在分级分类管理规则下才能健康成长、长久发展。再从监管角度来说,分级分类规范意味着即将告别“一刀切”式管理,就可以对不同平台实施精准监督监管,既有利于规范市场,也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
养老中心服务走过场
6月5日,四川达州一档电视节目称,当地一家养老中心在为老人上门服务时疑似走过场:剪发时,上门服务的人员在老人头上比画两下,再用梳子梳一下,拍完照片就换了下一位老人;帮老人洗脚时,老人自己好不容易把鞋袜脱了,刚把脚放进盆里,5秒钟都不到,工作人员就让老人把脚伸出来,拍张照然后就结束了。
评:
该是服务老人的暖心之举,竟被弄虚作假的机构搞成了“秒杀”式的作秀摆拍。如此操作,把本该享受惠民服务的老人变成“摆拍道具”,让其深感心寒,让围观群众愤慨,更让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打了水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项久久为功、时时为民的长久大计。不仅四川达州一地,其他地方政府也应当以此事为鉴,检视购买公共服务的成色,不被“摆拍留痕”蒙蔽,多与被服务的群众沟通交流,了解商业机构真实的服务质量,提升监督的质量和力度。
模仿老师男孩下架视频
因为模仿老师而走红网络的黑龙江鹤岗男孩钟美美,近日下架了所有模仿老师的视频。有传闻称,他被约谈了。当地教育局日前对此做出回应,承认学校与钟美美接触,表示是希望从正面引导孩子,去拍一些正能量作品。
评:
依当地教育局的说法,学校是想正面引导钟美美拍些“正能量作品”,言下之意便是他模仿老师的视频缺乏正能量。但这番认知显然值得商榷:无论是从模仿视频的创作性质还是教师形象状态讲,都没必要将钟美美的模仿当作丑化、把他的表演当作“负面呈现”。而公众也担心,“正能量”连着的是“小肚量”,这般做法会将孩子的创造力扼杀于摇篮,也走向了教育的反面。教育是为了“立人”,而不是将“人”的个性裁剪成统一模样,那种“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的病梅心态,与教育本心背道而驰,也只能“遏其生气”,抑制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地摊经济爆火
详见:【2020公务员遴选热点事件解读】“地摊经济”爆火,你怎么看?
限时停车位
日前,杭州市拱墅区叶青兜路出现四个连在一起、被涂成绿色的停车位,地上写着“限时20分钟”。这是杭州推出的“限时停车位”试点,用于方便有短时停车需求的车主,前期集中设在医院、菜场、学校附近。此举引起热议并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
评:
20分钟临时车位对驾车者来说无疑解了燃眉之急。这一人性化举措,为接送孩子的家长、临时有事的司机提供了极大便利,既方便了过往司机的实际需求,又规范和保障了道路的正常通行秩序。不仅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的尴尬,还提高了停车位资源使用率,从而有助于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提高其幸福指数。目前,“限时停车位”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大中城市已不是新鲜事,像网友评价的那样,越是发达的城市,管理就应该越精细,越能体现管理者的智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期待“限时停车位”在更多城市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开来。
“被结婚”
如果不是去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胡娟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已婚”状态。更荒唐的是,她还是和两个不认识的人同时都处在婚姻存续期。从发现“被结婚”到今天已经快两年了,胡娟一直希望解除两段所谓的“婚姻”。胡娟无奈地说,这件事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名誉和生活。
评:
冒名事件频发,大多缘于有关职能部门在办理相关事项时审核把关不严和失职失责,有关部门理当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当事人被冒名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同时更应该看到,冒名者才是最应该受到惩戒的始作俑者,只有严惩这些故意冒用他人身份的作恶者,才能让更多人更加尊重规则,不欺不诈。长远来看,既要健全身份证件管理体系,确保身份证件挂失、注销立即生效,在核验身份证件时融合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确保“人证合一”,更要强化打击力度,将冒用他人身份行为作为犯罪予以刑事制裁,进而倒逼人们在社会活动和市场交易中不欺不诈,有效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和社会交往成本。
名企女硕士应聘家政工作
这两天,有关学历重要性的讨论再起波澜。房产中介企业名校毕业生扎堆的现象,被人解读为“学历贬值”;有硕士学历、懂英法双外语、曾在知名企业工作的女士应聘家政工作的新闻,也让不少人喟叹“读书何用”。
评:
在不少人眼里,房产中介、家政等行业不太“高端”,高材生去做这些工作简直是“浪费”。其实,这在本质上仍然是功利主义的观念,即试图把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从而尽可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的职业判断也会失灵。刻板印象中认为有前途、够体面的行业,很可能正悄然走向低谷。即使从功利角度来看,高材生从事房地产等行业也不算“浪费”,还是能激发“鲶鱼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知识和视野优势,推动相关行业的升级与革新。比如,家政行业早已不是打扫带娃那么简单,营养学、情感教育、外语能力等特长,都可以让从业者脱颖而出,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前景。高学历能给人们带来更多就业选择,却不应成为紧箍在人们头上的魔咒与枷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事。
教师涉嫌体罚学生致其吐血
关于网传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年级五班教师涉嫌体罚学生致其吐血一事,系网友刘某为扩大影响而故意编造的谎言,校服上的“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其女儿目前精神状况良好。当事学校已于2019年12月12日暂停刘妍班主任职务,并对其进行全校通报批评、免去品德学科科组长职务等处理。
评:
作为个案,上述事件中的细节尚待探究,但一个普遍性的忧虑值得关注:这一事件过后,可能会有更多的老师对于惩戒权望而却步。此前一些案例中,正是一些学校为了一味息事宁人,不分青红皂白对教师进行追责处分,结果既纵容了部分家长的过激行为,也寒了行使教育惩戒权老师的心。这次出现“体罚吐血”闹剧,再次诠释了教育惩戒权的落实之艰。教育惩戒权的落实需要家长群体的理解和配合,更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为之撑腰。当教师在合理范围内行使惩戒权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必须站在教师这边,这既是对教师惩戒权的保护,也是对学生和教育的负责。
上月回顾:
公选王必看学习资料推荐: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