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遴选网预测2016年遴选公务员热门考点:“供给侧改革”遴选公选命题思路。“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正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近日,高层密集发声谈到“供给侧改革”,公选王遴选网梳理供给侧改革公选遴选考点,帮助大家参加遴选考试时学习。
一、“供给侧”由来
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此前,在10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到广东调研时强调,要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再次谈到供给侧。
“供给侧”意指侧重于“供给”,公选王遴选网认为,习近平一内一外两个场合谈“供给”意味着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12月1日新增:李克强在会见中国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座谈会代表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有效应对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等刚性约束,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都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依靠人才资源支撑,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二、“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
对于供给侧改革,习近平主席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它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遴选考点:“供给侧改革”遴选公选考点①:“供给侧改革”释义
三、哪些领域、哪些产业、哪些产品在“供给侧”需要加大改革力?
哪些领域、哪些产业、哪些产品在“供给侧”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公选王遴选网整理“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组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解读:
从要素供给上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2012年到2014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差不多减少820万,劳动力供需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此外,资源的供需形势也发生变化。在经历了制造业迅猛扩张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钢铁、有色、煤炭、石化、建材等都面临严重过剩,这是供给侧。
从需求侧看,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户均住房已达到一套。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超过一百辆。按照国际经验,我国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房地产和汽车及其关联的产业开始形成影响。房地产关联着钢铁、水泥、玻璃、精彩,汽车关联着电子、轮胎、橡胶、玻璃、钢板等。2000年到2013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4%,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长只有2.6%,说明市场在变化。汽车同样是这个情况,过去十年,我国汽车年均产量增长17.9%,今年前三季度增长-0.9%。
经济下行虽然有周期性因素,根本上还是结构性问题。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时,而供给侧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我国传统的制造能力规模很大,而且这些年扩张很快。如果跟不上需求结构的变化,依然是传统结构的扩张和外延,需求和供给就会发生矛盾。
调整结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怎么消化过剩产能,特别是上游产业,像钢铁、煤炭、水泥、有色、石化。这些过剩产能占有大量资源,它不能有效地产出,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错配。推进结构性改革,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使资源能够重新流动起来,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效地再配置,这样结构调整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十三五”规划与“供给侧改革”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四个动力
王一鸣说,新旧动力并存将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未来需要从四方面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动力一,按照“十三五”建议的文稿,产业要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产业发展模式要从过去以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上台阶的核心不是扩大规模,而是提升产业价值链、产品附加值。五中全会已勾勒出未来产业升级的路线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制造业本身,提升制造业的价值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虽然从规模上来讲,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大部分产品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要提升价值链,推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二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标准按照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水准,工业产品要提升附加值。三是要在战略性领域占据地位。四是在生产方式上,要推进更多的智能制造方式。可以将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这种新一代的新兴技术融入到制造环节,来提升中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制造业要提升价值链,离不开服务业的专业化,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还要加快服务业转型,从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动力二,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建议稿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环节。中国到了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制造业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的新阶段。现在正在实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的就是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活力。创新在国家层面,五中全会建议也提到,要实施一批新的国家科技专项,包括航空发动机、量子通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海、升空探测等等,这些领域要部署一批新的科技专项,也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走到国际科技前沿。
还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创新。所以我们要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创新的前沿,这次建议稿特别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基础研究,这个还是第一次。
能不能创新?有没有创新的生态?有没有创新的土壤?最重要的是体制,所以怎样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是解决创新、动力最关键的问题。
动力三,塑造新需求。需求侧核心就要解决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口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所以“十三五”建议特别强调要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到2020年要解决一亿人在城市里落户。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7.8个百分点,这就是扩大需求的空间,如果让这些转移人口最终在城市居住下来,成为市民,改变生活方式,他们就会释放出一块巨大的、新的消费需求。通常城市居民的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三倍多,如果让这些人口按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同一个人的需求就会增加三倍多。包括消费需求,住房需求,还有投资需求,建设新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
动力四,“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全球化的生产运营体系,深度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当中去。去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已经接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基本持平,中国未来会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我们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合作领域、产业领域、能源领域有很大的空间。继续推进各级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既要改变我国的供给结构,同时也要看到今后几年外部需求的扩张,不会像金融危机前一样,进入很快的阶段,我们还要立足于国内的需求,怎样进一步拓展?这就需要在改善供给结构为主导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内需,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创新。
五、“三架马车”与“供给侧改革”关系
通过公选王遴选网前面的介绍,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二者的关系。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是同时存在的,两者和谐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李克强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遴选考点:“供给侧改革”遴选公选考点③: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否定“三驾马车”?
六、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
持续更新中……
七、怎么改善供给?
【改善供给 提高效率是关键】
怎么改善供给?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制度体系来推动。
当前我们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关口,即解决供给侧的问题,我想说三点意见:
第一,从供给侧去分析问题根源、采取措施。供给侧存在问题很久了,但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时,我们以往把政策关注的重点放在需求侧,即认为需求方力道不足。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经济上暴露出许多问题,习惯性思维就认为是需求侧出了问题。
以这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得出的解决办法自然是增加需求。可是,扩大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办法,在当前遇到了困难。而增加投资的做法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一方面是投资回报递减,投资效率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因为不断投入资源,导致资源越来越紧缺,反而使国民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越升越高,容易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
当前,各界在解决供给侧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特别是中央明确要从供给侧去分析问题根源、采取措施。供给侧的主要因素包括新增资本、新增劳动力和提高效率。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到了中后期,一般性技术的水平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供给,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效率。
第二,怎么改善供给?在我看来,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制度体系,来推动供给侧的改善,推动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的改善。所以下一步仍然需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要用能够支持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去推动实现结构的改善。
第三,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推动改革,实现转变。政府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建设法治化的市场体系,从根本上鼓励创新创业,而不是直接去确定微观领域的技术路线、经营战略,或是给企业补贴,假如在竞争阶段继续给予特定、少数企业补贴,反而会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企业也应该是变革的积极参加者。市场化、法治化的变革,对于某些在旧制度下有既得利益的企业虽有影响,但对所有企业和市场的长远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根本和长期推动作用的。所以,是否能支持一些可能损害短期和局部利益的改革,将面临取舍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家要做好适应新环境的准备。在新的竞争和经营环境下,如何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需要花力气的。
我相信,在政府、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突破改革的关口,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