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16重庆遴选公务员复习资料】2016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6-01-30 阅读: 3840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审议,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重点考点。公选王遴选网提示您,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是2016年重庆市直遴选考试重点,需认真学习。

快速了解2016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2016重庆遴选高频考点】解析2016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124日在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奇帆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重庆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72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年均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从6935亿元增至15480亿元,增长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24亿元,年均增长16.1%。进出口总额达到750亿美元,增长5倍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405亿元,实现利润1394亿元,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55亿元,增长1.3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239元和10505元,年均增长11.2%14.3%。全市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谋划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市一体化发展效能显著提升。我们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要求,立足重庆实际,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围绕功能定位出台规划引导、财政扶持、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配套措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区金融、商贸等服务业中的高端要素加快集聚;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空间延展,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市发展新区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地位进一步凸显;渝东北和渝东南“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生态功能不断恢复和加强。当前的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已成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正呈现出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统筹兼顾均衡化的良好态势。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传统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8.644.646.8调整为7.34547.7。制造业发展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形成了“6+1”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各类智能终端产品达到2.7亿台件,产值突破5000亿元。汽车产业形成多品牌集聚,产量突破300万辆,实现产值4700亿元。装备、化医、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工业均发展为千亿级产业。前瞻性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664亿元,努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增至9%,金融资产和银行存贷款余额均翻了一番多。

传统服务业繁荣活跃,新兴服务业加速发展,高端业态不断丰富,电子商务快速增量,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农村商贸持续活跃,全市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9813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9.7%,入境游累计达到1199万人次。

——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呈现良好态势。认真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聚焦突破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力度的改革成果。改革投融资体制,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创设一批股权投资基金,滚动实施2600亿元PPP项目,激活了民间投资。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市场主体由92万户增至194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超过60%。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达到2.5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国有经济布局持续优化,在全市重大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一批国有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全国保险资产交易平台落户重庆,获得38个创新型金融机构牌照。通过国家验收的要素交易市场达到11家,交易大幅放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以农民工为主体实现转户429万人,交易地票17.3万亩,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达到800亿元,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更为顺畅。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及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都取得新进展。

——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体系,内陆开放高地基本成型。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形成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开放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要件。渝新欧铁路累计开行490班,货物种类和辐射范围持续拓展,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主动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与沿海沿边口岸实现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建立起多国海关“一卡通”协调机制。创新“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加工贸易格局,构建起符合内陆特点的外向型产业集群。顺应国际产业升级,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额达到170亿美元。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高端要素集聚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发挥。高新区、经开区和各特色工业园区开放支撑作用日益显现。首批澳洲进口活牛运抵重庆。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重庆,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心城市枢纽功能加速形成。建成“一枢纽八干线二支线”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192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500公里、对外出口通道增至13个,“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江北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明显增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239万人次、货邮量增至32万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外埠中转货物占比达到43%。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绕城高速内一批大型人口聚居区和商务集聚区加快成型,城市道路和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增至202公里。建成一大批水利工程,新增水源供应能力11亿立方米。区县城和小城镇面貌显著改观。城市智慧化运营和管理取得进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9%47%

——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三农”和库区工作取得新成效。努力推进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粮食、生猪、蔬菜等基础产业稳定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10%。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32.9%。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所有乡镇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和撤并村全部实现公路通达。防洪抗旱能力明显提升,解决了108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000多个行政村开展环境连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54.2万人。三峡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三峡后续工作顺利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商贸服务、生态旅游等一大批项目有序实施,库区特色产业发展、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安全呈现出新景象。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累计完成生态环保投入1411亿元,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优化能源结构、搬迁污染企业、控制各类扬尘和汽车尾气,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2天。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1%99%,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Ⅱ类。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恢复、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42%

——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立足“五个坚持”,构建起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30万人。社保制度体系覆盖城乡,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基本建成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更好保障。建立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累计建成投用公租房1488万平方米、配租21.4万套,惠及58万人,累计改造城市棚户区1332万平方米、农村危房64万户,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基本稳定。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达到97.2%,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40.5%,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快发展。三甲医院达到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强化。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取得新进步。深化重点领域整治和打非治违,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下降。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受理解决了群众提出的大量问题。社会矛盾纠纷联动排查化解卓有成效,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明显增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司法、审计、监察、统计、消防、民防、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科普、气象、地震、地勘、参事、档案、史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市努力克服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工业利润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二是扎实有效做好融资降本和债务管控。推出1300亿元PPP项目,既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又确保了政府性债务不增;争取800多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将区县部分高息、短期债务转换为低息、长期债务,降低年利息40多亿元;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1796亿元,争取国开行棚改贷款126亿元,增加了企业和社会低利率流动性;创设200亿元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和8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加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为部分困难行业、企业减轻社保缴费负担68亿元。三是一批重点改革专项持续实施。启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11个重点专项,出台10多项配套政策。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行“先照后证”,新增小微企业10.4万户。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面向社会增资扩股和转让股权689亿元。新增上市公司40家。完成中新大东方人寿重组。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文化市场公平准入,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调整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区县试点,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试点。规范中介组织发展,行业协会与党政机构彻底脱钩。四是开放发展再添新优势。渝新欧铁路开行班列翻番,达到257班。跨境电子商务、口岸贸易、保税贸易、云计算大数据、新型金融服务等快速发展,带动服务贸易额增长30%。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过75%,手机出口增长3倍多,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五是民生持续改善。完成25件重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打响限时脱贫攻坚战,构建起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808个贫困村、95.3万贫困人口越线脱贫。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10.7%。六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平安重庆建设持续推进,刑事和治安案件稳定可控,保持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重大安全事故和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零发生”,防火防灾形势平稳。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深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带领下共同努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和支持重庆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重庆总体仍处于“双欠”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政府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主导产业单一,产业接续和提档升级刻不容缓;创新要素集聚不足,创新驱动能力较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压力较大;社会矛盾和各类风险交织,社会治理创新还需加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与发展需要、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解决化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待!

二、“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在“十三五”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各项工作成就,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重庆把脉定向,提出了“四个扎实”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推动重庆实现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明确指出,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习总书记殷切寄望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再创新的辉煌。这是对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扎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不断提高统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扎实做好深化改革工作,确定好改革重点、路径、次序、方法,创造性落实好中央精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扎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严格纪律规矩,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十三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顺应发展大势、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转换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地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形成内外合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全面依法治市,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必须牢牢把握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这一重要部署,抓住发展动力转换这个关键,强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这个基本保障,紧扣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个目的,扎实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均衡发展。

“十三五”发展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保持年均增长9%左右,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迈上2.5万亿元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5万元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充分发挥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功能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功能,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市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公信力明显提高。

——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文明素质普遍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保持总体稳定,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到46%。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生态文明城市。

——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新成效。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充分释放社会组织活力,构建起高效便捷的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畅通有序的社会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工作体系、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就业比较充分,累计新增就业300万人左右。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到2017年,按国家现行标准,基本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用新的理念引领和推动新的实践,破解发展难题,积蓄发展优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一)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发展新机制,推动全方位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延伸汽车产业链,推进品牌集聚和附加值提升,年产销量力争达到400万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加强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创新研发和项目引进,构建完整的生产体系。壮大笔电、手机、打印机等优势产品,发展穿戴式、虚拟现实等智能终端新产品,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抓住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提升液晶面板设计制造能力,带动触控屏、模组、智能显示终端等下游产品同步发展,做大液晶显示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于3D打印技术等新型制造方式。突破传感器、感知材料、通讯模组等关键技术,推动物联网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应用一体化。推进石墨烯在工业和消费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开发高端金属和纤维复合材料,打造新材料基地。瞄准通用航空器、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主机与关键零部件,提升高端交通装备产业优势。加强页岩气开发央地合作和各类市场主体培育,构建勘探开发、加工应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拓展天然气化工上下游产业链,壮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推进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和新药开发引进,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后发优势。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和总包能力,形成对接市场、配套完备的环保产业集群。持续壮大“6+1”支柱产业,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加强创新驱动和技术改造,努力降本增效,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开拓,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国际贸易转型升级趋势,大力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业,促进国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渝新欧铁路和水陆空口岸优势,深化国际产业合作和贸易互通,做大做强口岸贸易。推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融合发展,拓展保税展销、集散分拨、维修检测、委内加工等业务,打造连接全球、辐射内陆的保税贸易中心。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引进和培育数据储存、加工、增值应用企业,形成服务国内外的大数据产业链。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完善跨境电商口岸通关、国际配送和结算服务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强化金融结算、资金融通、保险保障、金融普惠等功能。做强做优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完善“全牌照”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离岸金融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第三方支付结算等业务,建设跨境金融结算高地。创新要素市场交易方式,拓展业务功能,增强辐射能力。提升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法律会计、商业咨询、检验检测、节能环保、品牌营销等专业服务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建设全程配送网络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中央商务区和商务集聚区,提升批发、零售、会展、餐饮、住宿、交通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大信息消费和网络购物规模,引导房地产、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特有的城乡和山水资源禀赋,提档升级观光旅游,丰富休闲度假产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紧扣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费用,推进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法人化,建设由大型企业领军的行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广网络众包和用户参与设计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完善项目甄别、培训指导、风险投资、收购转化、哺育上市等全程孵化服务,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引导优质创新要素更多向两江新区集聚,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和特色产业园区构建多层次、多门类创新基地。推行基于绩效评估的后补助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股权激励,健全科研奖励报酬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实施更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建设互联网经济高地。务实推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完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架构,实施“光网·无线重庆”和宽带乡村工程,推进网络覆盖城乡,降低网络使用成本,为各行各业“+互联网”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创新,培育一批示范性平台和项目,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和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粮经饲旅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融合,构建良种繁育、标准种养、加工储藏、冷链物流、品牌增值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更大的力度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壮大柑橘、生态渔业、草食牲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等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引导规范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进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建设保供商品基地。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开发农业生态休闲体验功能,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国资国企综合监管和授权经营体系,以管资本为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国有资本向国计民生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组建一批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稳妥推进国企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和员工持股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广泛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各类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上市步伐,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民经济证券化水平。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整合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有序流动。适时推动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少财政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直接投资,增加公共服务投资比重。深化投融资改革,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PPP运用范围,壮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加强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实施全方位有效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二)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均衡性。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军民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国土空间、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构建城乡区域平衡发展新格局。加快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开发,推动十大商务集聚区提档升级,促进二环大型人口聚居区产城融合,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不断提升都市区融合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发挥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培育支柱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功能组团,一体融入现代化大都市区。支持大生态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推进以“万开云”等板块为重点的沿江特色经济带、以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实施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目标。

以交通大格局支撑协调发展,建成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机场、铁路、港口等枢纽性交通方式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出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要抓住江北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用机遇,提升航空枢纽功能,推动与空港周边城区联动开发,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争取旅客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10万吨。发展通用航空。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和“三主两辅”铁路枢纽站,推进都市区环形铁路和各园区支线铁路项目,新增铁路1000公里,提高铁路货运分担率。构建“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畅通对外出口,完善内部连接,新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提升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能级,形成“一干两支四枢纽九重点”内河航运体系,发展航运集散分拨集聚区。建成“一环八线”415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网和200公里市郊轨道线。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新增电力装机容量900万千瓦,积极与周边省市开展高效能源合作。实施大中小型水库及引提水、水系连通工程,加强防洪能力建设,构建水资源区域配置新格局,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实施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统筹城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市民生活服务圈。加强城市立体综合开发,打造海绵城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完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支持区县城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错位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塑造特色风貌,打造宜居环境,实现人口和用地相匹配、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相适应。加强小城镇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物资集散、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体现巴渝特色,更好地服务农村、带动周边,发挥出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电力、水利、邮政、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农民工转户进城常态化机制,深化地票、农村产权交易及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建立人口转移与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挂钩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史志事业。倡导全民阅读。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健全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扩大重庆文化影响力。

共有2条信息1/212下一页尾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山西政协遴选考点】王儒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下一篇: 【2016重庆遴选高频考点】解析2016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