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快递业包装物至少消耗了30多亿条编织袋、99.22亿个包装箱、169.85亿米胶带,仅胶带量就足以绕地球赤道425圈。从环保的角度,这种局面亟待引起各方面重视。公选王遴选网提醒您,快递是遴选考试热点话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都考过,快递箱、编织袋等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也将是今后的遴选考试的出题方向。
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早就发现,快递箱、编织袋沦为一次性消耗品,带来了巨大浪费。近几年行业内外,不少人都在为此支招,但结果总是不太乐观。比如,有人曾建议用“软包装”逐渐取代包装箱,但面对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暴力分拣”,该办法只适合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快递,乃至仅限于短途的同城快递。此外,还有平台企业尝试推行可回收的塑料环保箱。问题是,在可能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一个快递企业都愿接受这种做法,更何况环保箱还面临二次清洁,同样也会增加人力物力,短时间内未必能得到商家积极响应。
也有快递企业从流程上着眼,尝试现场回收快递箱。但真正实施起来,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包装箱、包装袋在拆封后很难完好。再者,其回收过程增加了投递时间,而回收的纸箱如果无法二次利用,经济上的收益远不如投入的人力成本高,难以延续。环保不但是理念上的问题,也是难以回避的企业经营成本问题,在各方对快递包装成本异常敏感的情况下,单纯呼吁“企业不能只算经济账”,最后总免不了雷声大雨点小。
如何破解?
所以,在鼓励这些尝试的同时,“绿色快递”重点还是要解决普遍性问题。首先应该从技术上突破和创新,让包装材料更环保,减少难以降解回收的塑料包装,增加易于循环利用的环保包装。比如用于防震的气泡塑料袋,国外已有厂家生产出更易回收处理的纸球,其原料为废弃纸张,经过简单加工后成为球状,在具备防震、重复使用功能的同时又可回收处理。除了引入更多环保包装材料,还需要作为最终环节的消费者的配合。对消费者的环保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索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比如,有快递公司就试行用户上缴10件快递包装、免费为其寄一件快件的做法。
总之,只有从源头让包装材料更环保,从终端上促进其回收利用,快递才能逐渐“绿色”起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