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官微“临时小编”转发不当言论被判刑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这是“因言获罪”,但法院判决书清晰表明:该“小编”“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单位官方微博管理工作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其行为已构成玩忽职守罪”。由此可见,对“小编”的判罚并非因为其出格的言论,而是因为其未能正确履行职责。
这样的判罚及原因,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政务微博、官方微信刚兴起时,出于社会公众对官话、套话的反感,不少官微都将“说人话、接地气”作为目标,以风趣、幽默、调侃的语气讨论严肃话题,一时间成为社会潮流,引无数后来者争相效仿。但有些官微调侃过了头,模糊了政府行为与个人观点的界限,接连涌现出一批“雷人雷语”:将地铁乘客称呼为“蝗虫”的有之,将普通网友讽刺为“网络喷子”的有之,更有甚者,有些官微居然还与网友“言辞犀利”地掐起架来,让公众瞠目结舌。
一些官微常常工作失误、言论出格,折射出政务官微管理的混乱。此类事件表面上看,是“临时小编”业务不精、素质不高,但往深了追究,板子还得打在政府机关的身上。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推广,官微如同雨后春笋大量生长。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政务微博有近16万个,政务微信公众号超过8万个。但如此庞大的官微系统,始终未能建立一套成熟且符合社会期待的管理机制。有些单位出台了微博、公众号的管理办法,但大多比较原则,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些则连管理办法都没有,发布、回应全凭“兴致所至”。
一边是挂着认证的部门机关、单位组织,传递着严谨的政务信息,而另一边却成为夹杂私人感情、表达个人观点的“官方出口”,有些官微连自己的定位都搞不明白。错位的角色又让社会公众往往陷入疑惑:到底是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公权在说话,还是淘气的“临时小编”自作主张?迅速生长又失去方向的官微已经没有几年前公众趋之若鹜的辉煌,转而呈现出泡沫化的生态格局,一些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常年处于个位数,有些最后一次更新已是好几年前。官微发展到今天,已经从群雄逐鹿过渡到了大浪淘沙。
在民主、法治日渐深入人心的当下,政务官微所承担的显然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传声筒,而是社会公众参与政务运行的重要窗口。有些官微在出过一次事后,选择明哲保身,用稳妥的天气预报、心灵鸡汤等填充。这种自废武功的做法堵塞了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沟通的成本,也失去了政务官微存在的重要意义。
恪守权力边界不逾矩,这是法治政府的重要要求,自然也应当包括政务官微。说什么、如何说,对政务官微而言并不是小事,而是真切反映了政府部门如何看待权力、如何对待公众的根本问题。政务官微,还是别太过情绪化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