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3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第10天,党中央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城的日子”。周恩来点点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被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对周恩来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就是著名的“赶考对”。从此,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出发地,赶考精神成为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成为我党最具时代价值的精神财富。
从西柏坡启程的赶考为什么出发?
回顾历史我们不仅要问,当年从西柏坡启程的赶考为什么出发?秀才赶考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而中国共产党的赶考则是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与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建立新中国已经指日可待。可以说,西柏坡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最为可能的时候,因此,从西柏坡出发赶考目标非常明确,包含了两大主题:一是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共产党能否在夺得天下后,不学李自成是其中第一要义。二是接受人民的考验。能否建立、建设一个新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赶考的第二要义。
从西柏坡出发的赶考为什么豪迈?
细读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谈话,我们发现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时相当豪迈。这种豪迈源于哪里?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这充分看出共产党人在巨大成就面前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这里也有不做李自成的极大忧患思想。
第二,共产党人有着很强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与国民党军事斗争上的全面胜利;来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自信;来自开创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自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等大政方针的制度自信;来自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民心的自信。
从西柏坡出发的赶考如何继续?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考试远未结束。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赶考路,就必须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永远不能迷失,这是最大考题;人民是这场考试的考官永远不能忘记,不能脱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标准;党纪国法是这场没有终点的考试的考纪,不能逾越,这是这场考试的红线;全面从严治党永远是这场考试取得新的更加优异答卷的重要保障,只有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保障我们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有坚强的领导力,才能破解长期执政,执好政的历史周期律。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河北遴选考友阅读:
【2015河北遴选公务员笔试考点】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讲实话、干实事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