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四川省直遴选考点】四川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7-10-11 阅读: 2780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超过6000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村是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通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动广大农民群众脱贫攻坚、奔康致富,是四川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超过6000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村是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通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动广大农民群众脱贫攻坚、奔康致富,是四川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如何打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如何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革?来看四川的探索与实践。

成效:一场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变革之一:建设一个新村,就实现一村整体脱贫,加速终结四川农村贫困历史。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3.37万个,完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行政村达到6556个,主要集中在“四大扶贫攻坚片区”,这些幸福美丽新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

藏区新居:省委把藏区新居建设与扶贫解困行动、就业社保促进、教育发展振兴、医疗卫生提升、文化发展繁荣一并作为藏区6项民生工程统筹实施。

彝家新寨:新寨建设是彝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仅凉山州就建设了2000多个新村,实现了100多万人聚居,近三年完成了227个极贫村的新寨建设。

巴山新居:尊重山区条件,坚持依山就势、聚散适度,着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仅巴中市就已经建成聚居点1248个,50多万人住上了“巴山新居”。

乌蒙新村:涵盖620个贫困村、17万户贫困户,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一体的特困现实考虑,突出高山生态、培育特色产业,着重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出一批宜居村落,推动群众加快脱贫。

变革之二:建设一片新村,就兴旺一方特色产业,加速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幸福美丽新村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面达到86%以上,示范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高出2000多元,带动了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高于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

变革之三:建设一片新村,就缩小一截城乡差距,加速乡土四川向城镇四川的历史演进。交通、能源、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同步推进,普遍建起了集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于一体的“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上学、就医、出行等困难得到有效解决。不少新农村综合体、聚居点组团式发展,正逐渐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小城镇,缩小了城乡差距。

变革之四:建设一个新村,就培育一个新型社区,加速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幸福美丽新村改变了四川“大散居”村庄布局,聚居程度逐渐提高,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蓬勃生长,为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幸福美丽新村普遍加强了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型农村议事会、村理事会、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协商形式探索推进,在新村普遍形成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新机制,普遍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变革之五:建设一个新村,就转变一方乡风民俗,加速广大农民群众融入现代文明。一个个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养成了生活好习惯、形成了好风尚,尤其是极大程度解决了贫困程度深、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等现实问题,实现了“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同步推进。

比如,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彝家新寨”建设中,同步实施了“健康文明新生活”行动,为新村居民配置“四件套”,改变了彝族同胞“烟熏火燎、衣食敞放”的卫生环境,极大提升了大小凉山彝族地区文明水平;“藏区新居”改善了3万多户藏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建成藏区新型社区,促进了藏区牧民定居下来,加快融入现代文明。

变革之六:建设一片新村,就优化一乡生态环境,加速四川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收到了明显成效,在新村普遍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新模式,成为全国首个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合格的省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加强,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加强农村污水处理,不少新村还建立起了几十万元一个的污水处理站,新村厕所全部实现了改建。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就是一个个生态家园,一个个“生态细胞”,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6%,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四川正从绿色资源大省向绿色经济强省转变。

做法:一套成熟定型的新村建设机制

机制之一:把精准脱贫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首要任务。省委提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首要任务是扶贫解困。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紧密结合起来,连续实施了三轮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这些示范县绝大多数都是贫困县,资金、项目集中向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等连片贫困地区倾斜,整村推进,综合开发。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坚持“先难后易”原则,与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结合起来推进,优先解决居住条件最差的贫困群众住房。

当前,四川正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既定部署,率先在全国推进乡村规划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通过改造、新建、保护等各种形式,全面完成新村建设历史性任务,改造、新建、保护等各种形式的新村建设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万个,全省农村基本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发展目标,有力推动全省所有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

机制之二: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不搞大拆大建、推倒重来。从平原、丘陵、山区及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把民居新建、改造和保护性修缮结合起来,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和民俗特色,避免了“千村一面”,实现了“各美其美”。

新建,主要考虑村庄合并和就地就近城镇化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合原地建的就在原地,适合集中的就适当集中。改造,主要注重与环境相适应,注重功能配套完善,注重质量安全,注重整体提升,实施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四改”工程。保护,主要强化文化传承,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对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一村一策、一户一策进行保护,打造了一批文化价值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村落院落。

旧村改造是四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点。充分考虑城镇化带来的经济发展格局调整和人口转移趋势,把幸福美丽新村与“百镇建设行动”结合,合理布局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把新村村民入住率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到小城镇安家落户,不一味追求新建聚居点数量,不建“空心村”,着重改造旧村落的基础设施,解决上学、就医、生活、出行等现实困难。

机制之三: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以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改革主攻方向,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大力推动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广电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农村发展的内生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在幸福美丽新村产业培育中注重一三产业联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把幸福美丽新村建成“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城市休闲旅游的乐园”,全力打造环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片区四大乡村旅游示范带。

机制之四:形成了“小组微生”的美丽新村建设模式。顺应自然、保持田园,确定“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总体要求,探索形成了“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生态化建设”模式。

小规模聚居,就是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理念,遵循“集约节约用地、方便生产生活”原则进行项目规划。

组团式布局,就是充分利用林盘、水系、山林及农田,合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既适当组合集中,又各自相对独立,同时互联互通。

微田园风光,就是相对集中民居,规划出前庭后院,让农民在房前屋后因地因时种植,形成“小菜园”“小果园”,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打造“院在田中、院田相连”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

生态化建设,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正确处理山、水、田、林、路与民居的关系,严格保护优质耕地、保护林盘、保护田园、保护农耕文化,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机制之五: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政府承担新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而住房、机耕道、“五小”水利工程等生产生活设施,以农民群众为主,政府适当奖补,调动农民参与热情。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倡导统规自建、统规联建,鼓励在符合规划和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分户建设。具体采用哪种方式,由农村自主选择,有关部门全程参与,把好规划关、建设关、质量关。在土地流转、新村建设、项目开发中,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形成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持续健康发展格局。

机制之六: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核心创新乡村治理。为每一个幸福美丽新村选好带头人,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将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建在龙头企业,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扩大基层民主,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大力开展平安乡村创建,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农村新型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展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

启示:一份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的实践答卷

启示之一: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是四川实现新型城镇化须完成的任务。《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四川情况强调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即便未来中国城镇化率提高到60%,在四川仍有约3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这是四川需面对的问题。四川通过一系列实践,让生活在乡土的这部分人,依靠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在家门口享受城市文明。

启示之二:给乡亲们造福是根本追求,不能脱离农村实际、农民意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每个地方、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不同的重点任务,比如当前发达地区重在提升功能,西部省份重在脱贫攻坚,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乡亲们造福。四川牢牢把握这一根本要求,从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最紧迫任务出发,坚持“建改保”结合,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真正更新了农村的“里子”,真正把幸福、美丽带给了广大贫困群众,赢得了群众支持,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启示之三:体现农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是新村美丽动人的根本。城市有城市的美丽、农村有农村的美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农村不能是“留守的农村、荒芜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但也不能是城市的浓缩版。四川的“小组微生”模式,充分考虑农村环境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特殊性,体现了当地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展现美好田园风光。同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既坐拥田园生态风光,又享受城镇生活品质,这是遍布巴蜀大地几千个幸福美丽新村、几万个新村聚居点美丽动人的根本所在。

启示之四:“人的新农村”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灵魂。“物的新农村”是基础,“人”才是新农村的“灵魂”。没有人的新农村,没有农民加快融入现代文明,就算硬件再好,也不能算是建成了幸福美丽新村。四川实践的一大亮点,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培育人、造就人,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仅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好的风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西藏区纪委遴选考点】提高政治站位 坚持久久为功

下一篇: 【2017贵州公务员遴选考试】打出“组合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