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广西调研留守群体,实施动态摸底,进行精准服务;落实责任到人,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完善留守人员管理系统;通过扩大社会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不断完善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
“要在全区范围内健全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我们在不断摸索,这是一个艰巨但必须完成的任务。”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说,广西地处西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不足,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广东、上海等发达城市,农村留守人员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广西一直在探索。
摸清底,找到真正需要
“这里面难题很多。”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梁维平感慨。随着广西农村进城务工队伍的扩大,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也不断增多。据此前排查,广西共有农村留守儿童约43.06万人,留守老人约31.21万人。
“第一个难题就是掌握动态。”梁维平说,留守人员非常特殊,其留守情况是实时变动的。“比如留守儿童,孩子的父母可能今年出去打工,但明年就回来了,那么明年这个孩子就不是留守儿童了;而有的孩子今年可能不是留守儿童,但明年父母一走就是了。老人、妇女也是这个情况。因此,我们面临建档立卡精准服务的问题。”
其次是权责不明晰,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紧密。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由民政部门牵头,但儿童的教育、安全、户籍等保障工作涉及教育、公安等多个部门,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配合。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协调困难的尴尬局面。
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制约了关爱保护政策的落实。在乡镇层面,大多数都没有明确设立民政工作机构,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此外,经费保障、服务基础设施跟不上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当前的最大难题还是急需探索出一条在新环境下提升农村留守人员幸福感的好路子。”梁维平说。经过这些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帮扶工作的开展,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如今,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情况下,留守人员内心上的需求更加凸显,相应的,帮扶工作的重心也在调整,更注重留守人员精神上的需求。“但是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年龄、身份各有不同,精神需求也是千差万别。”
有关部门在调研后发现,对于儿童来说,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教育、安全等问题,还有性格培养、价值观树立以及快乐成长的问题。对于留守老人来说,是如何完善充实老年生活、提高文化娱乐、心理抚慰等方面的服务。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涉及妇女生产、生活、健康机制,促进留守妇女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和安全度,还要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
找对人,精准扛起责任
“政策落实,关键在人。只有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做到精准服务、责任到人,我们才能拍胸脯说我们的关心到了位。”梁维平说,为了落实责任、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广西在乡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专干,村委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儿童督导员将承担调查登记、督促监护人履责、协助申请社会救助等责任,专门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障工作。“广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14273个行政村设立的儿童福利督导员给予每月100元的资金补助。”
同样,广西很多农村地区都面临着“村里留守妇女多、工作人员少、开展有难度”等问题。“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是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会改联’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村妇代会主任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共同作战。”广西妇联组织部部长潘艳说。
管理服务的技术手段在不断进步。去年,广西民政厅牵头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留守’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农村留守人员数据信息登记、核销等功能,并与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
搞试点,政府购买服务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专业服务,引进专业社工人才,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是我们的新思路。”灵山县民政局局长劳春燕说。
同时在灵山县开展试点的还有政府购买基层老年协会养老互助服务。2015年,广西专设财政资金供灵山县开展相关试点工作。2016年,灵山县老龄办分别与三海街道三勤村老年协会、新圩镇沙路村老年协会签订了协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相对年轻的老人去关心慰问年长的老人。其中规定“承接服务人员就近结对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神慰藉和简单的生活照料等服务,每周巡访两次以上。”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