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群众工作当有“后退一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这一重要指示顺应了人民期待,抓住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合肥市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后退一步群众工作法”,正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经验总结,是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后退一步群众工作法”?
所谓“后退一步群众工作法”,是指政府意志或行为同群众意愿发生矛盾时,不要强行与情绪激动的群众“较劲”,不要面对面硬碰。当此之时,政府不妨后退一步,一方面给群众再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其情绪冷静下来,争取理性对待;另一方面政府也可总结反思前期工作,寻求更加妥善、有效的处置办法。
为什么要后退一步?
这样做,政府看似失掉了所谓的面子和一次果断行动的机遇,但却可以避免与群众矛盾的激化,为做好下一步工作赢得了主动权,还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过去,有的地方政府与群众矛盾激化,乃至当面对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现场处置的领导干部过于强硬、强势,缺少回旋余地,导致矛盾得不到缓解,冲突得不到缓和。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后退一步群众工作法”也有着深刻的哲理基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渐进的过程。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都是如此。在改革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对于政府超前的思路和举措,群众一时想不通,乃至出现消极的行为,都是人之常情,合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作为领导干部,在对待群众思想认识问题时,应当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遵循事物发展变化在认识上的渐进性和易反复性的客观规律,切不可以急躁、偏激的方式去应对。如果因为群众对政府工作有不解和抵触情绪,就认为是有意对抗政府,就采取简单粗暴乃至违法的手段来处置,不仅有违渐进认识论的科学道理,也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执政为民的政府性质相悖,更何谈教育引导、团结带领群众向着伟大目标共同前进。
群众想不通政府的某项决定或措施,乃至发生抵触行为,未必都是坏事。这也是一种政民互动。如果政府的决定或措施确有问题,群众的反对和抵触,就能对政府行为起到纠偏作用,是依法行政的有益监督。即使政府决定或措施都是正确的,也应本着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采取更加智慧、自信的态度,宽容善待群众的不解。
需要指出的是,后退一步,并不是就此放弃,更不是撒手不管。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要求,就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群体,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做法,让群众工作更易被接受。后退一步,接下来还要寻求针对性更强的办法和措施,继续做好群众工作,直至问题妥善解决。这才是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目的所在。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一切工作及为此而采取的一切措施,不管是阶段性的还是某种时候突击性的,都是为了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最终都是为了群众利益。后退一步群众工作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出政府对待群众应有的信任、尊重、宽容和大度,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当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志或行为不理解或认识不清时,理应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工作这一优良传统和过细的群众思想工作这一优势,做好对群众的宣传、解释和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要相信群众最终会理解、支持正确的做法,从而维护好、发展好自身长远利益,在改革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更多遴选考试时政热点、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考点,可以学习网站遴选真题栏目、遴选核心考点栏目、策论范文栏目、案例分析等栏目,最全、最新的遴选考点都在公选王遴选网。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