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到一年一度的乌镇戏剧节;从每年“N场”各类会展,到年接待游客量达“900万+”……曾经默默无闻的千年古镇乌镇,如今已成为响当当的国家名片,让海内外游客心生向往,更让乌镇人充满获得感。
“乌镇营造的安全感、幸福感,离不开一张网的全天候守护!”乌镇人所说的这张网,就是乌镇管家联动中心。依托这一“线上+线下”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乌镇创新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一网联动”之路。
“乌镇管家”24小时“在线”
乌镇管家联动中心成立于今年3月,但线下探索早在2015年便已启动。“乌镇管家”应运而生,很快名声大噪。“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既为平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增强了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形成积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乌镇镇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乌镇管家”是谁?“乌镇管家”是当地一支以基层群众为主要力量,以面上巡查、社情收集、矛盾化解、平安宣传为主要职责的基层社会治理群防群治队伍。用乌镇人自己的话来说,“乌镇管家”个个是“乌镇通”,对地熟、对人熟、对情况熟。
“过去,镇里的社会治理主要依靠各部门派驻机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七站八所’,分散的资源和力量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而一些部门由于职能交叉,难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乌镇管家联动中心主任张常春介绍说,该联动中心由“1+4+X”和“乌镇管家”构成,即一个指挥中心、四个平台、X个部门、3000余名“乌镇管家”,“整合了社会综合治理、行政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和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并对公安、交通、卫生、环保等20多个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共享利用。”
张常春说,有了“乌镇管家”发挥“神经元”作用,有了大数据支撑的指挥中心发挥“大脑”作用,乌镇管家联动中心顺利实现了“一网联动”和24小时“在线”。具体来说,该中心实行“问题上报——中心调度——部门处置——信息反馈——评价考核”的业务流程,每个步骤均通过手机APP或PC端完成,全程网络化、留痕化操作,确保工作及时高效、可追溯、可评价。
基层社会治理难点逐个攻破
“甘泉西路155号弄堂南边路面塌陷,存在安全隐患。”10月19日上午8点54分,“乌镇管家”陈晓祥打开手机上的“乌镇民情”微信公众号,通过“乌镇管家”的“我有民情”上报了一条信息。乌镇管家联动中心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收到信息后,随即将信息流转至相关部门处理。24小时后,陈晓祥便在手机上通过“民情查询”栏目,看到自己反映的问题已经处理完结。
“以前,很多老百姓遇到问题后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打什么电话。现在,老百姓只要通过网络反映到这个平台,我们就会第一时间流转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赶去处理。”张常春说,一个群防群治生态圈如今已在乌镇形成,“乌镇是我家,我是大管家”,更是成为共识。
部门联动、群众互动、信息共享、社会共治,是乌镇管家联动中心的核心理念。统计数据显示,乌镇管家联动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到各类信息18865条,其中治安、交通、消防等警情分别为2145条、2751条、51条,市长电话223件,安全隐患208条,矛盾纠纷19条,民生问题12069条,意见投诉69条,其他1321条,处置率、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9.8%。
“指挥中心一共有54块电子显示屏,目前已有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乌镇管家信息系统、治安智能防控系统、城乡天眼监视系统、阳光厨房监视系统、水利智能管理系统、政务(信访)咨询投诉系统、民宿无线烟感报警系统、便民服务中心监视体统等。”张常春介绍说,依托这一功能强大的“智慧大脑”,基层社会治理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比如,节假日景区交通疏导更有序、共享单车管理难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我们正在着手制作镇区三维电子图,力争实现点位信息的实时更新,这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公选王遴选网问题:
概括上述材料中乌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做法?
1.成立“乌镇管家”联动中心,实现 “一网联动”和24小时“在线”。
2. 乌镇管家联动中心实现部门联动、群众互动、信息共享、社会共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