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0云南昆明市遴选考点】2020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王喜良)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0-07-01 阅读: 1719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审议,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各地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重要复习资料。公选王遴选网提示您,2020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是2020昆明市直遴选考试重点,需认真学习。

公选王有话说,2020年云南昆明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报名即将开始了,大家的备考工作要开始了,公选王提醒大家,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 【云南遴选笔试真题】2019年8月18日云南昆明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完整版!(文秘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5月15日在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  长  王喜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年来,面对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旧动能转换影响等各类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和“六稳”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475.9亿元、增长6.5%(按可比价格计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30亿元、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56.6亿元、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289元和16356元,分别增长7.7%和9.8%。

这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取得的成效比预期的好,许多方面具有标志性意义。

——经济总量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税收收入增速、增收规模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昆明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民族团结谱写新篇。昆明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全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了昆明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探索了昆明经验。

——生态名片更加靓丽。昆明空气质量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五名,滇池、阳宗海水质稳定向好,省考以上河道断面水质优良率为“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信心更加坚定。

——开放水平明显提升。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成立,成为支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平台,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迎来重大机遇。

——脱贫攻坚再传捷报。三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彻底解决了全市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债务化解成效显著。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政府性债务规模持续大幅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等级从红色降为黄色,政府债券发行空间得到释放,政府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税收结构持续优化,在实施大规模减税情况下,税收收入达509.3亿元、增长6.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8%,质量位居全省第一。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5%、9.8%。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65.7亿元,增长6.6%,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2.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6.2万人,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稳中有进。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紫光芯云产业园等45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昆明电缆制造基地等159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祥丰石化合成氨装置技改等35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新增工业产值56亿元。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实现量产,产品技术水平全球领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新能源汽车“三车一中心”初步建成,产能突破10万辆。理工恒达科技等6户企业上榜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安宁市、东川区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服务经济稳中趋优。恒隆广场、王府井奥特莱斯、大悦城二期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盒马鲜生等新零售落地昆明。新培育东方环球等总部企业16家,新增税收亿元楼宇10幢,邦克大厦成为税收超过20亿元楼宇。南强街、昆明老街等一批精品夜市激活都市夜经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现代农业稳中增效。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24个,庆沣祥茶业等11个品牌上榜省级绿色食品“10大名品”。烤烟烟农收入等指标创历史新高。中国(云南)普洱茶中心暨普洱茶博物馆等项目加快推进,晋宁区、寻甸县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石林县西街口镇获评全国“一乡一特”产业强镇。农业增加值增长5.5%。

新动能加速成长。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发布了云南首家5G产业、数字昆明发展规划。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主城区二环内实现5G信号全覆盖。提升政务云效能,首批25个部门1624项政务信息实现互通共享。积极培育示范应用单项冠军,“刷脸就行”走在全省前列。与华为公司开展“七个一”战略合作,共建数字经济智慧园区。呈贡信息产业园成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新入驻企业129户。成功举办中泰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华为城市云峰会。电信业务总量增长57%,互联网软件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1%。大健康发展提速。发布了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产业投资持续升温,通盈药业、薇诺娜新中央工厂等项目开工,绿地健康城、鹏瑞利健康城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疫苗产业基地(二期)竣工,8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3亿元。优质医疗资源加快集聚,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9家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合作办医。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旅游革命深入推进。紧扣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方向,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融创文旅城建成开业,恒大童世界、世博园改造提升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313亿元。建立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石林县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寻甸县凤龙湾小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全年共接待游客1.8亿人次、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2733亿元、增长25%。

产业招商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大招商、招大商,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昆明。坚持领导带队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13次,成功举办华为·昆明5G产业生态合作伙伴恳谈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增强了企业来昆投资信心。创新招商方式,健全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机制,强化招商项目落地保障,完善招商考核制度,普洛斯昆明环普产业园等74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全年引进市外内资1304.1亿元、增长12.7%,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增长20%。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主体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增长16%。创新平台不断扩大。新增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个。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创中心组建成立。以高校联盟和院所联盟为基础,建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个,成果转化57项,实现产值50亿元。新认定半导体材料等领域院士工作站7个。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家。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引进外国专家82人次,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人才83人,537人入选省“万人计划”。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区域性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政策,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成为全省唯一的财政科技经费“放管服”试点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考核名列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口径)达2.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1%,提升4个百分点。

新增长极加快打造。滇中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开局良好,各项体制机制加速构建,94项试点任务全面启动,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全面实施,行政审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新增注册企业2849家。各类园区加快发展,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园区社会事务逐步移交属地政府管理,6个产业基地成为首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2200亿元、2000亿元,分别创建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昆明综保“全球购”品牌初步形成。主城区“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取得新成效,总部楼宇、商贸金融、文旅健康等服务经济不断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主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73.6%。

(二)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

精准脱贫成效显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等反馈问题整改,东川区、禄劝县顺利脱贫摘帽,如期实现了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9.6万户35.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预期目标。建立实施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和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制定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成果提升质量等系列措施,突出产业和就业组织化提升,持续提高脱贫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整改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84个,小江流域尾矿库污染问题整治取得积极进展,长江、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土生态修复力度加大。深化河(湖)长制,推进滇池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清水入滇微改造工程,抓好“上截中疏下泄”等重点项目建设,22条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III类,南滇池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6.5%,空气质量优级天数达184天。完成营造林55.2万亩,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重点敏感区域生态治理修复9000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7.9平方公里。自然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安宁市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严格债务偿还计划管理,强化风险预警管控,加快土地出让,盘活资产资源,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政府性债务规模及风险持续大幅降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前置审查,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在限额内依法举借新增政府债券110.8亿元,争取续发偿还债券40.8亿元,发行置换债券37亿元,有效缓解了重点项目筹资压力和债券到期风险。建立地方金融风险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依法打击“校园贷”“套路贷”等违法活动,P2P网络借贷风险整治持续推进,29家网贷机构实现良性退市,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历史积案27起,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重点改革成效明显。完成年度重点改革任务95项,东川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县)试点等10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退出焦化、煤炭、电解铝等产能48万吨,全年为企业减税180.5亿元,社保降费36.4亿元,降低用电成本2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51元。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夜间经济等领域创造了新供给,激活了新需求,新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政府工作部门由46个精简到38个,精简比例达17.4%,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从11个精简为6个,机构履职更加顺畅高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承接省级行政许可事项6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项、取消6项,在全省率先实施食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改革,实现“证照同发”“先证后查”“最多核一次”。国企改革扎实推进,三年行动全面实施,云内集团混改取得实质进展,交投公司获得AAA信用评级,轨道公司获得BBB+国际信用评级,成为全省国企最高评级,国资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35.7%,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逐年提升。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标先进提质量,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2+N”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供水、供电、供气6项指标达到上海标准,招投标指标跻身全国前列。在全省率先开展县区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建立第三方评价“红黑榜”制度。群众办事更便利,“一网四中心”建设和“七办”服务初显成效,589项事项上线“一部手机办事通”,市政务中心进驻事项由219项增加到1145项,实现“只进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和“最多跑一次”。政府服务更高效,省市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初步对接,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完成主城区不动产登记“全城通办”试点,开办企业最快2天可营业,用电报装申请1天内办结,燃气报装实现一站式服务,用水报装推行“4·19”模式,最快实现1天内通水。昆明在全国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跃升至第18位。昆明税务在2019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4。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持续加大帮扶力度,32位市级领导挂钩联系66户重点民营企业,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包保责任制、定期会办制、现场办公制,协调解决了一批企业困难和问题。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金贷款92.5亿元。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35.3亿元,进度排名全省第一。新建成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个。民企实力不断壮大,新增非公企业5.13万家、增长5%,鸿翔一心堂药业等50户企业入围2019年云南省百强非公企业,较上年增加9户,新增61户省级成长型企业,占全省新增户数的36.3%。

(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城乡支撑力不断夯实。持续优化空间资源。加快编制《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2018—2035年)》,呈贡区万溪南部片区等5个重点片区控规全覆盖。大力推行国土综合整治,挖掘盘活存量和低效用地潜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东白沙河片区等19个“三旧”改造项目顺利实施,金刀营、茨坝等13个项目启动,拆除违法违规建筑2580.2万平方米,完成640个“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全年收储土地4.86万亩、供应4.65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081亿元。综合交通加快建设。昆倘高速开工,宜石、武倘寻等工程进展顺利,东格、石泸、寻沾(昆明段)、机场北高速建成通车,东南绕城高速基本建成,绕城高速外环“闭合成圈”,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4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渝昆高铁开工,昆明至河口开行动车。地铁在建里程达97.3公里,4号线、6号线二期具备通车条件。长水机场公务机楼改造竣工,新开通昆明至圣彼得堡等8条国际航线,客运吞吐量达4808万人次。城乡设施不断完善。国家植物博物馆筹建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展陈大纲、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主馆建筑方案等设计。以62条城市道路为重点的整治提升工程全面展开,人民路、东风路恢复提升工程完工。北京路、盘龙江沿线亮化、东风广场灯光秀“点亮昆明”。建设海绵城市33.6平方公里。完成主城区41个小区天然气改造,1.4万户居民用上清洁能源。新增机动车泊位2.6万个。建成5G基站1000余个,成为全国首批开通5G网络终端城市。新建改建城市公厕120座,主城区公厕平均设置密度达到国家上限标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6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69件,改善提升18.4万人饮水安全。

城市辐射力稳步提升。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初具规模,“9610”“1210”海关监管模式开通,GMS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南亚东南亚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馆,“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初具规模。昆明成为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腾俊国际陆港公铁联运中心开站运营,中欧班列、中越、中亚铁海联运班列双向稳定运行,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增速达12.5%。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08.7亿元、增长4.7%。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召开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大会,南亚东南亚3个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入驻昆明,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2亿元,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456亿元。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红塔证券、震安科技成功上市,国际金融小镇首期示范点挂牌,长城资产、信永中和等9家金融相关企业入驻小镇,金融业增加值达718.9亿元、增长6.4%。人文交流中心建设走深走实。对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与德国迪岑巴赫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与驻昆领事馆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常设机构在昆设立,成立昆明国际友城教育合作联盟。全球首家西甲国际足球学校落户昆明。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2019商洽会、第八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等展会成功举办,连续三年入选国家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昆明成为新一线城市,被央视评为“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开展医疗保险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建养老服务机构11家,新增床位2154张,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11.8万套,十多万家庭实现了安居梦。建立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探索退役军人“军政企+高校”就业创业昆明模式,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抚恤优待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外迁任务全面完成。

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构建“2+11”教育现代化制度体系。推进“三名”工程,累计引进上海师大附中等省外名校20所,来昆合作或举办分校28所,引进名师206名、名校长27名,新增优质学位7万多个。创建省一级高(完)中4所、省一级示范幼儿园12所。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一本综合上线率等高考重要指标均列全省第一,缩小了与成都、西安的差距。义务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两为主”入学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加大教育助学政策力度,拨付各类补助资金7.24亿元,惠及学生68.23万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00%教育资助。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建成国家级卒中中心5个、胸痛中心4个、创伤救治中心3个,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个、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3个。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建高原呼吸病学研究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作有序推进。市第四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新增五华区等3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婴儿死亡率为2.66‰,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95/10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开展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安宁温泉摩崖石刻等8项历史遗存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新建拾翠国际民艺园等6个文创园区,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2.4%。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春城体育节”等活动参加人数达35万人次,成功举办上合昆明马拉松、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市第六届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昆明健儿在国际级、国家级赛事中分获金牌6枚、40枚。

社会治理成效突出。深化“三社联动”“五级治理”模式,“五个一批”和100个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工程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打掉涉黑组织、涉恶犯罪集团(团伙)121个。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全市命案立案数同比下降了10.7%,“两抢”警情“零接报”实现132天历史性突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上升2.47个百分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昆明战场实现全胜。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9%、27.5%。实施食品安全“六大放心工程”,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有力。安宁市获批国家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县。工青妇、红十字、残疾人等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防气象、档案市志、港澳台侨、广电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聚焦解决制约发展和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9300多件,完成“10件惠民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5.4%。坚持依法行政,继续巩固市县乡三级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成果,更加重视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70%。制定政府规章5件、修改8件、废止5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58件、市政协提案400件,办结率达100%。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影响,支持监察机关履行责任,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市本级减少发文41.5%,减少会议46.1%,全市压减“三公”经费3.9%。

各位代表!2019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昆单位,向驻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昆明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超出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低于年初既定目标,反映出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产业实力不强,工业支撑不足,新兴产业成长不快,科技创新水平较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债务包袱沉重,发展空间受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滇池及部分入湖河道水质不稳定,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生态破坏、环境违法等问题时有发生;城乡发展不平衡,脱贫攻坚成果仍需巩固,农民稳定增收能力不强,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较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交通拥堵、市容市貌“脏乱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还未根除;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策落实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中梗阻”和衰减现象,少数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迅速成立昆明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落实“五早”要求,织牢织密 “三张网”,提前对疑似病例中的可能确诊者进行严格管控,提前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在全国率先设置留观酒店对重点人群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并按照“五个一”“五到位”的要求做好服务。我们动态调整防控策略,果断实施小区封闭管理、城乡公交停运、市民居家隔离等必要措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创新运用“大数据”对人员流动情况进行溯源和监测,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成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我们克服疫情初期防疫物资市内产能小、仓库无库存的极端困难,率先启动全球采购、扩能量产,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我们严格落实“四集中”救治要求,在全省第一时间公布昆明地区35个发热门诊,28天完成市第三人民医院长坡院区应急病房项目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布《昆明市新冠肺炎疫情院前呼救响应指南》,在全国较先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并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我们坚持“两手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出台应对疫情稳增长20条等政策,创新推出互助应急贷款等纾困解难措施,实施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工作验收制、包保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尽管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回落,但降幅正逐月收窄,主要指标总体呈逐月回升态势。我们坚决服从全国大局,先后派出3批次133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湖北,为打赢湖北保卫战贡献了昆明力量。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当前,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和抢抓发展机遇,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昆明开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察,送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昆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时刻铭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不负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切实把习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不竭动力,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责任化、项目化、清单化,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上,全力办好昆明的事,早日把习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二是抢抓宏观政策调整机遇。国家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窗口正在打开,在新增投资、专项债券、项目安排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为我们抓项目、补短板、增动力、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三是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云计算、5G产业、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突破了空间距离、交通物流等制约,尤其是疫情催生了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将迈入发展快车道,为昆明带来“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四是抢抓扩大开放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昆明交汇叠加,昆明的战略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正从交通末梢转变为交通枢纽、从市场边缘转变为市场中心、从开放末端转变为开放前沿。受国际疫情形势影响,跨境电商有望成为外贸突围的关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市在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加快发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化危为机、厚植优势,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高质量打赢全面小康收官战,高水平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全力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省基本持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双胜利”为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重拳打击“三非”行为,不折不扣落实“五个管住”,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作用,加强入境来昆人员闭环管理和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筑牢机场口岸疫情线,严防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病例。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云南健康码”准入管理,严格落实学校、企业、社区主体责任,坚决防止聚集性感染。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防护,持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协同发力保市场主体。落实应对疫情稳增长省22条、市20条政策措施,研究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达产。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秩序,疏通堵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对重点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跟踪服务,在原材料保供、物流保障、商业收储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出消费券等鼓励居民消费举措,激活释放社会消费需求,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打好政策“组合拳”,落实好税费减免、降低成本、互助应急贷款等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完成无争议存量欠款清零。

加快补齐卫生领域短板。谋划建设一批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扩建市第三人民医院长坡院区和吴井院区,新建市儿童医院传染病诊疗中心,建设2个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2个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1个百级洁净实验室,完善医疗设施设备配置和应急队伍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从产能保障、调度机制、储备体系等环节完善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营造懂工业、谋工业、抓工业的浓厚氛围,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加快存量变革,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进100项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云铝、昆钢等优势企业优化产品结构,鼓励云南中烟及烟叶复烤企业、中石油云南石化等支撑性企业扩销促产,力争将石油(含化工)打造成千亿级产业。落实结对帮扶包保责任制,实现停减产企业市县两级领导包保全覆盖,确保停减产面降低3个百分点,稳住工业增长的基本面。推动增量崛起,建立“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库,促进“云上云”数字经济试验示范园区等38个前期项目落地,推进昆钢搬迁转型升级等181个续建项目,力争能投数字经济产业园等4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确保云南白药健康产业项目(一期)、中关村电子城科技产业园(二期)等29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力争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建成换电站2座、充电桩2400个、充电站80座,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万辆。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推动云锗、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及滇黄金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新增产值25亿元。促进服务经济提质增效。推动金融业集聚发展,深化金政企合作,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落实商贸物流企业扶持政策,启动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申报工作,加快宝象万吨冷链港等3个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支持电商产业园发展,推进京东南亚物流结算运营中心建设,挖掘农村电商潜力,争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1个,支持1—2个县农产品上线,扶持更多昆明企业上线“一部手机云品荟”。加快巫家坝、滇池会展中心等楼宇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修订扶持政策,制定甲级楼宇认定标准,力争内培外引总部企业8家、新增税收亿元楼宇5幢。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申报工作,大力发展在线娱乐、在线办公、在线学习、无接触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大力培育夜间经济等消费热点,推进南屏街、公园1903等特色步行街改造提升。力争宜家家居、首创奥莱等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新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50家以上。

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入实施“数字昆明”建设计划,争当全省数字经济“领头羊”。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国际通信枢纽和大数据中心,国际大数据交易结算中心,申报建设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新建5G基站5000个,建成全国一流的5G网络。加快资源数字化,完善昆明政务云体系,年内实现政务信息系统100%归集上云,政务服务信息100%互联共享。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加快农业、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智能零售、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施“刷脸就行”工程,将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在身份证明、交通住宿、会务等领域。推动区块链率先在电子政务、鲜花溯源、肉菜追溯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在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等重点领域打造产业集群,做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力争“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2000家。发挥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引领作用,加快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华为·昆明数字经济智慧园区、云南省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进企业100户以上,力争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0%以上。加快发展大健康。推进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发挥昆明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昆明细胞产业园、通盈药业“双环铂”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工业大麻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促进生物技术药领先发展、现代中药转型发展、仿制药突破发展。以鹏瑞利健康城、泰康之家健康城等项目为重点,加快打造现代养老产业。加快100个大健康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坚持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方向,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和业态,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推进恒大童世界、世博园改造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一批半山酒店,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深化旅游革命“三部曲”,巩固市场秩序整治成果,建成53个无理由退货和咨询点,力争旅游业总收入达2790亿元。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主体动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1200家、营业收入达4200亿元。做强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组建新能源、智能制造及新材料产业科创中心。深化协同创新机制,设置“校(院所)地科技合作专项”,整合昆明高校联盟与科研院所联盟,与驻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共建科技园,盘活闲置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3个,向社会开放共享。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实施3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国家、省引智项目10个,引进大健康领域诺贝尔获奖者团队1个。优化科创环境,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建设中试点科创政策体系,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300名。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城市共建10个科技合作基地,依托“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500项以上。全社会R&D支出增长1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科技服务业营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

千方百计增投资。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对冲疫情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一招,优化投资结构,力争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加强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储备,积极申报争取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项目实施。聚焦项目建设,加快柴石滩水库灌区等400项重大在建项目建设,确保滇池明珠广场(二期)等76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确保国家植物博物馆等230个项目开工,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坚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重大工程项目与财政性资金、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的匹配,用地能耗总量控制、项目组织实施向重大项目倾斜。加快项目前期,实行前期工作经费与项目储备挂钩机制,市财政安排不低于4亿元的前期工作经费,各县区、开发(度假)区前期工作经费不低于上年水平。增强服务项目意识,抓好要素保障,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充实投资项目储备库,力争储备项目转化率达50%以上。挖掘规模以下项目潜力,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最大限度把财政资金使用项目化、工程化。主城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占比不低于5%,其他县区不低于10%。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落实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加强投资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市区融合,合力推进滇中新区“533”产业发展,加快小哨片区、东盟产业城、李其片区等重点片区,以及浙商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先导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共同打造高质量跨越发展重要增长极。推动园区整合提升,优化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打造生物医药、稀贵金属新材料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区加快发展,支持嵩明县撤县设市,宜良县、石林县建设旅游走廊,寻甸县建设云南国际肉牛交易中心,禄劝县建设禄劝至会东高速公路。支持其他县区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三)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以“防返贫、防新贫、稳脱贫、稳增收”为重点,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行动,高质量迎接国家普查验收。完善控辍保学工作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建档立卡家庭适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动态清零。坚持建档立卡人口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员参保,确保基本医疗待遇保障符合标准。全面消除农村动态新增4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监测农村危房改造质量,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水管护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达标。提升产业、就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户至少与1个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合作关系。实施47个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项目,支持250个出列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加大脱贫地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万人、转移就业1.6万人。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收入稳定、生活安定。持续优化“挂包帮”工作体系,深化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社会帮扶等机制。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动态监测和动态帮扶,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谋划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臭氧来源解析和针对性治理,加强城市扬尘整治,建筑工地全面实行网格化包保监管,主城区全面使用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做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控,年内淘汰高排放汽车1000辆,确保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进一步深化河(湖)长责任制,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决胜滇池治理“三年攻坚”,实施重点项目147个。持续开展“上截中疏下泄”工程,完成跑马山等面山截洪工程,实施清水入滇微改造,严控雨季溢流污染。有序推进环湖路外延约200米农用地流转和种植结构调整。完成滇池流域剩余79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第六、七、八等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确保滇池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统筹做好阳宗海、牛栏江等治理工作,确保国家和省级考核的25个水体断面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40%以上。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加强涉重金属企业的污染防控,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完成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五采区”和长江经济带(昆明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做好天然林保护,完成森林管护1082万亩,市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900万亩以上。推进重点区域持续增绿,营造林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5%。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管严控政府债务,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严厉问责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确保完成年度债务化解和风险降低的目标任务,严防债务到期风险。加快P2P网络借贷机构市场良性退出工作,强化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持续做好非法集资重大案件维稳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及时清理“僵尸项目”。落实企业减负各项政策,减少企业负担200亿元以上。推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推动国有企业“一企一策”整合重组方案落地,组建昆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推进云内集团混改,提升国资改革综合实效。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体系,主动对接省直部门“放权”“赋权”。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做好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加强结果运用,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坚持环境是第一要素的理念,对标先进城市,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年”活动,制定全面提升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现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0%以上,将第三方评价“红黑榜”考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打造“七办”服务升级版,推行办事“刷脸就行”,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不打烊”政务服务专区,力争725项政务事项实现24小时可办。深化落实“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动更多事项上线,做到“应上尽上”。全市所有县(市)区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2天可营业成为常态,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和主要涉税事项网上办理。出台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

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国际综合枢纽,加快推进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改扩建工程,确保长水机场S1卫星厅航站楼年底达到使用条件,配合做好昆明第二机场前期工作。扩大中欧班列、中越、中亚铁海联运班列的辐射范围,做强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加速昆明水运发展,推动建设乌东德水电站翻坝转运设施,恢复滇池草海夜航。加快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落实落细稳外贸政策,推动在老挝、泰国、缅甸设立驻外商务代表处,完善外贸企业跟踪服务机制,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化大交流,促进城市外交提质扩容,继续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拓展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交往,完善昆明国际友城项目合作长效机制,缔结国际友城(国际友好交流城市)1座。积极开展昆明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商事仲裁服务等工作,在推动国际交往中展现昆明新作为。

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推进昆明片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质量实施94项试点任务,完成60%以上试点任务量,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事中事后监管、人才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打造“制度创新+”的昆明模式。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片区规划展览馆,出台支持昆明片区发展政策措施,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打造动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重要增长极。对标对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打造“环节简、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的一流营商环境,把昆明片区建设成为新时代创新开放的新高地。

强力推进招大引强。坚持招商第一要事理念,弹好招商引资“七步曲”,抓牢产业招商。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紧盯行业龙头和成长型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做到储备项目投资额为年度实际投资额的3倍以上。坚持“一把手”招商,市县两级政府主要领导拿出一半以上精力抓招商。适应新的招商形势,探索网络招商新方式,办好线上招商等活动。以“建链、延链、补链”为目标,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开展精准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链,构建“8+1”产业招商模式。加强4个驻外招商分局专业力量,增强驻外招商网络作用。开展代理招商、委托招商,选聘招商大使,加强以商招商。在有条件的园区组建招商集团,做大市场化招商实体。探索市场化引进人才,强化一线招商队伍建设。狠抓招商项目落地,落实项目推进“经理负责制”“代办制”,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决策。完善考核机制,着力提升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建成投产率。确保全年1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4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25亿美元。

(五)加强社会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保居民就业。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妥善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流、就地就业等工作,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等发放力度,扶持8000人以上自主创业,新建创业园区5个。做好退役军人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区。

千方百计保基本民生。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生猪出栏同比增长20万头以上。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50万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实施精准扩面,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0万人以上。加大大病保障力度,城镇职工重特病最高支付限额提高50%,城乡居民大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低于60%,争创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改革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政策,推进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一老一小”关爱行动,启动建设3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新增各类养老床位2000张,加强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争创全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城市。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完成省政府下达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建公共租赁住房300套,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0套,发放租赁补贴2500户,进一步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扎实做好托底工作。继续做好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厚植爱党、爱国、爱昆明的教育根基。落实《昆明教育现代化2035》及配套实施方案,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提升,新建校舍10.6万平方米,运动场8.7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成市级教育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三名工程”效应,深入实施“十百千名师工程”,年内培育和引进名师150名。持续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实现村级幼儿园全覆盖。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小学“三点半”课后服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稳妥推进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普通高中扩规提质,招生规模达4.4万。加快构建中高衔接、中本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加快高职院校发展,力争办学和培训规模突破万人。创新学校管理,全面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入推进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

加快打造中国健康之城。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服务心血管、呼吸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二期和第四批县级医院提质达标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名医名院专家工作站(室)5个,力争5家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完成3万例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完成3家紧密型医共体国家试点建设。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开展“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修订《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进一步巩固全市创卫成果,抓好嵩明县国家卫生县城国检复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防病知识和健康科普宣传。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高质量推进食品安全“六大放心工程”。打造“15分钟体育健身圈”,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继续办好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

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做好《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后续工作,启动编制《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申报省级历史名城文化街区1个、市级历史村镇1个,完成20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工程。实施20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翠湖、官渡古镇、龙泉古镇三大博物馆群落建设,传承昆明深厚历史文化。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积极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强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达三级以上标准。支持文艺精品创作,讲好昆明故事。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全力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深化“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建立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社会动员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推进智慧信访二期工程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查严打“保护伞”。严厉打击枪爆、“两抢”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反恐怖斗争,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争创国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健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城市生命线等重点领域风险辨识预警机制,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快搭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城市应急智慧指挥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促进宗教和谐稳定。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确保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支持工青妇、科协、红十字会等广泛参与社会治理。

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建设有温度的民生。

(六)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塑造城市新形象

高水平建设城市。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力争《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2018—2035年)》首批上报并获批。保障土地供应,全年收储土地2.11万亩、供应不少于3.1万亩,力争出让收入达1000亿元。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和村庄规划,充分挖掘盘活存量和低效用地,完成省级下达的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加快推进以“三旧”改造连片开发为主的城市更新改造,实施2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违法违规建筑治理,紧盯重点区域,整治拆除违法违规建筑250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建筑废弃物处置联动机制,新增弃土消纳容量1800万立方米。加快实施“能通全通”工程,有力推进宜石、昆楚(复)线、武倘寻、昆倘、福宜、三清6条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宜石高速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地铁在建工程,确保6号线二期、4号线开通运营,地铁运营总里程达139.7公里。加快建设渝昆高铁,开工昆明西客站“站城一体化”项目,有序推进菊花村综合交通国际枢纽、昆明火车站南广场改造项目建设。以筹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为契机,实施“8个专项行动”“7个重点工程”,加快62条城市道路整治提升,持续改善市容环境。加密城市路网,新建滇缅快速路等城市道路21条、续建巫家坝路等25条、建成6条,开工建设金碧路恢复提升改造工程,新建人行天桥5座。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8%。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3万个。完成主城区30个老旧小区燃气设施改造,建设海绵城市20.5平方公里。加快实施瀑布公园提水工程等一批城市应急供水工程项目,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推进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投资590亿元。

精细化管理城市。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完善城市管理“一张网”,巩固“1+5+X”网格化工作模式,促进数字城管与网格化管理融合提升。出台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自我管理承诺制。新建城镇公厕79座,改建53座。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计达35%以上。启动沈家田固废填埋场一期项目建设,确保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异地新建项目6月30日前全面投入使用,同时关闭老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建设美丽昆明。建设美丽县城,继续对全市县城进行改造提升,争取一批美丽县城获省级命名。建设美丽街区,统筹推进路面改造、绿化提升、杆线整治、景观打造等工作,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主城区每个街道至少打造1条示范街区,营造美好的市民生活空间。建设美丽公路,完成机场高速以及昆丽、昆磨高速昆明段景观提升工程,打造靓丽的交通风景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争取100个村(社区)进入国家森林乡村认定行列。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全社会节水。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6+2”特色产业发展,做好“绿色食品牌”昆明文章。巩固提升“一县一业”示范建设,持续打造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建立绿色食品品牌培育发展、保护体系与激励机制,继续开展绿色食品名企名品评选,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新增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加快建设中国(云南)普洱茶中心暨普洱茶博物馆等项目,高原云果产业园建成运营。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5亿元。继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100个以上,持续提升“造血”能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农业增加值增长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精心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实现县域村庄布局全覆盖,做到无规划不建设、无规划不投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确保全市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突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确保全市村庄人居环境标准达到1档标准。完成村委会所在地公厕改建300座以上、无害化卫生户厕15万座以上。评选一批美丽乡村。

推进新型城镇化。取消主城区落户限制,放开其他县(市)区和中心集镇落户限制,鼓励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力争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认定培育“星创天地”40家。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力争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比率达60%。加快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总结推出一批政策探索或模式经验。

同时,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基础设施保护和征兵工作,争创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抓好参事、史志、广电、决策咨询研究、港澳台侨、防震减灾、气象等工作。

(八)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政治引领,忠诚为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开展“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影响。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诚于党,常怀爱昆明的情怀,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厉行法治,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共同推进,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重视司法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担当作为,科学理政。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掌上办公”系统,以市域空间治理、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处置等为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场景化、业务协同和应用项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以推进政府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机制。坚持着眼提升政府整体效能,健全部门协同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增强服务本领,大力营造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环境。

正风肃纪,干净从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改进文风、会风,巩固提升基层减负年成果。更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规范和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为保基层运转提供有力支撑。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加强自我约束,坚守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

各位代表!今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事关未来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以项目为抓手,谋划大项目、拓展大空间、构建大格局,科学编制引领昆明高质量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五年规划。

各位代表!不忘初心,鞭策我们永不懈怠;牢记使命,激励我们一往无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2020热点周周讲26】如何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两会热点解读四)

【2020公务员遴选重磅资料】2020全国两会学习资料大汇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0山东聊城市遴选考点】2020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李长萍)

下一篇: 【2020云南昆明市遴选考点】昆明市2020年10件惠民实事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