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2福建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福建省12个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做法!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2-05-31 阅读: 2437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2021年以来,福建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部署,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直面问题补短板,围绕“六稳”“六保”,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了如“福州市打造‘全市综窗’实现跨域服务便利化”等12个可供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跟公选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宣传图2.png

公选王收集整理了福建省各地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利企便民服务等方面的12个典型经验做法,一起来看看吧!

经验做法一:福州市打造“全市综窗”实现跨域服务便利化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福州市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基础上,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全城通办”改革,依托统一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打造全市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引导企业群众就近选择政务大厅办理,从“跑具体部门”向“找政府窗口”转变,切实缩短跑腿距离、减少跑腿次数,节省企业群众办事时间和成本,真正实现办事企业群众“少跑腿”和“就近办”。

一、主要做法

(一)打破业务办理属地限制。福州市按照“全域一体”的原则,打破属地受理、属地审批的限制,让申请人可以不受辖区限制,任意选择到就近的行政(市民)服务大厅窗口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的政务服务模式。相继推出两批“全城通办”服务事项,涉及卫健、交通、司法、人社部门共80项,涵盖护士执业注册、医师执业注册、医师多机构执业备案、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报停等高频服务事项。

(二)创新“全城通办”服务模式。在“一窗受理”改革基础上,统一市、县两级审批服务标准,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推出两类“全城通办”服务模式:一是主打“异地受理、属地办理”模式。申请人在任一异地服务大厅“全城通办窗口”提交办事申请,通过审批系统或邮寄方式将申请材料流转至属地审批,属地审批服务部门出具办理意见后,按照申请人的选择方式送达结果。二是推动“异地受理、异地办理”模式。申请人在任一异地服务大厅“全城通办窗口”提交办事申请,由异地审批服务部门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将办理结果当场送达申请人。

(三)强化“全城通办”服务保障。为确保“全城通办”顺利实施,硬件方面,在市、县(市)区两级“一窗受理”基础上,升级设置“全城通办”服务窗口,挑选业务熟练的“一窗受理”人员,配备相应电脑、高拍仪等硬件设施,负责“全城通办”事项的业务受理、材料分转、办结出件以及协调服务工作。软件方面,由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制定《政务服务事项通办目录》,规范统一的通办服务标准、通办方式以及通办流程。同时,升级优化福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相关“全城通办”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审批材料、办理流程的分发流转。

二、改革成效

(一)打造“政务综窗”,提升办事便利度。从“一窗受理”到“全城通办”服务,扩大了全市“综合受理”服务半径,使得办事群众从“进对大厅”到“任选大厅”转变,无需担心跑错大厅,减少办事跑腿次数。如交通部门的“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报停”,运输企业可选择任一政务服务大厅“全城通办”窗口,提交运输车辆报停申请,并且当场可拿到车辆报停办理结果。

(二)突破属地限制,缩短跑腿距离感。打破属地办理原则,以办事需求为导向,申请人可选择工作、生活附近的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全城通办”事项,无需特地前往固定的行政服务中心,并且可集中在同一个服务大厅提交办事申请,不仅缩短跑腿距离,也减少了跑动次数。例如连锁诊疗机构办理“护士执业变更”“医师执业变更”事项,原需分别前往属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全城通办”后,申请人可就近办理相关业务,减少跑腿次数。

(三)统一规范标准,享有服务同等化。通过深化流程再造、规范申请材料、网络传输互通等机制措施的实施,实现全市范围内同一个审批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审核要点、办结时限、服务标准的“四统一”。申请人可选择任一服务大厅提交申请,接收材料的服务中心负责受理工作,通过审批系统和政务大厅之间材料流转到审批权所属地部门进行审批,办理结果可选择免费邮寄方式送达,让申请人在任何一个服务大厅享有同等化的政务服务。

 

经验做法二:厦门市精准施策力推“五个办”助力“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

厦门市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不断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自2020年起,大力推进“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通过再造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实施行政协助、容缺审查、联合踏勘、同步审批、提前服务,打通“一件事”业务链条,全市共推动300个“一件事”线上、线下“一次办”,服务窗口延伸至全市131个便民服务站点,实施以来办件量630210件,办理时间压缩66%,申请材料减少55%,大大提高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助力厦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推行“一件事,一窗办”,升级大厅“一站式”服务体验

进一步整合部门窗口和人员,制定标准化“一件事”办事指南和操作规程,前台“一份指南、一套材料、一次受理”,后台通过数据共享、联合会商、行政协助等方式协同审批,实现“一件事,一窗办”。全国首创推出“外国人才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将办理时限由法定的35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2个工作日办结,助力厦门市引进更多优秀外国人才;“企业间非住宅转移登记一件事”涉及企业间非住宅转移申请、税费缴纳、登记“当场受理、当场缴税、当场发证”,办理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来即办,实现“土地出让—7日内交地—交地即交证”。

二、推行“一件事,一网办”,变“群众跑”为“数据跑”

以“一网通办”改革为重要抓手,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深度应用电子印章、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电子加密等支撑技术,58%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等部门连通“一件事”涉及的跨部门、跨层级业务系统,打通数据共享堵点,实现“一件事,一网办”。“存量房交易登记一件事”多项技术应用全国领先,申请人就近在岛内外15个便民服务处完成身份核验后,即可享受网签、缴税、登记、水电气广电过户等多项业务“全程网办”,10项材料免予提交,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可网上自助下载;全市“开办企业一件事”推出以来办件量逾55202件,全程电子化率达到72.3%,居全省首位。

三、推行“一件事,掌上办”,实现“脚尖”到“指尖”革新

开发建设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运用5G、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推动“一件事,掌上办”,实现“一件事”办理从“脚尖”到“指尖”革新。全国率先实现“大学生参保、制卡一件事”“掌上办”,大学生通过手机实名认证后,即可一次申请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和电子医保凭证,试点运行2个月以来已有3794名大学生办理,将有效解决25所高校每年约4万余大学新生办理参保手续“事项杂、材料多、时限长”的问题。全国首创推出“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一件事”,为新生儿量身定制“预参保”缴费手续,创新生成“儿童医保码”,依托手机APP扫码即时结算,实现“零跑腿、零垫资、掌上办理、一键秒批”。

四、推行“一件事,自助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动“一件事”涉及的审批服务事项接入厦门“e政务”服务平台,市、区两级同步扩大“e政务”站点覆盖面,进驻医院、校园、中介机构等企业群众办事场所,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成一件事”。全省率先实现“养犬一件事”“自助办”,公安、农业、执法多部门联合研发“厦门市智慧养犬管理系统”,养犬市民通过“i厦门”微信小程序、“e政务”微信公众号或省网上办事大厅等渠道线上提交申请,携带犬只到定点宠物医院“一站式”接种疫苗、植入芯片、获得电子犬类免疫证,通过“e政务”服务站自助验证身份、签署“电子承诺书”,即可激活养犬登记证,办理全程只需30分钟,推出以来已办理近两千本养犬登记证。

五、推行“一件事,靠前办”,“零距离”满足企业群众需求

针对不动产抵押登记、就医报销、驾驶证办理等民众需要在公证机构、金融机构、交易保证机构、医院、邮政网点、社区和政务中心之间来回跑的事项,积极探索窗口前移、服务延伸,在第三方机构设置便民服务点,打通跨网络跨平台数据屏障,实现“一件事,靠前办”。“不动产抵押登记、贷款一件事”服务延伸至金融机构,申请人办理贷款时一并申请抵押登记,实时查询不动产权利状况,通过智能审核方式,“秒批”不动产抵押权首次登记。“补换领驾驶证一件事”依托邮政网点和医院,推行远程视频体检,证件邮寄上门,实现警、医、邮联动快速办理驾驶证业务。全国率先推行“小型渔船多证联办一件事”,将窗口下沉至渔港、渔村、码头,建立“预约下乡办理”、“全程跟踪对接”机制,惠及渔民群众2000余人次。

 

经验做法三:漳州市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缓解企业群众办事“往返跑”

今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围绕异地办事频率高、群众有异地办理需求、改革获得感强的政务服务事项,率先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有力缓解企业群众办事“往返跑”,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便利度。

一、主要做法

(一)探索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在不改变各地原有办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即申请人到异地窗口办理业务时,窗口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将初审意见通过省网上办事大厅异地通办系统及快件邮递方式远程传送到属地部门。属地部门远程受理,并寄递纸质结果或网络送达办理结果。

(二)设立通办专窗,精准服务。指定专人负责异地代收事项业务咨询、收发件、资料流转及与各试点城市间沟通联络等事宜。加强对“异地代收”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确保窗口人员能熟练办理“异地代收”事项,并解答申请人的常见问题。

(三)完善系统支撑,一网通办。依托省网上办事大厅,向社会公布“异地通办”办事指南,方便企业群众查询、按标准准备申请材料,开展异地窗口照单收件。进一步拓展深化“省内通办”系统,丰富异地办理的业务范围,实现收件地窗口收件登记、业务属地管理机构远程审核受理、受理结果远程共享至收件窗口并短信告知申请人、办件进度和办理结果自助查询、结果邮寄送达等功能。

二、取得成效

(一)进一扇门办两省事。先后与广东省潮州、汕头两市分别签订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正式推出“跨省通办”政务服务高频事项66项。建立“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合作机制,以异地办理商事主体登记、社保关系查询和转移、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住房公积金、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梳理跨城通办高频事项,在各自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专窗、在政务服务网开设“跨省通办”专栏,积极破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异地办事难题。

(二)省内通办助服务升级。与厦门、泉州作为省内首批试点城市,围绕异地办事频率高、群众有需求、改革获得感强,率先推出社保、住房公积金等18项省内通办事项清单。漳州市已在所辖各县(市、区)服务大厅设置了省内通办“异地代收”窗口,群众取号时选择“厦漳泉省内通办事项”,即可到“厦漳泉省内通办窗口”办理相关业务,有力缓解企业群众办事“往返跑”,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便利度。

 

经验做法四:泉州市创新项目审批方式“四个一”机制破解项目“难点”“堵点”问题

一、工作成效

今年来,泉州市发改委把靠前服务作为职能转变工作重点,在开展上门服务、做好问题分析、进行项目审批“回头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次现场、一次会议、一份清单、一套台账”的项目审批“四个一”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行业主管部门、项目审批部门、项目申报业主、中介机构修编人员多方积极性,有效破解了“坐等报批”、“多部门会商难”、“责任落实不到位”、“报件经验不足”等“难点”“堵点”问题。目前,已有47个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的项目纳入跟踪服务台账,形成了“审批部门催办、主管部门督办、项目业主主动办、中介单位抓紧办”的项目审批新格局,项目前期工作得到有力推动。

二、主要做法

(一)“一份清单”破解“报批经验不足”问题。为帮助项目业主理清工作思路,做好项目报批计划,市发改委从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年度投资计划、首次咨询的项目中梳理建立“项目审批跟踪库”,按照“一项目一清单”的工作思路,主动上门服务,邀请主管部门共同指导帮助项目业主梳理、解决“该办什么、什么时候办、去哪里办”等具体问题,并建立审批评审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项目辅导员制度,让审批人员、评审人员提前介入,专项跟踪辅导项目开展报件等前期工作,有效推动了一批服务世中运、海丝申遗等中心工作的城建、市政类配套项目加快建设。

(二)“一次现场”破解“多部门会商难”问题。现场踏勘是开展项目审批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以医院、学校为代表的社会事业类项目,因审批权限层级不同、项目选址规划要求、专业设计需要、以及周边交通、环境影响等情况,需要将“专业的人”“管用的人”“负责的人”邀请到现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多部门踏勘会商,才能帮助项目单位理清思路,明确政策要求,科学合理做好方案设计,规范编制申报材料。通过组织多部门现场踏勘,项目可研、初设及多项规划审查事项通过“多评合一”实现“并联审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黎明大学宿舍楼等5个项目率先获批,项目安征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一次会议”破解“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因编制质量不高、报件人员经验不足、建设内容调整等原因,经常导致项目报批时限较长,影响项目落地。为加快推进项目报批,市发改委主动召开专题协调会,就方舱医院项目、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项目等项目的文本修编深度、项目申报时间节点、部门协同协作方式以及前期指导发现问题处置办法等进行面对面会商明确,逐项研究落实,并由行政服务中心(工改办)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有效缩短了中介机构文本修编时间,平均每个可缩短60天以上,较好的提高了项目报件质量和审批效率。

(四)“一套台账”破解“坐等报批”问题。台账是项目管理的基础,今年来,泉州市发改委以“项目服务工作台账”为主线,建立了“台账服务制度”,将“首次咨询时间”、“项目服务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项目报批时间”等关键环节作为台账服务的重点跟踪方向,进一步明确时间节点,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充分调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审批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坐等报批”的问题。第一批纳入台账管理的17个市政项目已陆续完成前期报批手续,开工建设率达52%,第二批30个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台账已基本建成,涉及总投资93.6亿元。

 

经验做法五:三明市打造“一机在手就业服务全实现”便民服务新模式

一、背景情况

按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进“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和要求,三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转变服务思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就业优先战略落实。从2018年以来,针对以往求职招聘信息不对称、衔接难,就业政策变动频繁、知晓率低以及申领流程繁、材料多等就业服务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便捷高效零成本通讯方式已得到大众普遍喜爱和使用的趋势,着力打造以微信就业服务为总体架构的就业服务新模式,努力践行“一趟不要跑、最多跑一趟”的便民利民服务思想。

二、主要做法

(一)借助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手机成为群众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市人社局结合省关于推进“互联网+就业创业”工作目标有关精神,借助手机微信平台将各项就业服务从公共就业机构服务窗口转移到手机微信端办理,让群众从原来跑窗口变为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享受就业服务,实现了就业服务模式创新。

(二)依托大数据,让信息多跑路

依托金保系统、劳动99系统、医疗保障、市场监督、民政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并通过“三明就业和人才公共服务”微信公众号,根据不同就业服务项目条件要求,智能化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对部分不能依托大数据获取的信息,微信就业平台提供了资料上传、后台比对的功能,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规范业务流程,转变经办模式

通过微信开展就业服务是经办模式的重大转变,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业务经办规程。如微信申领社会保险补贴和失业金就是依托大数据比对自动鉴别申请对象是否符合条件,不再提供相关纸质佐证材料。因此原有经办规程已完全不能适应新模式需要,必须制定符合微信申领的新规程。结合三明市实际,进一步统一规范失业保险明细缴费前缴费年限认定、就业失业求职登记、见证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业务经办流程。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市已在“三明就业和人才公共服务”微信公众号平台开通求职招聘、补贴专区、其他服务等三大功能。其中,求职招聘功能有岗位发布、岗位查询、个人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并实现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直接线上面试;补贴专区功能有社保补贴、失业金、失业补助金、见证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其他服务有流动人员档案查询、政策查询、办事指南等,初步实现了“一机在手,就业服务全实现”的便民服务目标。

微信就业服务实现三个方面的提升:一是便捷高效。如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等各类补贴申领,从原来申领到发放到位一般都要在6个月以上,到现在申领人通过手机不到30秒即可完成;二是服务精细。对审核通过的,微信即时反馈申领人应享受的补贴和待遇相关信息。对审核不通过的,微信即时反馈不通过原因以及需要申领人补充完善相关前置条件的内容和办法。三是准确无误。通过大数据比对避免人员复核产生误差,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精确度。

2019年以来通过微信就业服务实现申领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3.88万人;申领失业补助金的失业人员3.4万人;申领失业金的失业人员1.61万人;申领见证补贴1691人;申领技能提升补贴207人;全市14万名流动人员可通过微信实时查询个人档案寄存机构;1473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7.83万个,登记求职4380人,微信推送职位92.62万条。

 

经验做法六:莆田市创新推进商事主体“一照通”改革

2021年,莆田市在市场监管“一业一证”改革和“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的基础上,由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审改办、行政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推进跨部门“一业一证”改革,将每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张审批证书信息统一加载集成为有效许可信息的二维码,整合至营业执照,通过行业经营许可信息一码覆盖,有效解决“证照分散办、群众多趟跑、证照发放多”的问题,实现商事主体“一照通”。5月24日为企业颁发全省首张“一照通”营业执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50个行业正在推行“一照通”改革,已发放“一照通”营业执照5000多份。

一、“一份清单”,明晰任务

围绕为市场主体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目标,首批确定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卫健委、文旅局等11个部门,选取便利店、药品零售、民办学校等50个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行业,试点推进跨部门“一业一证”改革,制定改革任务清单,按照“谁主管、谁牵头”的原则,确定每个行业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涉及事项和证照名称。牵头部门负责综合编制“一业一证”服务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做到“去材料、减流程、优服务”。

二、“一个窗口”,同步审批

一是一窗受理。以市、县区(管委会)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平台,在中心办事大厅设置“一业一证”综合受理窗口,负责“一照通”业务的统一受理、转办、送达等工作,综合窗口负责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收件,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将收到的各相关部门材料通过网上审批系统上传共享或进行人工流转;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全部材料。二是同步审批。对一个部门涉及多项办理内容的,各部门内部进行整合归并,实现多个事项“一趟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由综合窗口统筹部门办事环节形成一体化办理流程,推进无缝对接、集成办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现场核查涉及多部门的,原则上一次性对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并出具核查报告。三是一次发证。由综合窗口向申请人发放加载许可信息二维码的营业执照,原法定许可证仍可按申请人自主意愿发放。

三、“一张导图”,一网通办

一是统一标准。由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涉及的相关部门配合,按照“精准、精细、精简”的原则,对各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形成一张全面、准确、清晰、易懂的审批导图,统一提交材料、审查要点及标准答案,实现标准化服务再升级。二是开发平台。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开发莆田市“一业一证”网上审批服务平台,申请人通过该平台提交业务申请,相关部门通过网上审批平台,并行启动信息分发、业务审批等相关工作。各部门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带有相关许可信息的二维码,并将二维码打印在营业执照上,扫描二维码即可获知相关许可信息。

四、“一体办理”,优化服务

以便民利企为导向,打破区域划分和受理限制,进一步延伸服务关口,做到全市上下一体办理,提升改革成效。一是前移窗口。结合“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在中心城区38个社区试点便民服务代办点,根据社区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设置代办服务事项,实现“一照通”改革就近办、帮代办。截止目前,个体户注册登记、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卫生许可等多个事项可在社区代办。二是全域通办。以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和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为重点,设置“全域”通办专窗,通过“全程网办、受审分离、收受分离、协同联办”等方式,实现“一照通”改革全域通办。

 

经验做法七:南平市深化“即来即办”推动审批服务提质增效

一、背景情况

随着审批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否即来即办、当场办结成为办事群众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也是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水平的一道重要关口。为此,南平市从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为导向,围绕“三减一提升”,进一步加大政务服务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通过严格对标、精准定位、强化共享,积极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由“承诺件”提速为“即办件”,推动群众办事由少等待到不等待转变,实现由量变到质变优化提升,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对标机制,促进服务“再提升”。一是建立常态化对标跟进机制。结合五级十五同事项梳理,将市本级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与省内先进地市进行对比,对承诺时限较长的审批事项进行动态管理。比如,对现有的695个承诺事项进行再次梳理比对,以具体事项为单元,对照该事项审批时限最短地区进行再压缩、再提速。二是进一步扩展对标范围。将对标的范围由省内扩展到全国,重点对标广东、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围绕高频事项进一步压缩流程、简化材料,加快推进“即办”服务。三是推动对标机制向县级延伸。印发《关于做好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对标压缩的通知》,督促各县(市、区)对标市本级项目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同时,对标省内先进县市做法,加快机制创新,提升审批服务效率。经过多轮梳理,累计将859个事项的承诺时限压缩至全省最短。

(二)聚焦精准发力,推动服务“快突破”。通过全面梳理、逐条分析,对可缩减、优化的审批环节以及具备“即办”条件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精准定位,根据“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办理方式进行梳理优化,推动审批时限持续压缩。比如,针对林木采伐许可证延续、注销等事项,从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入手,推动各环节无缝对接,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实现审批事项由“限时等待”向“立等可取”优化提升。去年9月份以来,通过精准发力,推动60余个审批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实现即来即办。

(三)拓宽共享渠道,助力服务“高效办”。成立“南平市审批服务数据共享工作专班”,深入了解各部门在办件过程中存在的政务数据共享需求,积极拓宽政务汇聚共享平台、电子证照库等共享渠道。强化个人身份证号或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共享信息数据关联度,通过强化基本信息回填及电子证照调用,减少群众纸质材料提交,增强信息来源可靠性,降低窗口人员的信息核验工作量,提升办事效率。比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的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机构名称、变更注册地址等事项,原来人工核验速度较慢,现在通过自动回填信息、调用电子证照,大幅提高审批效率,从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提速为“即办”服务。目前,全市电子证照系统可调用共享的证照存量达591万余份。

三、取得成效

一是压缩审批时限。通过全面对标,推动承诺时限较长的事项大幅压缩时限,截至5月底,“平均压缩时限”比例85.71%,位居全省第二。二是减少跑腿次数。打造“即办为主,承诺为辅”的审批服务格局,通过推动更多审批审批服务事项即来即办,进一步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截至5月底,“即办事项占比”达65%,位居全省第二;“平均跑动次数”0.14次,位居全省并列第二。三是倒逼流程优化。通过对标找差距,倒逼各审批服务部门加大力度进行流程优化,截至5月底,已对659个审批事项进行逐项梳理、优化流程,除特殊环节,所有事项审批流程都控制在三个环节以内。

 

经验做法八:龙岩市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办件同步生成电子档案

近年来,龙岩市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大力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水平。通过开发网上办事场景式服务、推广政务数据共享、强化电子证照应用等措施,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事“一趟不用跑”。由于规定限制,审批窗口在办事过程中仍需收取申报材料整理保存纸质档案,网上办事“一趟不用跑”的便利性与仍需提交纸质材料的矛盾日渐凸显。针对这一情况,龙岩市围绕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审批、全程电子化,将行政审批电子档案建设与网上办事有机结合,建设电子档案归档系统,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服务档案电子化改革,推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目标。

一、创新情况

(一)开发系统,完善功能建设。龙岩市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系统根据行政审批和公文类电子文件整理归档的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行政审批服务电子档案实时在线归档。同时,系统运用加盖可信时间戳、四性检测等技术,确保电子档案在归档、移交、保存、利用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二)制定办法,强化制度保障。龙岩市档案局联合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制定出台《龙岩市行政审批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龙岩市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操作规范(暂行)》,对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原则、组织管理、技术标准等作出规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原则上审批服务档案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对划定为“永久及30年以上(含30年)保管期限”的,实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双套制;划定为“30年保管期限以下”的,实行电子档案单套制,不再存储纸质档案。明确各有关单位所有的行政审批服务办件应做好电子材料同步归档工作,确保电子档案在办件办结1个月内同步完成。

(三)组织窗口,梳理归档内容。市档案局、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组织各进驻窗口依据本部门权力清单和自认清单,统筹考虑各种介质文件材料的管理要求,准确界定各类行政审批事项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划分行政审批档案保管期限,制定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由档案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执行,确保行政审批办件电子文件清晰完整齐全,并及时归档整理。

(四)加强管理,确保电子归档。通过将电子档案生成工作纳入月度红旗窗口评比等方式,推动各窗口行政审批办件办结后同步生成电子档案;以需求为导向,针对工作人员使用电子归档功能时提出的意见建议,优化行政审批系统电子归档,实现了归档材料排序合并ofd文件、电子档案移交状态查询等功能,完善归档功能使用体验;面对使用部门业务系统、办件量大的窗口,指导工作人员梳理归档内容,使用目录挂接方式批量生成电子档案,减少工作负担。运用多种途径,有效提升行政审批服务办件电子档案生成率。

二、实现效果

龙岩市电子档案将行政审批服务中产生的申报材料、过程文档、办理结果等,直接以电子方式进行存档,形成行政审批档案归档、保存、移交、利用的长效机制,实现申请、审批、归档全程网上办理,形成行政审批“无纸化”闭环。

(一)提升群众网上办事积极性。电子档案系统上线后,窗口仅收取电子版申报材料完成档案整理归集,办事群众不再需要网上提交申请后人工或邮寄递交纸质申报材料,落实网上办事“全流程数据跑腿”,事项从“跑一次”转为“零上门”。

(二)破解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难题。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等工作均需人工线下完成,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较高要求。通过电子档案系统将传统的线下手工归档转为线上系统自动完成,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存取”,有效推进档案归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三)推进审批档案在线归档及利用。传统纸质档案查阅时需要人工慢慢翻阅检索,耗时费力。电子档案支持以归档时间、类别、事项等多个维度检索快速调用展示,可在档案查阅、共享运用等场景有效提升效率。

(四)节约部门档案电子化管理行政成本。传统纸质档案保管存在时间跨度长、数量大、资料容易散失等问题,查阅原始资料费时费力,占用大量空间、财力资源。通过档案电子归档,将这些原本纸质资料,统一到档案局的数据库中,实现档案无纸化归、线上查阅,降低了管理成本。

2021年1-5月,全市已完成36.76万件行政审批服务办件的电子化归档,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在空间、人力以及档案查找阅读上的难题,并且以材料电子化倒逼政务事项的在线办理,为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实现网上办事“一趟不用跑”提供支撑。

 

经验做法九: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服务企业机制实现“网格化”精细服务企业

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聚力扶持宁德时代等民营企业发展,创新实行“网格化”服务企业机制,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作风,努力提升服务企业精细化水平,累计协调解决各类企业诉求1077件,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样板区。

一、创新情况

(一)划分网格片区,全员参与服务。本着统筹兼顾、相对均衡的原则,在现有城市社区管辖范围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实际,划分7个网格片区。成立服务企业工作队,各网格片区分别组建分队,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不定期根据机构调整、人事变动动态调整挂钩服务关系,为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实效。出台《在“网格化”服务工作中建立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暨服务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建立“一图一表三单”(诉求受理处置反馈路线图、满意度调查表、受理单、转办单、督办单)工作机制,形成清晰的企业诉求受理—办理—反馈全程流转路径,提高诉求协调解决效率,提升“网格化”服务企业满意度。

(三)上线e企通APP,网上网下服务。2020年8月上线“东侨e企通”APP,形成企业诉求线上协调机制,企业可随时通过APP发布诉求,后台管理员根据诉求内容分发给相关单位要求限时办理,企业可实时查看办理进展并进行评价,实现网上网下服务企业,提高企业诉求收集精准度和协调解决效率。目前已有380家企业注册,协调解决企业诉求81个。

二、主要做法

(一)细化分组落实走访工作。7个“网格化”服务企业分队认真对照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每月至少走访1次企业。为确保272家重点服务企业走访到位,各片区在分队内按挂钩领导初步分组,组内按成员单位进行再分组,明确每个单位的挂钩服务企业,每个单位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对接,形成“网格化”服务重点企业挂钩联络汇总表,初步构建出一张信息通畅、责任到人的服务企业网络。

(二)线上线下宣传惠企政策。编印《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文件选编》、《全力以赴防控疫情 助力企业共克时艰 政策汇编》,由各片区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分发宣传。成立政策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上线优惠政策宣传微信公众号“东侨惠企”,累计发布政策资讯452条,为企业持续提供最新优惠政策资讯。

(三)多措并举解决企业难题。通过部门联动、专题会议、政银企座谈会、现场办公等方式,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第七片区召开服务企业工作推进会,组织环保分局、税务局、消防大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集中讨论企业在环保、办税、消防等方面的问题,现场答疑,并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深入解读和宣传。多次召开政银企座谈会,邀请数十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会,畅通政银企沟通交流渠道,深入探讨服务企业发展良策,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取得成效

(一)化解企业难题。2019年累计收集问题531个,已协调解决503个;2020年累计收集问题504个,已协调解决490个;2021年一季度累计收集问题101个,已协调解决84个。通过政银企对接会签约合作项目16个,合计授信资金2.5亿元,着力化解融资难题。通过多渠道发布用人需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举办用工需求座谈会、筹建东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积极引进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与溧阳市人社局共建劳务协作等方式,有效缓解区内企业用工难题。

(二)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区工作方案》,率先在企业服务中心设置审批服务集成办理窗口,加快审批提速。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7个工作日以内,用地和规划审批做到提前介入,从“事中服务”向“事前服务”转变。有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开展“送税务服务进企业”活动,精准辅导企业掌握税收优惠政策。

(三)促进经济发展。在最新公布的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排名第38名,居省内开发区第1名。2020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茅,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14.9%,居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比增18.7%,居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增13.3%和19.9%,均居全市第二。

 

经验做法十:平潭综合实验区推出不动产登记和交易“全程网办智能审批无纸办理”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一趟不用跑”。平潭综合实验区通过区块链技术、信息互通共享、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等方式,对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申请方式、办理模式、材料形式等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推行“全程网办、智能审批、无纸办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推行在线认证,实现身份核验“不见面”。采用可信任的第三方认证平台“在线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签章)”技术替代现场申请的核验和“面签”问题。在线平台同时支持各方、各权利人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通过自持设备完成对同一业务的操作,实现了全地域、全天候操作,真正实现群众“一趟不用跑”。

(二)强化数据支撑,实现在线申报“零材料”。一是对登记申请表、询问记录、合同等材料,采用在线填报、电子签名(章)方式直接形成电子文书;二是强化数据支撑,应用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办理业务所需材料通过调用电子证照库及数据接口获取;三是启动告知承诺制,对于无法通过数据共享方式获取的材料,以告知承诺的方式替代,实现部分业务“零材料”在线申报和电子档案归档。

(三)封装业务规则,实现高频业务“智能批”。在“全程网办”的基础上,根据“依法依规、风险可控、质量优先、效率兼顾”的原则,通过夯实不动产登记和房产交易数据,将业务审核规则封装到业务审批系统中,无需人工审核,通过系统智能审批的方式即可实现高频登记业务“智能秒批”,提高登记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集成业务流程,实现多个部门“链上办”。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部门、数据”上链,集成业务流程,实现多部门交叉业务“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在全国率先推出抵押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登记服务场所延伸至各银行网点,并与税务、法院、公积金、公证等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人员集成和委托代办等方式实现不动产登记关联业务“一窗联办”,形成不动产登记业务“联盟链”。

(五)启用电子证照,实现办理结果“网上领”。全面启用电子不动产权证书(证明)、电子合同、电子备案证明,并在全区范围内全力推广应用,群众和企业通过登录“平潭通”微信小程序即可在线领取和使用电子不动产权证书、电子合同、电子备案证明。

(六)汇聚政务信息,实现数据真伪“掌上验”。将不动产登记和交易数据汇入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务数据汇聚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溯源,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使用单位则可通过“平潭通”微信小程序验证电子不动产权证书、电子合同、电子备案证明等电子办理结果真伪和有效性。

三、取得成效

(一)提速增效有获得感。目前,已有11项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业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网办”和“无纸办理”,其中有5项业务实现“智能审批”。截止6月18日,不动产登记和交易实现“智能审批”的业务办理时限缩减至5分钟,其余业务平均办理时限缩减了1天,已办结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信息网上查询约67846宗,已办结抵押登记各类业务14014宗,已完成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智能审批”业务3718宗,房产交易合同网签备案“无纸办理”41宗,减少群众、银行等申请人跑登记机构104812趟,减少提交材料135741份。

(二)高效便捷节省支出。自全区推行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业务“全程网办、智能审批、无纸办理”后,对所有在线办理的业务,取消任何形式的传递资料、现场身份确认等线下操作,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启用电子形式的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电子申请表、审批表等电子文书,实行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缩减了早期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纸质档案数字化和管理成本,也让不动产登记和交易数据服务政府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截至今日,已从不动产登记和交易部门调整出10名工作人员从事其他岗位工作。

 

经验做法十一:福州市着力打造办事不出园区的政务服务体系

近年来,福州市把推动“办事不出园区”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园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园区服务“一窗办、自助办、帮代办、网上办、上门办”等方式,多举措推进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企业开办与相关证照审批、医社保等高频服务事项进园区,着力打造办事不出园区的政务服务体系,激发园区市场主体活力。2020年全市26家园区新登记市场主体41179户,逆势增长22.2%。

一、打造园区“一窗办”,促进政务服务集约化。结合园区发展实际,有条件的县(市)区,由属地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牵头会同园区管委会在园区内设立行政服务分中心,围绕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和高频公共服务事项办理设置“一窗受理”窗口,实行“园区综合受理、分转部门审批、快递服务送达”服务模式,建成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服务、管理与协调、诉求与回应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政务服务,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全市26家园区已有8家设立行政服务分中心,3家行政服务中分中心正在筹备或在建,同时已建立园区代办点22个,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打造园区“自助办”,促进政务服务便捷化。遵循“就近办、同城办、园区办”的服务理念,结合园区内企业职工需求和办事人流量,在行政服务分中心、园区管委会、中大型企业员工生活区、园区产业综合体等人流密集区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点,布设“e福州”便民自助服务终端、税务自助终端、营业执照打印终端等自助设备,提供不动产、医社保、公积金证明打印、交通罚没、居住证申报、税务缴交、营业执照打印等各类自助服务,减少园区企业或职工办事不便的麻烦,让园区企业与企业职工不出园区、不出厂区就能办好事。目前已向园区投放“e福州”便民服务终端24台,提供104项服务,截至4月份自助机累计办件量7818件,解决了诸如不少职工的子女因上学需请假打印医社保证明不便等问题。

三、打造园区“帮代办”,促进政务服务高效化。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牵头,园区管委会配合,组建园区代办服务队伍,为园区企业提供申请材料预审查、办事过程代跑腿、审批问题协调等高效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建立“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园区管委会”三级代办服务制度,强化审批服务问题协调,为代办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各园区均已组建代办服务队伍积极为园区企业提供申请材料预审查、办事过程代跑腿、审批问题协调等高效全程无偿代办服务。截至4月份各园区代办服务累计14711次,其中协调问题714次。

四、打造园区“网上办”,促进政务服务平台化。着力提升园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闽政通”APP、“e福州”APP,通过行政服务分中心或代办员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涵盖办事指南查询、办事咨询、在线申请、办事进度查询、服务评价、惠企政策查询等网上审批帮办服务。通过“福州窗”微信公众号,创新推出园区政务“云服务”平台,提供“预约上门办理、网上审批帮办、窗口审批代办、审批问题协调”服务,精准匹配审批帮办代办服务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助力帮办代办服务提升。同时各县(市)区积极推出各类特色“云服务”,如闽清县创新推出“掌上多规”应用平台,高新区推行“信易租”申报服务。

五、打造园区“上门办”,促进政务服务精准化。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组成服务园区企业“流动政务服务队”,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进园区服务活动,提供业务咨询、政策宣贯、业务办理、审批协调、代办培训等服务,变企业“上门找服务”,为政府“主动送服务”。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通过园区政务“云服务”平台实时汇总企业及职工办事需求,对办件达50件以上的批量件或园区建设项目审批,由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牵头会同园区管会汇总需求后,7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部门上门服务。截至4月份各园区服务队已累计上门服务311次。

 

经验做法十二:厦门“e政务”创新实现“律师查询公民户籍信息服务”的“一趟不用跑”

一、改革背景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师法》的相关规定,律师因代理案件需要查询公民户籍信息是司法立案的重要环节。2020年4月,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下发《福建省律师查询公民户籍信息工作规范(试行)》,开放了公安派出所户籍窗口对律师查询公民户籍信息业务的受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律师查询公民信息需求量大、公安派出所民警线下人工查询效率低等原因,律师常常需要等待3至7个工作日,“跑两趟”甚至“跑多趟”才能领取查询结果,无形中拉长了诉讼时间,影响了公民和企业维护合法权益的进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务院令第716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厦门市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厦门市创新服务司法新模式,在“e政务”便民服务站上线“律师查询公民户籍信息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多部门联动协作,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本功能由厦门市审批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推出,共同推动了“e政务”自助服务平台与公安人口数据库、司法律师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各部门数据之间的无缝衔接,破解了司法部门协作难、司法数据共享难、司法手续开具难等问题。

(二)充分发挥电子印章优势,实现“全流程网办”。厦门市积极向省公安厅争取,获得了户籍查询电子印章使用授权,并充分发挥厦门“e政务”便民服务站在实名认证、电子印章、证照打印方面的优势,在“e政务”实现了加盖电子印章的《户籍资料查询结果》的打印,减少了派出所窗口盖章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网办”。

(三)线上办与自助办相结合,再造审批流程。在厦执业律师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厦门e政务”的“律师调档申请”模块提出申请,半天或一天后便能收到后台审核通过的短信通知,随后到家门口或单位附近的“e政务”便民服务站即可自助打印领取查询结果,两步轻松办理查询公民户籍信息业务,实现律师办理过程“一趟不用跑”;而公安民警只需借助系统自动比对功能并在后台进行核验便可完成审核过程,实现了公安出具结果“全程不见面”,为司法活动的提速增效提供保障。

(四)多重信息核验保障,维护公民隐私安全。本功能仅面向律师群体开放,用户注册信息需经司法部门律师信息系统核验成功后方能使用,确保查询主体的安全;查询申请提交后,相关信息将经由民警后台审核把关后方可通过,确保查询过程的安全;领取办理结果时,办事人员需经“e政务”刷脸认证通过方可打印,确保查询结果的安全。该功能通过查询申请的事前、事中、事后等三重保障,切实维护了公民信息隐私安全,实现了司法活动“条件不降”“安全不减”。

三、取得成效

厦门市在“e政务”便民服务站上线“律师查询公民户籍信息服务”新功能以来,实现了该服务的“全程网办”,变业务办理的“跑多趟”为“一趟不用跑”,办理时限由3~7个工作日压缩至0.5~1个工作日,切实提升了司法诉讼效率,保障了公民和企业的合法诉讼权益。新功能自2020年10月9日试运行以来,全市共有240家律所(占比93.7%)的2040名律师(占比56.3%)注册使用,线上办件量17756件,得到了律师的广泛欢迎。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福建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2022福建省直遴选考点·两会】尹力人民日报发声:接续推进数字福建建设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2022福建公务员遴选重要文件学习】福建省一号文件全文来了!

【2022福建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赵龙《学习时报》发文:全面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本文地址:http://lx.gongxuanwang.com/kdjj/lxsskd.html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2广东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纵深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下一篇: 【2022广东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五论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