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办公室遴选考点】公文写作必须了解的“十大关系”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7-08-28 阅读: 16915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如何写好公文,掌握写公文的诀窍?公选王遴选网为你讲述公文写作的“十大关系”。

一、自言与代言的关系

这是起草公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代言与自言的区别。写公文除了少数的个人述职、剖析发言等材料外,大多数时候都扮演“代言人”的角色。写工作报告是为单位代言,写领导讲话是为领导(和单位)代言,写事迹报告是为典型代言,等等。总之,如何把代言的话用自己的笔墨写出来,实现代言与自言的统一,是写好公文的关键。

如何实现代言与自言的有机统一?

重点是把握三条:一是站位。只有站上位,才能换好位。写材料的人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和大局观念,能够站在领导的位置考虑问题。站位从何而来?最根本的还是从琢磨透领导意图中来,要花时间多揣摩领导的各类讲话材料,从中把握意图、提高层次。二是视角。就是要善于用发言人的视角考虑问题。比如起草一个先进典型的发言,如果做不到换位思考,体会不到他当时面临的抉择或困境,而是从局外人的眼光看典型,那写出来的材料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能引人共鸣?三是风格。同样一篇讲话或发言,换不同人讲则风格迥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被领导屡屡表扬的文章,换了领导后就可能被改得体无完肤。把握风格的关键在沟通和磨合,建议多同领导交流沟通,这样才能把准风格,避免“人稿不合”的现象。

二、顶天与立地的关系

说顶天立地,就是公文材料要实现对上与对下的统一。正如一位领导讲的,既要接好“天线”,也要接好“地气”。这在实践中有很深刻的体会,顶天不立地的文章发虚,让人找不到抓手;立地不顶天的文章发散,让人找不到方向。比如中央下发一个通知,如果对通知要求没有细化具体化,而是“掐头去尾”就转发,基层肯定摸不着头脑。

要做到顶天与立地的统一,最关键的其实就两个字“结合”,就是要把握准上级要求与基层情况的结合点。起草工作报告,结合点在上级部署任务如何在本单位本领域落实;起草实施方案,结合点在上级的原则性要求如何细化为本单位的刚性措施;起草经验材料,结合点在上级的主要精神如何转化为单位的特色做法;起草领导讲话,结合点在上级的观点论述如何运用于解决单位的矛盾问题,等等。总而言之,“抄”上级精神可以,但要对着单位实际、对着现实问题去“抄”,转化为带着本单位标签和特色的内容,这样才会既有指导性又有针对性。

三、逻辑与修辞的关系

逻辑与修辞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散文等文体中还不太明显,但在公文中是必须避免的“硬伤”和“雷区”。现在看,公文写作中为了形式美观而牺牲逻辑性,或者为了对仗而牺牲表述准确性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一套标题:“坚定看齐追随”、“坚持任务牵引”、“坚厉精细抓建”、“坚致规范有力”、“坚执挺纪在前”。其实,看齐追随、任务牵引、精细抓建、挺纪在前的逻辑性还是有的,但为了凑五个“坚”自创了“坚致”“坚执”,让人越往后看越看不懂,反而影响了整个标题的效果。

处理逻辑与修辞的关系,需要把握一个字“准”。因为公文是指令性材料,辞藻的华丽、逻辑的美观都要让位于表述的准确,没有了“准”,公文就失去了可信度和权威性,再多的堆砌也只会是用力越大偏得越远。

如何把握“准”字?

一要有出处。很多文字出身的领导都有一句口头禅就是“这句话有没有出处?”。这也是公文难写之处,因为它是建立在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和相关政策法规基础上的准确表述。

二要有支撑。有些话中央并没有原文,也无需教条执行,只要找到相应观点支撑,也是准确的。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对文中引用的一些事例和数据,一定要找权威的部门或出口相互印证,确保准确无误。

四、观点与素材的关系

观点与素材的关系是所有文体都面临的一对关系。处理得好,则会发生“化学反应”,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处理不好,观点素材不合甚至互斥,则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人不明就里。对公文而言,关于观点与素材的关系,有人总结为“金字塔”结构。就是一级标题支撑大标题,二级标题支撑一级标题,素材支撑每个小标题……以此类推,从而形成各类素材支撑观点的格局。

关于处理观点与素材的关系,有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起草公文特别是工作汇报、经验材料等,通常都要经历构思观点——收集素材——梳理观点——补充素材——提炼观点等反复循环的过程,而且有些观点往往是在收集整理素材中突发灵感形成的。因此,可以先根据领导要求或上级部署确定大的方向和主干框架,然后按此去找相关素材。整理素材过程不要简单的复制拷贝,而是要在浏览消化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整理,发现好的观点要及时充实完善,必要时可以对框架结构进行适度调整,以求最佳效果。

五、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归纳与演绎看起来挺晦涩,其实是公文观点提炼和文章破题需要处理的很重要的关系。举个例子,年终总结时,对林林总总的各类材料,如何提炼出一套好的框架,从而做到纲举目张,让人一目了然?这需要的是归纳。领导交待写一个讲话材料,相当于命题作文,如何把握意图、巧妙破题,达到领导要求?这需要的是演绎。而且很多时候,一篇公文往往是既需要归纳也需要演绎,甚至是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写出层次鲜明、新见迭出的精彩公文。

对于处理二者的关系,很重要的是要清楚归纳和演绎的思路方法。所谓归纳,就是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一般。对散见于文中的各种事例、观点、素材,要能够找出内在的联系,合并同类、提炼升华,成为普遍性规律性的内容。所谓演绎,就是从共性到个性、从一般到特殊。对已经提炼出的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推演出个性化的结论。对公文而言,有一条捷径就是“两学”:一学文件精神,尤其是对一些综合性、长远性的意见、决定、措施等文件,包括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公报都要学好。这些文件中对相关领域部署的若干方面,最后往往是我们起草汇报、讲话的大框架。二学经验材料。对各领域方方面面的经验材料,最好都要收集两三篇范文,通过范文“研机析理”,掌握相关领域建设的一般性原理。经验材料学多了,无论是事到理还是从理到事都会驾轻就熟了。

六、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是公文材料的又一特点,也是公文出彩的必经之路。历数十多种常用的公文材料,虽然务虚与务实的比重不同、形式不一,但几乎篇篇都涉及两者的关系。就连一个简单的通知,也要写一句目的和意义以示重要性和必要性。区别在于,对研讨发言、理论文章、领导讲话等类型的公文,理论性的成分要更多一些;对通知方案、新闻消息等类型公文,操作性的成分要多一些。

关于如何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对不同形式的公文可能比例不同、轻重各异,但把握的原则是一样的,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要始终贯穿“工作线”。无论是政府公文,还是企业行文,很重要的都是贯穿一条工作线,就是要言之有物,不能假大虚、高空远。因此,我们讲务虚与务实的结合,就是务虚要从工作实践中提炼思想性、规律性的认识,务实要围绕工作实践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的措施。换句话说,写材料不是让罗列一堆数据和琐碎的事项,而是要有侧重、有分类、有鉴别地把实际情况列出来,以“像、准、实”的标准来展示实情。同时突出问题导向,务虚要聚焦问题、务实要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写出既有“思想”、也有“干货”的好文章。

七、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有人曾用一句话比喻公文写作的规范与创新,即“戴着镣铐跳舞”。公文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在这些像“镣铐”一样的规矩约束下,要写出有特色、有创见的文章来,确实需要功夫。这种“镣铐”,有的是像公文规定一样的明确约束,不按要求执行就会被退回来重报;有的是像工作报告的“成绩、问题、经验、打算”,会议通知的“时间、地点、人员、要求”等,是约定俗成的套路,如果不按既定模式去做,领导会觉得是门外汉写的“火星文”,直接打回去重写。

那么,在公文规范约束下如何创新?这本身也是个常讲常新的问题。一位领导曾讲过,公文创新根本上源于实践创新。这句话应该说到了根子上。按从低到高的层次来分,初、中阶的创新,一般都是文字表达、谋篇布局等表达形式层面的创新,历次提纲评比的成果更多的也是展示这方面的创新。但相对高阶的创新,就是源于对创新工作的创新性提炼,进而以新的立意去破题。比如,能够善于发现本单位、本领域不同于其他的特色做法和创新经验,提炼升华为成系统、好辨识的经验,这样的创新才是别人“抄”不过去的真创新。

八、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公文做到理性不难,融合感性不易。感性的成分拿捏不好、融入不妥,很容易让人有“不像公文”的感觉。讲公文中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很多时候前提是先处理好前面讲的“代言”与“自言”的关系。因为公文中的感情,不单单是个人感情、个性色彩,更多的是融合了对组织、对单位、对基层的情感的“个人感情”。特别是对领导讲话这样的公文而言,虽然有的领导是“暴风骤雨”,有的领导是“和风细雨”,但情感和风格再有不同,也是寄托于这个单位事业发展的个人情感。

在公文范畴内讲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说白了就是处理好说理与说事的关系。需要把握的,一是说理要有温度,常言道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根本上还是要让真理有温度,让人接受。理论虽然是灰色的,但承载理论的文字可以是鲜活的。公文材料特别是领导讲话,一定要说真话、说人话、说大家听得懂的话,这样才会引起共鸣。二是说事要有思想,公文的理性很大程度体现为思想性。从实践看,故事的抓人与语言的华丽没有一点关系,更要靠揭示的深刻思想。理性思想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体现在对全局的把握上,就是写文章要跳出局部看整体、跳出本级看上级;再如,体现在对规律的揭示上,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如,体现在对趋势的研判上,就是要通过对故事的总结,指出大势所趋,正如毛主席讲的“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九、初稿与终稿的关系

唐代诗人卢延让有个名句,就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道出了成就文字精品之道,也道出了公文写作从初稿到终稿的艰辛与煎熬。

会议不开,改稿不止。只要领导不定稿,材料就得不厌其烦地精雕细刻、精耕细作。这是对文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在无数次被推倒重来中,也能悟出尽快到达终稿彼岸的一些方法:首先是否定的视角,对自己起草的材料,要敢于用否定的视角去审视,多想一想表述是否准确、论述是否精炼、言语是否达意等等,还能不能进行更好地修改和提升。其次是极致的态度,就是要做到极致、突破极限,每次材料交稿后,感觉已经是突破自己的认知层次了,确实用了“洪荒之力”了,感觉已经很满意了,对明天没有别的想法了,那就证明材料真的可以出手了。每次都这样起草材料,才会日日行以致千万里。

10、文里与文外的关系

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没有丰富的生活体会和工作经验,写出来的文章肯定好不到哪去。对公文写作来讲更是这样,更需要“功夫在诗外”。文字工作很苦,写出精彩的文字更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既需要下功夫提高文字写作和表达能力,更需要下功夫学习上级精神、了解基层情况,把方方面面的素材掌握好,这样才能做“有米之炊”。

说文里与文外,其实还想讲更深层次的内容。都说笔杆子受领导重用、是单位的宝贵财富,但这份重用之情、这个财富之实,有没有最后体现到笔杆子的职级提升、成长进步上?还是要打个问号。这里面,有写材料写到最后被“刻上标签”、钉在岗位的问题;有领导用着顺手、舍不得放,上级单位想调也调不走的问题,等等。但还有一条重要的是,有的人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知写材料。其实,很多时候处事是为文的补充,所以才会有“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名句。如果每天沉浸在材料里,一脸苦相、目中无人,有时因为材料任务着急,给别人没好脸色。甚至跟别人合作的时候当“文霸”,听不进意见、作不了沟通,就认为自己的材料是最好的,谁也改不了,结果合作一次材料,得罪一批同事,到最后只会是让人敬而远之的“怪人”。真到了这一步,多年的辛苦就事倍功半了。因此,公选王遴选网希望大家能够跳出材料写材料,在为人与为文上双重修炼,这样才能取得文事与人事的双重丰收!

【推荐阅读】

【办公室重要遴选考点】总书记办公室主任谈“如何做好秘书工作”,太精辟!

【办公室遴选考点】如何用好“会议报名回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宣传遴选考点】曹征海:做好宣传工作需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

下一篇: 【体育重要遴选考点】习近平: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