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好事怎么会变成扰民烦事?记者在采访中就碰到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某地扶贫考核过于看重报表和数字,基层扶贫干部三天两头找群众核实情况,主要精力都用在填表格写材料、合影拍照上传打卡,用于真扶贫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少了。搞“数字脱贫”,做表面文章,群众反感这些“花式扶贫”,经常躲着不见面。
诸如此类给干部添负担、给群众添麻烦的形式主义考核督查,在基层确有存在。比如痕迹管理重“痕”不重“绩”,“责任状”满天飞,“完不成全员扣奖金”。片面考核督查、动辄签“军令状”、盲目随意问责等问题,看似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实则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的导向让广大基层干部倍感振奋。
剖析形式主义考核督导的问题,庸俗的政绩观是重要诱因。一些人片面理解“负责”,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传达精神、执行政策表面轰轰烈烈,实则不走心、不过脑。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只盯那些时间短、见效快、看得见的工程,追求立竿见影的“显绩”,对下级开展工作层层加码,即便做不到也要追求“效果”。由此造成的落实难题、问责压力,成了基层干部的一种负担。解决形式主义考核督导中的问题,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责任观。
建立科学完备的干部考核体系,营造以实干看人、凭实绩取人的选人用人环境,是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有效的指挥棒。考核应侧重给予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更多发言权,多看看基层的评价,多听听群众的心声。考核内容也应更新,既考实显绩,更考准潜绩,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潜绩,以全面的眼光衡量显绩。在当前环境下,不妨给潜绩以更多权重,尽快树立唯实、务实的导向。不让讨巧者取巧,不让辛苦者心苦。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图一时之利、不逞一时之能,把心思花在实功实效、爱民惠民上,这应该成为任何工作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把自身“存在感”,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西柳州是工业城市,流经市区的柳江一度成了“纳污河”。近些年柳州的决策者痛下决心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治污终于使一江碧水重现。一位领导干部说:“我们投入巨资治污,做的都是‘隐蔽工程’,是看不见的,但老百姓有获得感!”其实,只要是用心去做,群众就一定会看得见,一定会从内心由衷点赞。
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少搞形式上的东西,多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尝到甜头,共产党人的“金字招牌”一定会闪闪发亮。
脱贫攻坚是重要遴选考点,公选王遴选网提醒公务员遴选考生要注意。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