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抓住党和国家出台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契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推动东北振兴。
新发展理念补齐思想观念短板
东北发展的症结,根子在人,关键在思想。如果思想观念的短板不补齐,其他短板也很难补齐。所以,东北振兴必须把补齐思想短板作为决定前途命运的“胜负手”,以思想解放引领全面振兴。
一是对标新发展理念转观念。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发展思想、实现路径、目标追求、价值导向,并自觉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各领域。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理念在人们头脑中确立需要一个过程。确立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在发展观念上,要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发展目标上,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充分、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实现路径上,要敢于突破利益藩篱,创新体制机制,以战略眼光和过人胆识推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开放合作。
二是尊重市场树规范。加快补好市场经济这堂课,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系统掌握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全面知晓国家经济政策,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市场机遇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在分析把握市场的前提下,严格按市场经济法则制定政策、布局产业、招商引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降低市场风险。
三是学习先进换思路。深化东北地区与对口合作省(市)及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交流合作,通过干部挂职等方式,加速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人才流动,推动思想观念的融合、转变,让活跃思维、先进经验、有效举措落地生根。
以全面深化改革补齐体制机制短板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系统整体协同推进改革,补齐体制机制短板,解决发展环境不优、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为东北振兴强基固本。
一是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优化服务满足市场对便利和品质的要求,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做实市县审批机构,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办事效能,让企业、群众实现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统筹推进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建设,对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惩戒,提高失信成本、打击失信行为,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落实规范行政行为、保护企业家产权等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法规,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
二是着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各类资本参与商业类国企改革,通过改制重组、企业上市、项目投资、债转股等方式推动制造业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确定装备制造领域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企业名单,提升国有资本掌控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公益类国企国有资本投入,鼓励各类资本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参与经营。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改进国资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快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三是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宣传树立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典型,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让民营企业真准入、快准入、易准入。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收费清单制度,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建立专业化金融服务平台,帮助各类民营企业防范金融风险,缓解资金难题。
四是深化人力人才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教育、土地等方面制度供给,解决外来人口的就业、住房、社保以及随迁子女就学、就医等问题,让农村人口安心进城。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设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提高人才政策的自由度、自主性。建立符合人才特点的激励政策,推行公务员分类改革和薪酬改革,大幅提升科研人才、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薪资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重,增强东北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补齐开放合作短板
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东北的全面振兴必须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不断拓宽开放领域,加深开放层次,以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和互联互通为依托,发展贯通中、蒙、俄、朝、韩的经济走廊,打造“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陆海双重“门户”。加快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区、服务业合作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推动与周边国家互办投资贸易博览会、商品展销会,推动旅游、物流、贸易、投资等合作。加强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交通物流、产能与科技、金融和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吸引跨国企业、先进技术、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推动中欧班列与中东欧地区广泛对接,鼓励企业向北开拓欧洲市场,扩大商品贸易、承接重点工程,推动资本、人才、技术双向流动。
二是主动融入全国发展大局。统筹推进环渤海地区发展,加快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环渤海地区城市全面联通,打造环渤海城市群,发展临海产业带,提升环渤海地区对东北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合作,发挥东北地区粮食、钢铁、石化原材料等优势,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产品、技术、项目交流,推动产业对接互补、重大项目合作、承接产业转移。
三是推动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加强生态补偿,统筹海洋保护开发,维护生态安全。调整“粮经饲”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建设,维护粮食安全。推动与周边国家在能源、矿藏、旅游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鼓励探索适合东北地区的体制机制,推动建设自由贸易港,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补齐经济结构短板
推动东北地区振兴的关键在创新,应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壮大,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补齐经济结构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好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快培育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新材料、现代农业、核电装备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突破一批重点领域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汽车、新能源等重点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为振兴发展注入动力。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依托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实施“互联网+工业”战略,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机床、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制造、轨道交通装备、汽车、电力装备等产业工艺升级、品质提升。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农产品、食品药品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东北产品、东北制造品牌。
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加快重大信息网络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靠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加强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有序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开放流通,培育发展共享经济、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网络直播等产业,构建多点支撑、多业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完善有利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及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设立高科技创新基金,加强科技研发补助,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围绕重点产业,选定龙头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