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兼顾、前瞻谋划,积极主动化解困难,寻求新突破
记者:“六稳”与“六保”,都是统一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的政策取向。如何正确理解把握两者的关系?
郑功成:“六稳”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中长期任务,“六保”则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的背景下提出的综合性应对措施,两者的关系是以保促稳、以稳求进。
必须承认,1月以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打乱了今年工作的正常部署,对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转的冲击最为突出,如果不能及时落实“六保”任务,这种冲击就可能冲破底线,进而引发社会危机与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中央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前瞻性谋划、规律性思考,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六保”任务,这是针对现实挑战而采取的理性、务实、主动积极应对危机的政策选择,只要做到了“六保”,“六稳”就有了坚实的保障,国家发展稳中求进也就有了牢靠的基石。
记者:我们知道“六保”并不是6项工作简单叠加,而是一组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六保”任务?它们内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郑功成:“六保”体现了底线思维、战略思维,其实质是针对现实严峻挑战通过积极主动作为来化解困难,同时寻求新突破的一种战略。“六保”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其积极意义不仅在于让举国上下充分认识到这次疫情与世界经济衰退导致的现实挑战与未来影响,而且为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与依据,体现的正是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一步接着一步走、一年接着一年干的中国制度优势。
“六保”蕴含就业优先、民生为重、全面协调的应对与发展取向。保就业与民生是为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人力与消费支撑,而保市场主体与粮食能源安全及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则是为就业与民生提供有效保障,保基层运转既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亦是服务民生与经济的需要。因此,“六保”之间是内在逻辑紧密、总体目标一致的综合政策体系。在落实时需要统筹考虑,协同推进。
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贯彻到落实“六保”“六稳”全过程
记者:两会期间,“六保”“六稳”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坚决落实好“六保”“六稳”,您有哪些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明确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等预期目标,并指出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可见,“六保”不仅关乎今年应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且关乎国家中长期发展秉持的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具体落实。在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民生为重、民生优先,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指标。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积极进取。“六保”是划定的一个底线,但这个底线并不是消极的防守,而是需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在“六保”中优化我们的结构与制度。
三是坚持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六保”虽然有先后次序,但确实是一个有机整体,如保居民就业与保市场主体即是十分紧密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实践中不能分割推进,更不能出现效果对冲的情形。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发力。特殊时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势,但仅有政府作为是不够的,因为“六保”涉及劳动者与居民、市场主体与社会各方,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各方应对艰困时机的积极性并有效作为,在全球疫情蔓延和世界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下,“六保”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应当将调动各方积极性作为落实“六保”的基本着力点,只要各方有效作为,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好“六保”的任务并在巩固“六稳”的基础上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台阶。
总之,尽管今年的挑战艰巨、形势严峻,但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因疫情而发生改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只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打好“六保”的政策组合拳,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贯彻到落实“六保”任务全过程,我们完全有信心战胜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对象发力,实现精准施策
记者:“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六保”和“六稳”之首都是就业,如何把这种抓到关键之处、抓在关键之时的思维体现在落实“六保”任务工作中?
郑功成: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更是中央推进工作的一向做法。一方面,“六保”之重点无疑是就业优先、民生为重。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巨大,对老百姓生计影响巨大,只有保住了就业与民生,才能稳住发展促进发展。因此,各级政府都应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将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千方百计地解决好就业问题与城乡居民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在落实“六保”政策取向时,还需要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对象发力。
例如,保居民就业的重点是保存量扩增量,保基本民生的重点是低收入困难家庭,保市场主体的重点是中小微企业,保粮食能源安全的重点在于优化储备结构及合理调配,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点是尽快修复受损环节,保基层运转的关键是提供财力保障。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各地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要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遭遇暂时困难人员都要实施救助,等等,以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大规模地减税降费以减轻企业负担,明确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等等;增加财政赤字规模1万亿元,同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且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等等。
因此,针对这些落实“六保”任务清晰的目标指向,应该精准施策,确保工作部署落地落细。
“六保”中的任何一保都离不开一个“新”字
记者:改革创新是破解问题的关键。疫情期间,通过改革创新手段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复工复产等诸多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把创新思维运用到落实“六保”任务中?
郑功成: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分明确地阐述了今年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传递的信息是无论今年GDP增长高低、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如何,我们都会咬住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目标不放松。2018年提出的“六稳”是为了稳健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提出的“六保”也是为了稳健实现这一目标。理解了这一层意思就明白了“六保”就是要在守住阵地的同时开拓新局面。
事实上,“六保”中的任何一保都离不开一个“新”字。
例如,保居民就业不能只保原有的存量,还要扩增量,并在保存量与扩增量的过程中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与就业质量的提升。换言之,全面加快复工复产是必要的,但还需要适应各种新业态的发展并为线上就业者、灵活就业者乃至短期租赁员工、共享员工等新的就业形态提供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应当对养老、育幼、助残、家政服务等百姓有需求而供给不足的产业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大力推动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与慈善事业发展,只要将就业优先政策真正融入各种政策体系,就完全能够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再如,在保基本民生方面,不能简单地延用现行政策,而是需要全面优化现行制度安排,包括拓宽社会救助的范围,增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积极功能,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进城乡居民以户籍为依据的医保参保方式。如果没有这些制度创新,便无法圆满地完成保基本民生的目标任务。
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较突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对此,您怎么看?
郑功成: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针对此次抗击疫情斗争中暴露出的一些党组织组织领导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中,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决扛起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责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精准有力的监督保障“六保”任务落实。同时,国家发展需要大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及各方面人才,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保护并激励能干有为者,不断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任用与管理机制。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