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衰退等冲击与挑战下,实现了三个“率先”——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在外贸外资、市场主体增长等方面呈现出一些超预期的亮点,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球贸易大幅萎缩情况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比2019年增长1.9%,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跨境投资大幅下滑背景下,我国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反映出我国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不断提升。
市场主体活力潜力迸发。面对疫情冲击,我国从财税、社保、金融、降成本等多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力度大、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政策“组合拳”有效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全年新设市场主体约2500万户,逆势大幅增加并保持较高活跃度,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8%,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总体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再次彰显了我国经济韧性十足。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疫情散发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我们要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严密防范并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在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消费恢复性增长等方面持续发力。
此外,去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此后三个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并逐季升高。受基数效应影响,今年各季度GDP的同比增速可能会有较大波动。对此,我们应当科学理性地看待。
用好宝贵时间窗口推进改革创新
记者:宏观政策应如何把握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陈昌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其中,连续性、稳定性是经常说的,可持续性是新话。这意味着可持续性是强调的一个重点,或者说是考量的一个重要维度。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推出的一些政策,属于非常之举,如果长期实施会对政策空间或长期可持续性造成挑战。相关政策的退出要把握好时度效,既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也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做好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市场预期引导,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短期和长期、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的协调平衡。
我国率先实现控制疫情和复工复产,赢得了宝贵时间窗口。今年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上,应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解决关系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
下一步,应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