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并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能源资源配置合理和利用高效以及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升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同时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些都为更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方面,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需要注意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可以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这一重要要求也必须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上,落实到实现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上。
另一方面,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是着眼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选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迫切,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的现实需求,是我们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解决我国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需要看到,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我们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就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具体来看,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是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建立起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以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高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具体来看,需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低碳能源、生态修复等方面切实发力,为推动绿色发展夯实科学技术基础,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中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技术难题。特别是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
二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重点要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和消费体系上下功夫。在生产方面,要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对能耗大、污染大的相关行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在鼓励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发展的同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等;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的水平,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还要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在消费方面,需切实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加强对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鼓励地方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在流通方面,则要积极打造绿色物流,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建立绿色贸易体系;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三是加快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一方面,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在城镇污水管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与此同时,应切实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空港,还要在工程建设中注意节能环保以及相关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四是加强制度保障。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依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等。
五是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需使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要改变传统消费模式,引导、奖励和促进绿色消费,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以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来引导绿色出行,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2021生态环境厅遴选考点】孙金龙署名文章: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