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遴选网2019公选遴选热点周周讲(13)
解读《平“语”近人》(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童教授
2018.10.23
各位考友好!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中,聚集的是“立德”。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党一直尊崇的用人原则之一。
《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俗话说:“无德无才是蠢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愚才,有德有才是人才。”
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说,关于用人,德才兼备的不能得时,宁可要愚才,也不可要害才。这从人才的角度强调了“德”的极端重要性。
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立德”方面又有哪些精彩用典,在遴选考试中关于“德”的知识点又该如何掌握呢?跟随我慢慢解读。
这里讲“六点”。
一、点题
为何要立德?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德不孤,必有邻”。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定是需要德的“支撑”。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大德。
为何要立德,从国家和个人层面,就是两句话: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什么意思呢?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人无德不立”——讲的是,道德对每一个个人的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了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来强调立德的重要性。
古典名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出自《管子》,原文是这样的:“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那“维”的本义是指系东西的大绳子,也引申为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而“国有四维”,也就是说治国有“礼义廉耻”这四大纲纪,而这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而一旦这四大纲纪全部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所以,这就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本义了。
那么,礼、义、廉、耻分别又该如何做具体的解释呢?“礼”就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而“义”呢?简单地说就是公平、正义,这是伦理的原则,也是品德的根本。而且在《管子》当中,这个“义”还有推让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抑制个人的欲望,把更多的机会要让给别人。“廉”,那就是公正、廉洁,不骄奢、不贪婪,不掩盖一切丑恶和罪恶的东西,光明正大。“耻”,顾名思义,那就是要有羞耻之心,不要纵容邪恶、罪恶。
只有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了北京大学,他和师生座谈时候讲引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古典,用意何在?
这句古典出自《礼记·大学》,也就是说,“大人之学”的治学之道,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美好的德性,再推己及人,启智民众,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这就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2014年的5月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引用了同样出自《礼记·大学》的儒家文化中一段经典名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意思是: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
如果说前面引用的那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明明德、亲民、至善,指的是道德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礼记·大学》当中的“三纲”的话,那么这几句所提出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那三大基本纲领的八条具体的途径,也就是所谓的“八目”。
所以,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立德是何等重要。
二、点悟
立什么样的德?
就是三句话: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对每一个个人来讲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黄大发长期担任贵州遵义一个小山村叫草王坝村的党支部书记。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乡亲们历经30多年,硬是在一条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天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黄大发身上这种爱国为民的情怀就是大德。
守公德。公德,顾名思义,就是公共领域的道德。对共产党人来讲,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比如,我们的焦裕录同志、廖俊波同志,都是守公德的优秀代表。
严私德。私德简单来讲,就是私人领域的道德,就是私人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品质和习惯。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把“私”字。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在私德问题上,党员干部丝毫不能懈怠,要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这种警醒意识,要自觉地去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要做到慎独、慎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除了工作需要之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大家也许会问,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日理万机,为什么会去关心党员干部的私事、私德呢?其实对党员干部来讲,私德不是私事,它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关个人的荣誉和他的发展进步。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说到底,就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
三、点破:怎样修德?
路径有三:
第一,勤学。勤学是修炼道德的基本方法。学什么?怎么学?要向书本学习、向历史学习、向模范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第二,明辨。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掌握了这把钥匙。要扣好人生第粒扣子。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