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醉驾入刑”新规催生代驾服务市场不断升温,再加上e代驾、爱代驾等近200种相关App软件的上市,代驾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在其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行业准入无标准界定、司机从业无资格审核、代驾收费无统一标准、代驾监管无明确主体、消费维权无切实保障等“五无”问题。
当前代驾行业存在的“五无”问题
一是行业准入无标准界定。不论是国家统计局归纳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还是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都没有列入“代驾”这一行业或职业,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从事代驾服务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进行相关资质审查、许可。工商部门目前仅按照“非禁即允”的市场准入原则,受理企业和个人从事代驾服务的登记注册。
二是司机从业无资格审核。一方面,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代驾从业人员的资质及标准作硬性规定,代驾从业人员以兼职人员居多,素质参差不齐,而代驾公司对招聘对象的驾驶习惯、综合素质、道德信用等情况也并不了解。另一方面,代驾司机与代驾手机软件公司之间是一种合作而并非雇佣的关系,代驾软件作为中介存在,对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安全意识往往只是以驾龄来衡量,软件公司没有能力保证驾驶员的信息真实性和服务安全性。
三是代驾收费无统一标准。目前代驾公司的收费标准五花八门,主要有按里程收费和按服务时间收费两类,也有些公司还要额外收取等候费等费用;即便同样按照里程或者时间收费,每个公司的具体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服务定价完全由公司自行规定。“黑代驾”的服务费用更是无章可循,往往会向消费者漫天要价,甚至在抵达目的地后随意加价。
四是代驾监管无明确主体。由于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和各部门的监管缺失,导致代驾市场目前面临着无明确监管部门的窘境。一方面,工商部门对代驾公司的监管停留在市场准入的行政许可层面,即在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核定“代驾服务”,但目前多数提供代驾服务的公司都选择以“汽车服务”等经营项目打擦边球,工商部门无法进行实地核查,有效监管存在较大难度;另一方面,由于“代驾”还未列入相关法规的管理范畴,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很难对代驾公司、代驾人员的资质进行监管。
五是消费维权无切实保障。监管部门对代驾服务的管理存在盲区,代驾服务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不履行义务、车内物品丢失、行车违章、价格欺诈等现象时,消费者都面临找不到法定依据、行业标准和主管部门而导致申诉难、举证难、索赔难的困顿局面,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对此,工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维护代驾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公选王遴选网认为,这里可能作为遴选考题,需多留意。
解决代驾行业“五无”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是严把行业准入关口。工商部门在批准代驾公司设立时应规范代驾行业注册登记名称及经营范围。同时,可以依据代驾行业主管部门设定的准入规定进行代驾企业的注册登记工作,符合规定的代驾公司应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管理人员、必要的办公设备、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驾驶员服务规范及标准、代驾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
二是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由主管部门拟定代驾服务合同示范样本,将服务双方的身份信息、收费价格及细则、车辆状况确认情况、代驾路线、代驾里程、代驾时间、服务监督电话及合同各方的主要权利义务等基本服务信息和车辆损坏、财物丢失、交通事故等代驾责任承担机制的内容以格式条款的形式加以明确,要求代驾服务提供者主动使用。
三是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应加强与运管、交警、城管等多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联合办案、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对代驾服务行业的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价格欺诈、代驾服务者不履行义务等违法行为,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是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应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等媒体作用,并在酒店、旅馆等餐饮服务店面的显著位置广泛宣传消费维权知识,提醒消费者选择正规的代驾公司,注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在代驾过程中发生事故,应及时报案,根据相关职能部门的鉴定及代驾合同的规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五是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将各代驾服务提供者代驾行为的规范性和违法性作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代驾服务提供者的基本信息、资质信息、经营信息、荣誉信息、违法违规信息及消费者投诉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将其划分为A级守信企业、B级警示企业、C级失信企业、D级严重失信企业四个等级,并分别对其合同格式条款使用情况实行“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和“零距离”监管,有效提升代驾合同的监管效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