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期>>>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260)——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更多精彩请看>>>【2017公务员遴选考试必看复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大汇总(附典故解析101-200)
习大大的话: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摘自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出自】
盖闻星回日运,御洪荒者贞夫一;电照风行,制寥廓者归乎静。《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语曰:“动之斯和,绥之斯来。”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虽复体元立教,眚灾耀知远之书;顺时宰物,宥罪发精微之典。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释义】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学家王勃著名的《上刘右相书》。浇风:是指浮薄的风气;淳化:是淳厚的风俗。这两句大意是:轻薄浮靡的风气很容易蔓延,淳厚质朴的习尚很难恢复。古人认为风俗的淳薄,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因而对风俗十分重视。淳厚良好的风俗很难建立起来,而浮薄的风尚却很容易蔓延开来,因而应防微杜渐,在轻靡之风刚开始时就将其堵住,使浇风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保持住良好的风俗。后人常用这句话说明要努力培养良好的风尚,制止轻糜风气的蔓延。
“风俗”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风气和习俗。社会风气和习俗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产物,反过来,一经形成的风俗又会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产生反作用。古人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很重视度对社会风俗的观察和收集。《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古代专门有到民间采集诗歌的官员,统治者通过采集的诗歌了解民风民俗,知晓制度和策略的得失,从而做出调整。宋朝的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写到:“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意在强调国家兴亡与民风民俗的密切关系,民风民俗成为国家兴亡的一面镜子,透过民风民情可体察到国家实力、民之盛衰。
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时代,都会受到当时风尚习俗的影响。因此,在民风淳厚的社会中,百姓也大多比较容易遵守道德习俗和法律法规;反之,在民风浮薄的社会中,百姓更容易不守规矩,更容易违法乱纪。因此,无论任何时代,统治者都希望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让淳厚的民风在全社会蔓延。
政治生态也是一定时代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良好的政治生态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形成正面影响;反之,政治生态污浊也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社会风气没有真空地带,要么正气十足,要么邪气横行,我们必须祛邪扶正,让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习近平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引用“浇风易渐,淳化难归”,旨在强调要纠正、扭转不良风气,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绝非朝夕之功,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