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十大廉政用典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些典故可以出遴选考试题,同时考友们如能将这些典故灵活运用到答题中,也是非常不错的加分点。一起来看看吧~
习近平十大廉政用典⑥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原文】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出处】
(北宋)苏轼《范增论》
【原典】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解读】
《范增论》是苏轼早期的一篇史论文章,收录在《古文观止》卷十。文中苏轼针对陈平用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观点,翻空出奇,立意新颖地提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他打了个比方,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会寄生,说明事物总是自己先有弱点然后才为外物所侵。指出正是由于项羽生性多疑,听信谗言,才被敌人利用,从而丢掉了天下。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条古训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腐败问题的关键在于腐败者自身道德素养不高,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因此,我们要自重、自省、自警,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借苏轼“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古语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告诫全党同志,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2017公务员遴选学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大汇总(附典故解析101-200)
【2016公务员遴选考试必看复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大汇总(附典故解析1-100)
【2019中央机关遴选面试学习资料】《平“语”近人——习近平用典》汇总
考友们可在【遴选笔试真题】栏目查看近期遴选考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