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河南考察及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传递了哪些要点?
一、“南水北调”的“往事今生”
“南水北调”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关乎千秋国运、民生社稷,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前,我国水患水旱一直困扰百姓,当时党的精力主要在革命上。新中国后,随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治淮、治黄、治海(海河)工程,比较成功地驯服了黄河、淮河水患。包括后来的三门峡、葛洲坝建设,都是这一系列水利建设战略的组成部分。
(一)战略构想提出和发展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1953年2月16日,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武汉,视察了汉水两岸,坐木船浏览了东湖。在“长江”舰上,毛泽东问时任长江水利委主任的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轮船快抵达南京时,毛泽东对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颁布,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1959年,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二)南水北调三线规划及建设
1979年12月,水利部正式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1987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通知,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2002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西线: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还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 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2014年12月12日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南水北调东线: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东线于2013年11月正式通水。工程从江苏扬州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之平行的河道输水,设13梯级泵站,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一路抵达鲁北地区,一路向东输水至青岛、烟台等地。今年5月,位于山东省武城县的六五河节制闸10日开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向河北、天津供水。 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启动向津冀供水,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功能进一步健全,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座谈会上提出六条经验)
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从中央层面通盘优化资源配置。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央层面统一推动,集中保障资金、用地等建设要素,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等工作。三是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审慎论证方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四是规划统筹引领,统筹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情势,兼顾各有关地区和行业需求。五是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六是精确精准调水,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
(四)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公选王梓桐老师提示】既有传统的任务、也有新形势新情况;既有服务国内大循环的水资源支撑,又有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更要与近期某国拟倒“核废水”相关舆论事件联系理解。公选王推荐阅读>>>【2021水利遴选考点】李国英署名文章: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五)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
总要求: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
把握原则和要求是:一要坚持系统观念,二要坚持遵循规律,三要坚持节水优先,四要坚持经济合理,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六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六)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和建设要求
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
要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做好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协调部门、地方和专家意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工程体制机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拿出来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七)其他有关考察
实地察看了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库区移民新村建设和移民就业增收情况。调研中途下车,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种子安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南阳市考察了医圣祠,强调中医药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须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学的讲话。)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公选王梓桐老师提示】上升到民族创造和科学瑰宝高度,如果说前些年对外传播的文化符号是“孔子学院”,那么今后中医完全可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又一重大名片。对中医药产业创新、传承、发展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古为今用、中西结合等。公选王推荐阅读>>>【2021食药监遴选考点】《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大问答>>>【2021食药监遴选考点】《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文
二、真题回放
1.【2021年3月13日河南省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省级卷)】:给定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一的淅川县有关材料,请总结该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经验。
【公选王参考解析】>>>公选王发布2021年3月13日河南省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省级卷)+答案完整版!
一是严格生态保护,擦亮绿色基底。通过土地整治夯实自然生态本底,通过移土培肥、梯田建设、土地整治等措施,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加强生态修复,擦亮丹江库区绿色基底,让价值转化有基础。
二是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旅、林旅、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以绿色为底色的“淅有山川”品牌,引导群众依托绿水青山脱贫致富,让价值转化有依托。
三是健全生态体系,彰显绿色价值。通过政策奖励扶持、绿色品牌认定、生态目标考核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产业体系、准入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制度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让价值转化有保障。
前期回顾:
【2021公选王遴选热点周周讲18】中央决定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蕴含哪些重磅考点!
【2021公选王遴选热点周周讲17】跟着习总书记考察广西的脚步学习遴选时政热点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