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21年全年的工作,提出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明确了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号召全体人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报告提出了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
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务实、精准、全面、系统,起到了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作用。总体而言,可以用“稳”“减”“活”“新”“扩”“保”六字加以概括。
一、稳
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俄乌冲突影响外溢;国内则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报告原文】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杨伟民委员: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不能只看眼下这一年,要考虑前一年的基数,也要考虑往后的可持续发展,尽力避免年度之间忽高忽低。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适当调低增速目标是符合实际的。
【报告原文】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王一鸣委员: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更加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时度效,形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强大合力。
【报告原文】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
林毅夫委员:我们仍有很大的财政空间,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新基建、绿色发展、城市内部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领域。
【报告原文】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
白重恩委员:在保持一定增速下,应更注重发展质量,比如就业是否充分、物价是否稳定、企业感受如何等等。
【报告原文】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马一德代表: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主动、靠前的施策方向。
【报告原文】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王金南代表:这释放了明显的政策信号,将鼓励各地更多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有利于促进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能耗考核体系。
二、减
稳经济关键要稳市场主体,稳市场主体重点在减负纾困,减税降费。疫情发生以来,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的重要举措。去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今年将加大相关政策实施力度,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报告原文】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刘尚希委员:今年减税降费突出特点是组合拳。既有减税、降费,又有缓税、退税,整体作用更为明显。
【报告原文】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
白重恩委员:减税降费的新举措体现了更大力度和更加精准,特别是报告提出的留抵退税政策,将给小微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报告原文】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陈爱莲代表: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提前拿到退税,再叠加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意味着“双重利好”。这给制造业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智造能力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报告原文】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刘兴云代表: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减负红利,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从“放水养鱼”到“水多鱼多”“水大鱼大”的良性循环。
三、活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继续深化改革,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是兼顾短期和中长期效果的关键之举。2022年,改革将继续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发力,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将成为重要着力点。
【报告原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徐冠巨代表:为了更好地助力市场主体克服困难、改善环境、激发新活力,建议政策的出台和执行要考虑到企业实际,政府政策措施要尽可能更加精准,出台前加强政企间的互动,考虑企业的承受度,给予相应的过渡期,保障政策落地的效果。同时,对民营企业要切实依法平等保护。
【报告原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邵志清代表: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存在“确权难、定价难、入场难、互信难、监管难”等问题。对企业而言,参与数据资产登记工作存在着认识不足、驱动力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对资产登记机构而言,如何让企业认识到数据资产登记的意义并且愿意来登记、有能力来参与登记非常重要。随着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通过制定数据资产登记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报告原文】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向东(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如何进一步吸引好、利用好外资?一是要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保障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二是用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这一正面清单。今年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建议凡是外资对正面清单领域进行投资的,可考虑在企业的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报告原文】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李锦(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结构,特别是优化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将成为2022年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
四、新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在当下尤具紧迫性和战略意义。今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将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
【报告原文】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林毅夫委员: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企业,应有进一步减税降费空间。
【报告原文】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许礼进委员:百年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报告原文】着力培育 “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周云杰代表:我们供应链有大量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它们稳定运转,我们就能高效发展。
史贵禄代表:建议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依法促进科研投资,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降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原文】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李彦宏委员:推动产业智能化,大企业要有更大作为。
【报告原文】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张懿宸委员:目前,我国个人领域数据价值过度开发,而产业领域发掘不足,数据沉淀于单个企业和区域,“数据高墙”导致数据流通不足。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数据资产确权的全国性法规,鼓励探索科学合理的数据交易估值体系和方法,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导社会资本继续加大对数据技术创新的投入。
五、扩
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形势下,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扩大内需的两大抓手是促进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两大关键领域是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报告原文】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向东(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一是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这是消费恢复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二是稳定增加大宗消费,今年要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三是发展社区消费和县乡消费,包括加大城市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快递配送。
张卫国代表:推动消费既要靠增加居民收入,也要靠促进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政策制定要注意发现和引导需求,增强群众消费意愿。
【报告原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刘日红(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要用好政府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财政支出将重点支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以及一些社会民生领域的补短板项目,发挥撬动有效投资的作用,对经济平稳运行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报告原文】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吴亚平(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超过五成,拓展民间投资空间,激发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机制,不仅有助于逆周期调节,更对跨周期调节和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六、保
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越是要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生育、住房等为重点,瞄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补齐民生短板。
【报告原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
莫荣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从扩宽就业渠道的大盘和根本出发,直面就业结构性难题,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政策导向。
【报告原文】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李孝轩代表: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到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等,报告聚焦教育领域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板弱项,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惠及所有孩子的施政理念。
【报告原文】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罗杰代表:改善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既坚持了持续稳步推进,又积极聚焦现实难点。对于近年来公众关心的异地结算、耗材价格昂贵、重大疾病治疗等均作出有效安排,问题看得清、措施提得实。
【报告原文】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倪鹏飞(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坚持“房住不炒”已成为社会共识,也仍旧是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目前我国住房需求依然旺盛,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房地产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性、精准性、协同性,系列举措对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十分关键。
【报告原文】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刘建明代表: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电商等产业,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报告原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冬云代表: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要抓紧建立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报告原文】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陈中红委员:应在进一步完善法律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与社会形成合力,有效保护妇女的人身安全与婚姻家庭权益。
(来源:半月谈)
查看全文:
【2022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重磅考点】速览!2022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了!(李克强)
公选王遴选网热点周周讲后续将对报告进行解读,大家多多关注哦!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