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身边的环保,常会听到吐槽:村口的溪流长期没人管,都快变成臭水沟了;沿街商铺促销的喇叭声震耳欲聋,却投诉无门……吐槽之后没了下文,于是自我安慰道:这种小事,谁会来管?
近日,媒体报道了江苏省姜堰区在村里设环境保护委员的事,引发热议。小小环保委员受关注度高,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身边小事没人管也是环保的痛处。
不管农村还是城市,时常会有令人糟心的环境小问题。遗憾的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影响范围有限,污染也谈不上严重,往往容易成为治理的盲区。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根本称不上问题,没有必要较真。而实际上,看似不起眼的环保小问题,直接影响民众的感官和生活体验。这些“小事”,甚至会降低公众对政府环境治理成果的认同感。
从姜堰设村环保委员这样的“小事”被热议的效果看,能不能把群众吐槽的“小问题”处理好,也能考验环境治理者的能力水平。创新管理形式,调动群众去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既消除了杀鸡用牛刀,大炮打蚊子的顾虑和嫌疑,又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鸡粪臭的现实困境。这样投入小、收获大的事,何乐不为呢?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环保领域,很多群众吐槽的小事,如果处理得不及时,很可能酿成大的环保纠纷甚至污染事故。淮河、太湖、海河流域的严重水污染,其实最初都是从企业的偷排、村口的小溪变黑臭开始的。如果当初,每个人都能对自己周边环境的细微变化较真、环保部门都能认真处理好公众的吐槽,那么,很多积重难返、损失严重的污染问题就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善治“小事”,是源头治理思维。中外环境治理的实践反复说明,末端治理属于劳民伤财的无奈之举,而源头治理,往往举手之劳就立竿见影,事半功倍。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