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家经济是参天大树,实体经济就是国之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振实体经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用很多笔墨来描绘实体经济,国家展示出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态度。报告三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为提振实体经济画出了蓝图。同时,还提出提振实体经济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还特别提到政策要倾向实体经济,减税降费为实体经济松绑。>>>习近平: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实体经济发展周期比较长,对技术、管理、产品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当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如何强化内生动力,是摆在企业家眼前的重要课题。
实诚、实干、实在、实效,这样的企业家精神须臾不可或缺。如果办企业只为眼前之利,那企业不会做大,如果办企业只是虚晃一枪,那么很可能只是资本市场上的“忽悠”。真正的企业家是超越个人利益而为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人。只有实,才能处理好战略、管理、文化三位一体的关系,只有实,才能为企业注入埋头苦干的基因。
现在一谈经济,大家都在讲模式。模式属于企业顶层设计的范畴,当然重要。但也要看到,这些年有很多人热衷于用“模式”编概念,讲故事,实干的精神在流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以苦为乐的实干才是支撑实体经济的支柱。没有了实干的那股狠劲,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核心竞争力是实体经济之魂,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是创新。在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实在在的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学习中创新同样是中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的经验也体现在重庆隆鑫的发展壮大上。隆鑫有30多年的制造业历史,但最宝贵的经验和创新是同徳国宝马在摩托车发动机领域12年的合作,它现在能生产性能稳定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正得益于此。创新也需要实在。有时候,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如何“有中生优”。
今天,中国实体经济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实体经济发展是否有实效最直观地反映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是中国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的根本出路。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质量的竞争,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引领企业走向未来,占领市场最高点。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掉入“无效产品陷阱”,企业一定会失去增长动力。企业如此,中国实体经济亦然。
实诚、实干、实在、实效,做好了这“四实”,中国实体经济就具有了强劲的内生动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提升中国经济的新高度。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