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是2017年各省直遴选考试必看考试重点,极有可能出遴选考试题。公选王遴选网提醒您留意该系列文章中提到的各地经济建设、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近期将要参加考试的朋友一定要深读细读,将相关考点拓展延伸,以便能轻松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曹保明:
一生只做一件事
拄着棍子,戴着狗皮帽子,在漫天大雪中,走进大车店、村落人家、山里行帮窝棚里……30多个春节不在家过,深挖东北各类民间文化:淘金、挖参、伐木、放排、狩猎……这就是曹保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专职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
年近七十的曹保明常说,我的梦想就是用双脚走遍东北。走,其实是在寻找,寻找北方民族在久远的生存历程中真正的生存形态。
行走、寻找、记录30多年,他写出文化著作140多部,计2000多万字。吉林省建有“曹保明先生文库”,将其手稿全部收藏。
上世纪70年代,曹保明第一次走入抚松市漫江镇孤顶子村。“房屋是绝无仅有的式样,大树堆墙、木桶子为烟囱,木片为房瓦,所有东西都是木头的。屋顶上的雪一两米厚。”
这其中的味道打动了曹保明。从那往后,田间地头挖掘记录,披星戴月查阅典籍,在村里他一连过了4个春节。终于,将这没人认为是文化的文化考证出来,写出木屋的历史——《守望康熙三百年》。现在小村已入选全国最美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让村民们日子好了起来。村民们感激他,几乎家家挂着曹保明踏查的照片。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曹保明的著作迅速在世界传播,《欧洲时报》评价他是“中国当代考察和保留民俗文化最多最生动的人”。
55岁以后,曹保明更加发奋。每天3点起来,“平均每周写1万到3万字。”曹保明说,时间总是不够用。
如今的曹保明,已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每年要做几十场公益文化报告。采访曹老师时,他刚从通化市田野踏查归来,风尘仆仆,走路很慢,他说:“之前有个手术,伤口一直没好,刚换过药。”
“森林、村落、渔猎、冰雪,长白山下传承的所有文化,都是吉林省最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吉林理应拥有文化自信。”曹保明说,我一生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守望吉林和东北的本土文化,留住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