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
湖南处于新的坐标,面临新的机遇。
——转型有推力。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将倒逼处于转型攻坚期的湖南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改革有助力。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将助推湖南加快改革,促进存量资源配置优化,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从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创新有动力。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有利于湖南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契机,转换动能,从人才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振兴有拉力。报告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湖南用好用活用足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区域有合力。报告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崛起”,湖南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将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开放有活力。报告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于处于“一带一部”的湖南无疑开启了新一轮“睁眼看世界、激情闯世界”的征程。
◆新挑战
从理论视角看,湖南发展挑战体现为三大效应。
一是马太效应。目前湖南整体发展表现出“后发赶超”的态势,但“原”字头、“初”字头产业比重较大,在部分指标特别是新产业、新动能方面,与东部发达省份仍有差距。
二是挤压效应。湖南居中部腹地,不沿边、不靠海,处于成渝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大武汉经济圈的包围和挤压中,需打造独特优势,打通对外通道。
三是虹吸效应。湖南超大城市增长极发育仍还不足,集聚能力相对较弱,周边中心城市因能量差造成的巨大吸引力,有可能加速湖南的优质资源要素流失。
从现实方位看,湖南发展挑战体现为“五个不”。一是均量不高。虽然我省GDP是全国第9位、但人均GDP居全国第16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居全国第26位。二是实力不强。2016年世界品牌500强,我省无一入围,中国品牌500强仅8席;2015年全国百强县湖南仅4县入围。三是结构不优。第一产业比重在中部仅次于河南省;工业带动作用减弱,规模工业增速分别居全国、中部地区第15位、第5位;服务业发展滞后,增加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四是创新不够。2016年研发经费仅占GDP1.5%,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仅10%至15%,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开放不足。2016年全省经济对外依存度为5.7%,分别比全国、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低27个、4.2个百分点。
◆新作为
湖南要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首先需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关系。不主导、少参与、活一点,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资源直接配置,把市场交给微观主体;不扭曲、少干预、放一点,发挥市场自动调节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驱“僵尸”;不添堵、少审批、活一点,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给市场主体松绑,放水养鱼;不急躁、少刺激、稳一点,保持定力,谋而后动,减少短期刺激,稳定长远预期。
二是处理好创新与开放“两只鸟”的关系。实现创新引领必须“腾笼换鸟”,抓住新一轮技术浪潮,用新产业代替传统产业,用新技术代替传统技术,用新品牌代替传统品牌。实现开放崛起必须“笨鸟先飞”,观念要开放,产业要开放,贸易要开放,环境更要开放,紧紧依托“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打造中国内陆沿江沿河沿路开放高地。
三是处理好实体与虚拟“两个面”的关系。一方面,做实实体经济,鼓励要素集聚,补齐产业链条,培育新型动能,让产业成为龙头,舞动虚拟经济双翼。另一方面,调理虚拟经济,挤泡沫,避免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虚高;去堰塞,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优供给,提高优质金融资产供给,让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花。
四是处理好城市与乡村“两条腿”的关系。一手抓城市建设,打破“同质化”怪圈。一手抓乡村振兴,走出“空心化”魔咒。
五是处理好收入与支出“两张口”的关系。财政收入“入口”,要做到有升有降,提升财政收入质量,降低非税收入比重;有增有减,增加筹资手段,减少融资风险。财政支出“出口”,要做到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加大对新产业、新动能、公共服务平台等支持力度。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