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19山东遴选考点】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 担当文化使命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8-11-26 阅读: 3016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坚定文化自信 担当文化使命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公选王遴选网为您整理了该文,供参考学习。

坚定文化自信 担当文化使命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家义

5年前的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四个讲清楚”的重大课题;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深刻阐明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文化方针;今年6月视察山东时,再次对我省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为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现实基础、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培固民族精神之“根”。一个没有独立民族精神的国家,在世界上是立不住、行不远的。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感召和支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文化危机,日本法西斯妄图毁掉中国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危难之际挺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与“殖民文化”“奴化文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山东根据地,《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广为传唱,就是党领导抗日文化运动的生动例证。古人说,“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共历史被颠覆、意识形态阵地失守。事实证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就是文化走向自信的伟大历程。今天,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守护好民族精神之“根”,在世界文明激荡碰撞中站稳脚跟,让中华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放射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熔铸理想信念之“魂”。有一个发生在山东广饶县刘集村的真实故事:一本中译首版《共产党宣言》,从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被党员群众珍藏至今。封面上的马克思被老百姓称为“大胡子”,他们说“听‘大胡子’的话,有田种、有饭吃”。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着信仰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是因为中华文化为其提供了深厚土壤。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古圣先贤向往的“大同”社会,就有相通相契之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很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深度结合,这一过程不断催生理论和实践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着中华文化立场,传承着中华文化精髓,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涵养核心价值之“源”。当前,社会道德领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令人忧虑。医治社会道德“病灶”的“良方”在哪里?中华传统文化富含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能为解决社会道德问题提供丰厚资源。像山东古时候“管鲍之交”“鸡黍之约”的故事,就是友爱诚信的典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方面都贯穿着中华优秀传统。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和培育传统美德的“种子”,播撒于人们的心田,就能够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共筑伟大复兴之“梦”。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给养库”、社会和谐的“融合剂”、生态文明的“制导仪”,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持久影响力。当今世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这种信心和能力,必然包含文化自信和文化实力,因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二、坚定文化自信: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讲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气。有位哲学家说过,“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先若后之古代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是什么造就了中华文化这种生命特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艰难困苦、玉汝与成,久经劫难而从未断绝。因为中华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而且显示出非凡的吸纳包容品格。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从内心深处强烈认同民族文化承载的价值理念。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历时维度看,这里是中华文化长河的溥博渊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发源于此。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圣贤诸子辈出;书圣、算圣、医圣、农圣、工圣,名家智者云集。齐鲁文化如百脉泉水,涌流不竭。从形态维度看,这里是中华文化版图的巍然高地。儒家文化、墨家文化、齐文化、工匠文化、兵家文化交相辉映;董仲舒、王羲之、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呈现出绚烂夺目的文化图景。从内涵维度看,这里是中华文化家园的心灵原乡。在这里可以领略春秋大义、感知家国情怀;能够追寻尊贤尚功的传统、体悟除旧布新的精神。从齐鲁文化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看,可以从不同角度概括。例如:

“天人合一”“大道之行”的哲学理念。儒家思想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看成统一的生命体,主张把亲亲之爱推及人类之爱,进而旁通万物之爱。这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如出一脉。管子提倡的“禁发必有时”“网罟必有正”,同样也是主张尊重自然。这种“天人一体”的哲学思维、系统观念、整体思想,对解决今天人类面临的许多难题,像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为政以德”“仁民爱物”的治政思想。“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抱负。战国时期,梁惠王欲兴征伐,孟子对他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夫谁与王敌”。意思是施行仁政,才能无敌于天下。这都是“德治”的文化渊源。今天,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当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涵养干部政德,真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齐鲁文化的各个思想流派,都有着治世安邦的强烈责任意识。正如司马迁对“六家”的评价,“此务为治者也”。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品格,孕育了后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情怀;滋养出舍生取义的仁者境界,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积淀了“知行合一”“明理致用”“笃行践履”的务实精神,成为一代代志士仁人的人生追求。

“刚健有为”“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周虽旧邦,其命惟新”。齐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学派,都具有锐意进取、变革图强的精神。墨子就是极富创造精神的“科学家”,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关于“力”的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世界也正经历新变局,唯有求“新”求“变”,才能与时偕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秉承这些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我们才能勇立时代潮头、谱写未来新篇。

“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和谐观念。战国时代,齐国兴办稷下学宫,各种思想学派兼容并立、相互吸收,成就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奇观。“和而不同”的理念,用于人际交往、行为处世,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用于国际关系、民族交往,就是天下为公、四海一家的治理观念。我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时代演绎。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准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规范,“诚意正心”“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人格等。这些优秀文化价值,历经岁月沧桑更加醇厚凝重,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文化自强的优势所在,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所在。

三、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特别要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在“两创”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坚守文化本根,反对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刻意宣扬传统文化“负面论”“阻碍论”,鼓吹“西方中心论”,公然诋毁英烈、抹黑党史国史等,其本质在于缺乏文化自知和文化自觉,危害则是消解中华文化凝聚力,侵蚀中华文明根脉。文化传统就像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旦丢失,我们就成了失去精神家园的“流浪儿”。当今世界,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化纷扰,我们只有守住本根,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毛泽东同志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句话至今仍有深刻现实意义。

坚持推陈出新,警惕复古主义。我们尊重传统,不是食古不化、照搬照用,更不是泥古复古、作茧自缚。复古主义者主张,全面恢复传统、反对现代,一切墨守古人规矩,甚至把传统中的糟粕奉为圭臬。像迷信风水、求占问卜,像让孩子一味死背古书、不接受现代国民教育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任何形式的复古,都是开历史倒车,“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复古主义并非真正的尊重传统,恰恰是对传统的戕害,必须坚决反对。

坚信文化理想,抵制功利主义。现实生活中,有的文化创作,一味追求市场回报,甚至制造“精神垃圾”;有的举办天价“国学班”“风水班”,昧心聚财敛财。浮躁的文化功利主义,是对传统文化的轻慢和辜负,背后的实质是文化良知的迷失。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要尊重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绝不能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不能失去文化理想,丢掉品味、格调和责任。

坚定开放包容,避免封闭主义。在中华文明史上,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的故事史不绝书。汉唐的兼收并蓄,创造了文化的大汉雄风、盛唐气象;而明清的闭关锁国,则导致了民族的精神委顿、百年屈辱。要特别警惕封闭的文化心态,一种是文化“自大症”,唯我独尊、盲目排外;另一种是文化“自卑症”,精神虚弱、妄自菲薄,害怕在文化交流碰撞中丧失自我。历史证明,开放包容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文化繁荣的动力。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已远不是“鲁滨逊漂流记”那个时代,谁都不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才是文化繁荣兴盛之道。

坚持与时俱进,防止停滞主义。失去了自己“传统”的文化空有其名,没有时代性的“传统”则意味着失传;只有“传统”与“时代”创造性结合,才能造就最有生命力的文化。那种抱有盲目的文化优越性,认为文化已“登峰造极”“无法超越”等观点,都是僵化的、静止的、有害的。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来说,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锻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革命文化;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培育出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先进文化,这些都是优秀文化与时俱进的升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伟大结合,产生了一次次重大理论创新的飞跃,深刻揭示了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也是文化创造的光辉典范。

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提供了文化传承和创新创造的“金钥匙”。近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在推动“两创”中实现新作为。

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在研究阐发上“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把握精髓“守住神”,阐发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涵、新价值。比如,“孝道”这一传统美德,既蕴含着爱老敬老的思想精华,也混杂着封建愚孝等消极内容,很有必要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和谐“剂”。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古籍整理工程、“儒学大家”计划,建成了全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倾力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力求在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中掌握充分“话语权”。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公共普及上“创”。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印在书本上、躺在书斋里,只有走向社会、走进人心,才能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我们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现已成为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等培训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像推广善行义举“四德榜”,培育“齐鲁家风”等,努力让齐鲁大地呈现“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

让优秀传统文化“兴”起来,在提升能级上“创”。我们重点规划了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齐长城文化带、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带,打造全省文化产业“新引擎”。我们把文化产业列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10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尼山圣境”等重大工程建成开放,“中国教师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正加快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为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持续“动力源”。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起来,在开放交流上“创”。我们加大“请进来”力度,精心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高端国际峰会,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大舞台”。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孔子文化周”“齐鲁文化丝路行”等系列活动,扩大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之所以回溯来处,发掘精神的河床,最终是为了向广阔未来奔涌而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肩负起文化大省的时代责任,履行好历史赋予的文化使命。山东将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当好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为“中国智慧”贡献“山东力量”。

2019中央机关遴选专门面向选调生职位表已出,遴选职位表即将发布,准备参加2019年中央国家机关遴选考试的朋友需要抓紧时间备考。公选王2019年中央国家机关遴选/选调笔试培训班火爆招生中,欢迎垂询。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山东省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汇总--公选王遴选网遴选题库

【2019中央机关遴选重磅复习资料】历年中央国家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汇总(2010-2017)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19甘肃公务员遴选考点】如何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下一篇: 【2019广东遴选考点】打造“双创”升级版 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