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0安徽宣城市遴选考点】2020年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孔晓宏)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0-06-29 阅读: 1918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审议,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各地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重要复习资料。公选王遴选网提示您,2020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是2020宣城市直遴选考试重点,需认真学习。

公选王有话说,近来各省市的遴选考试已经开始了,大家的备考工作要开始了,公选王提醒大家,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 2020安徽省直遴选笔试重磅复习资料】历年安徽省遴选笔试真题汇总(2012-2020)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7日在宣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孔晓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增长7.8%,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财政收入254.7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4%和9.6%。

这一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要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稳增长,实体经济保持向好态势。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工作要求,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千名干部联系千家企业”活动,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增信心、添动力,民营经济考核居全省第5位。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平台全网通办率95.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居全国地级市第69位。广德撤县设市。宁国、广德、宣州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总数居全省第2位。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超30亿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新增贷款12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62亿元。实现直接融资58亿元,新增上市辅导备案企业1户、“新三板”挂牌企业2户、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09户。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良贷款实现“双降”,降幅居全省首位。常态化开展“2+N”就业招聘活动,全年达832场次。探索建设共享厂房,实施“标准地”试点,处置“僵尸企业”87户,盘活土地4735亩。投资百亿的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牛岭水库主坝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在建亿元以上项目696个,完成投资680亿元。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

(二)全力以赴抓工业,制造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新春第一会”聚焦工业强市和招商引资,表彰功勋企业家20名、明星工业企业50户,大力营造工业发展浓厚氛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9位,比上年前移3位;实现利润达1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居全省第6位。强化政策支持,加大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户。强化工业投入,实施“千企升级”和“双百”项目473个,完成投资315亿元。定期举办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工业投资增长6%。强化转型升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5户,总数突破30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6.7%和20.5%。获批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居全省第1位。强化绿色智造,获评国家绿色工厂4家、绿色设计产品8个,均居全省第1位。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3个,居全省第4位。皖南电机技术中心成功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富凯特材高端轴承钢及润滑脂项目入选国家强基工程。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14件。晶瑞新材料主导和参与2项国际标准制定。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验收。宣城高新区和绩溪、旌德获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获批数占全省50%。

(三)抢抓机遇促开放,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开局有力。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宣城行动计划》。深化平台共建,扎实推进G60科创走廊、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谋划“一岭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建设,强化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作发展。深化协同创新,宛陵科创城列入G60协同创新平台,牵头组建G60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宁国经开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深化产业合作,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被誉为“传统产业转型的典范、浙皖区域合作的样板”。深化互联互通,宣绩高铁开工建设,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加快推进,芜申运河郎溪定埠港开港运营,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积极主动对接,争取打通省际“断头路”,宁宣杭高速高淳段、临安段和溧宁高速溧阳段开工建设。临安至绩溪首条浙皖省际公交线路开通。深化服务共享,全域推行长三角“一网通办”,办理异地营业执照35户。实现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签订南京都市圈人社领域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和深化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才交流合作协议。

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400个,居全省第1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利用外资分别增长5%和7%,82%以上的省外投资项目来自长三角区域。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签约项目34个。招引落户高层次人才团队14个,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52人;8个团队入选省级扶持团队,居全省第2位。

(四)坚持不懈打基础,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扎实开展“城市建设攻坚年”活动,新建、续建项目183个,完成投资156亿元。推进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和全省城市“双修”试点,编制水阳江城区段城市设计,开展彩金湖片区规划建设前期研究。启动实施清溪河、解放河等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城市活水工程加快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分别达到50年、20年一遇标准。完成市政道路项目32个,中心城区“二环”闭合,“四环八射”框架基本形成。宛陵湖东湖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全面启动市区住宅小区管理水平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餐饮油烟、市容秩序等专项整治。强化征迁保障,开展“清零”行动15次,市区完成征迁拆违53.9万平方米。

推进产城融合,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宣城经开区发展提速提质,顺利实现“5个100”攻坚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04亿元,新开工项目102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103亿元,启动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天时产业园、华威铜箔等重大项目投产。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五个百亿”稳步推进,实现农批交易额120亿元、建材交易额80亿元,钢材物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建材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宣城高新区持续推进“以升促建”,美诺华药业等32个项目投产,精方药业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入选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五)多措并举补短板,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力实施流通转型和消费升级行动,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15户。持续举办皖东南名品展销会走进长三角活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商交易额增长26%,快递业务量突破5000万件,泾县荣获国家2019年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开展景区质量整治提升行动,规范农家乐、民宿经营管理,接待游客4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7亿元,分别增长16.1%和20.2%,增幅居全省前列。第九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与第四届皖赣鄂湘四省非遗联展、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成功联办。旌德宣砚小镇等3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和试验名单,中国宣纸小镇开工建设。全力打造最优通关便利化城市,本地报关率提高4倍以上,启动宣城综合保税区申创工作,二类水运开放口岸申报加快推进。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实现进出口额6400万美元。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4户。宣州区卫浴出口基地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六)持之以恒惠三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开展“十镇百村”示范创建。着力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粮食总产129.1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44亿元。积极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宁国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着力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30亿元,增长10%,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21家。宣州区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通过验收,822个村全面实施“三变”改革,105个村实现股份分红,惠及23万村民,人均分红110.3元。8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占比达11%。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56个省级中心村启动建设,新增46个市级中心村。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778个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6%,完成乡镇政府驻地污水设施59个、农村改厕35850户。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3亿元,港口湾水库灌区、青弋江治理、水利薄弱环节治理加快推进。积极应对持续旱情,有力保障了全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偏远地区群众生活用水。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575.6公里、大中修养护345公里。新建续建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18个,竣工输变电工程5项。

(七)坚定不移抓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强力推进“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从严从实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切实抓好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及“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实效。PM2.5平均浓度为41μg/m3,优良天数达90.1%,均居全省第2位。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加强敬亭山区域生态保护,实施南漪湖流域综合治理。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启动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行动。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宣州区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绩溪入选中国2019年“美丽山水城市”,泾县获评国家园林城市,旌德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宣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八)用心用情办实事,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聚焦脱贫攻坚核心指标和工作质量,强化“四季攻势”,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整改,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3亿元,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全力抗击雨情超预报、汛情超历史、灾情超预期的“利奇马”台风,扎实做好抢险救灾、灾后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涌现出“时代楷模”李夏等一批先进典型。省定民生工程、市政府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民生支出占比达85.5%。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棚户区改造开工5375套,基本建成911套。改造老旧小区42个、农村危房2574户。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1处。社保覆盖面和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等救助保障得到加强,高龄津贴等老年人福利政策实现全覆盖,市救助站新站建成使用。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和抗癌药降价惠民等政策。实施健康城市建设“10+1”行动,市妇幼保健院、皖南医药卫生学校新校区加快建设,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投入使用。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加快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完成省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任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所,北师大宣城学校、市体育运动学校顺利开学,郎溪县校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支持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发展。顺利举办市第二届运动会。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地方志、地震、科普、机关事务、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

全力“防风险、保安全、迎大庆”,确保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期间全市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法治宣城、平安宣城建设,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巩固运用矛盾纠纷“七大调解法”,推进“1+4+N”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群众来访接待场所“人民满意窗口”创建,信访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被推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排头兵培育市。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推进“1+6+N”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巩固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成果。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面加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有力,军民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成效。

(九)驰而不息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实施政府权力运行监管、重大事项合法合规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政务公开有力推进,“12345”政府服务热线成为群众的“暖心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依法执行重大决定,认真办理审议意见,办理市人代会议案1件、人大代表建议122件。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协商建议,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230件。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落实精文减会“十条”,规范督查考核,切实为基层减负。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强化审计监督,审计(调查)项目1193个,增收节支5.8亿元。加强财政资金、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缩。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拼搏实干的结果,凝结着新时代宣城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砥砺奋进的宣城精神和宣城力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宣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宣城发展的中央和省驻宣单位,向在我市投资创业的广大企业家、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居安必须思危,思危方能久安。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市经济总量不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能级仍需增强;新旧动能转换依然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仍需提升;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融资、用地、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仍需加力;巩固“三大攻坚战”成果艰巨繁重,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短板仍需补齐;部分干部的理念、能力、作风和精神状态与新时代工作要求还不相适应,营商环境有待持续优化,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现代化建设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伟大时刻,我们将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兑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2020年是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积极抢抓战略机遇,科学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开启新征程擘划蓝图。2020年是宣城撤地设市20周年。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激情飞扬的青春年华,更是满怀梦想、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将努力奔跑、接续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宣城发展的崭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定创新发展理念,强化争先进位意识,勇于担当、奋力前行,着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全面小康,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方略,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村、贫困人口高质量稳定脱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完善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健全防范返贫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我们将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确保宣城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水平。持续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狠抓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按期验收销号。实施南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散乱污”企业等专项整治,持续抓好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生态红线勘界立标工作,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全面完成违建别墅清理整治任务,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继续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我们将坚决守护好宣城的绿水青山,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宣城。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政策,全面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8+N”各项任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推进P2P网络借贷在营机构良性退出,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依法规范政府债券资金管理,积极化解隐性债务,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二)坚持工业强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工业强则宣城强。科学编制“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汽车零部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专项工程,完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突出产业集群发展。以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为主攻方向,紧盯国家和省新兴产业布局,推进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泾县高效节能电机重大工程、宣州生物医药重大专项建设,培育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实施数字经济提升行动,推进宣城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孵化一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企业和平台。实施“万家企业上云”计划,新增上云企业3000户。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市级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

突出工业企业培育。出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实施意见,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建设小微产业园。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制造业“单打冠军”和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上。

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完成技改投资100亿元以上。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制定“一揽子”突破目录、“一条龙”应用目录。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机器人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新增国家绿色工厂4家、绿色设计产品4个以上。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和低效闲置用地。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聚焦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高水平聚集区和创新平台。加快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创新发展,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长三角农产品供应链中心、宣城智慧物流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有效融合。支持生产性企业开展网络零售,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触网率达到50%、限上商贸企业电商应用100%。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新增省级新产品20个、工业精品5个以上。

(三)强化区域协同,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联动。抓住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重要机遇,推进“一岭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G60科创走廊合作共建。深化共建南京都市圈,加快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宁宣产业园建设,力争全域加入杭州都市圈,打造“一体化发展、多圈联动、多平台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开发区创新升级。聚焦园区主导产业,实施“筑链工程”,做好强链、补链工作,加速产业集聚。积极探索与长三角园区合作共建新机制。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和“标准地”,确保引进项目高质量、快落地。积极推进宣城经开区招商引资质量、项目建设效能、企业发展能级、园区保障水平、社会治理体系“五个提升”,鼓励宣城经开区发挥全市开发区“头雁效应”。支持宣城高新区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广德经开区、郎溪经开区升格国家级,宁国经开区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全市各类开发区竞相发展、特色发展。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全市招商“一盘棋”,推进市县联动,加强专业化、专职化招商队伍建设,建立招商重点项目遴选、评审和专家论证机制,继续推行“产业+基金+政策+平台”招商模式。紧盯沪苏浙产业转移趋势,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突出精准招商和招大引强,力争新建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确保亿元以上项目到位长三角资金增长15%以上。

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坚持铁路、公路、水路、航路“四路”并进,继续开展“交通建设提升年”活动,完成投资80亿元。全线开通商合杭高铁,建成通航芜宣机场,宣城全面迈入“高铁+航空”新时代。全力保障宣绩高铁、芜黄高速加快建设,开工建设宣泾高速,“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高铁”的愿景即将实现。推进水阳江航道整治、宣州综合码头二期和旌德通用机场建设,力争开工建设G50宣广高速改扩建工程、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等项目,做实宁宣高铁、巷口桥多式联运物流中心、空港产业园和郎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杭临绩、宁杭高铁二通道、宣铜等铁路项目列入国家或省专项发展规划,加快构建融入长三角、畅达全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推动创新宣城建设。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大力推进宛陵科创城建设运营,精心打造市域科技创新基地。强化跨区域“双创”合作,探索“孵化在外、转化在宣”的合作模式,建设“科创飞地”。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向宣城转移转化,力争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8%以上。支持引导行业骨干企业设立创新平台,力争建立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众创空间4个。

加快促进人才集聚。深入实施“宛陵聚才行动”,积极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动,完善市科技人才库,做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和服务,力争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以上。深化合工大宣城校区与我市产学研用合作。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积极引进沪苏浙高等院校来宣合作办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大力引进市外高层次人才来宣创新创业。

(五)着力品质提升,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加强规划设计引导,构建城市“依山、拥江、滨湖”格局,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多规合一”。精细化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编制彩金湖片区发展战略规划及专项规划,完成水阳江城区段城市设计,加强特色空间、景观、天际线和色彩控制,塑造城市特色风貌,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按照“提质、提速、提效”的城市建设思路,实施城建项目249个,完成投资150亿元。重点推进“一江一湖一山一园一区”建设,启动水阳江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彩金湖片区路网建设,提升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开工建设中央公园生态绿地,推进宛陵科创新区建设。完善城区路网体系,新建续建34条市政道路,加快青弋江大道“四环”闭合。推进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建成宣城高铁广场、皖南医药卫生学校新校区一期,开工建设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档案馆等项目。坚持“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理,继续实施内河综合整治、城市活水工程,推进城市排水管网检测和整治修复,启动老城区排水管网分流制改造,改善城市水环境,再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美景。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创先争优年”活动,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评。编制智慧宣城规划,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现试点区域全覆盖。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和集中供热一期投入运营,力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机械化清扫率分别达95%和86%以上。强化征迁工作,完成市区征迁34万平方米以上。加强违法建设管控。实施市区老旧小区改造20个,新建安置区5个,完成棚户区改造3384套。推进市区住宅小区管理水平提升和示范道路创建。持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建设公共停车场4个,新增停车位2450个,让百姓停车更省心、出行更方便。

(六)促进投资消费,激发内需市场潜力

加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00个、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其中新开工项目270个以上。完成青弋江治理工程,加快港口湾水库灌区和牛岭、扬溪源水库等项目建设,开工水阳江中游治理工程,推进凤凰山、万家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建续建广德富金等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8个。力争开工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天然气宣城—黄山干线和南陵—泾县支线。高质量谋划“十四五”重点项目,确保谋划储备项目600个以上,概算投资6000亿元以上,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

加快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聚力提升城市核心商圈,支持新型商贸综合体发展,积极打造示范街区,培育“夜间经济”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发展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00户。加快“电商宣城”建设,促进电商与快递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培育年网络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10户。持续开展皖东南名品展销会走进长三角系列活动。

突出文旅融合发展。巩固深化节庆活动成果,举办庆祝撤地设市2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申办第五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持续打响“中国文房·诗意宣城”城市名片。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高水平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强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合作,积极推动“乐游长三角”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出“一部手机游宣城”小程序。联合开发大华东黄金旅游线,提升“皖南川藏线”等景区品质,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增长16%和20%以上。紧抓商合杭高铁全线开通契机,推出一批“高铁+”精品旅游线路,建立沿线文旅联盟,加强推介营销和监管服务。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摄影、养老等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七)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造活力宣城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建设,力争新登记民营企业6000户、个体工商户1.6万户以上。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力争审批时限100天以内。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推进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完善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措施。全面完成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改革任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市、县(市、区)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

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鼓励企业多元化开拓新兴市场,培育进出口实绩企业90户。积极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支持有条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卫浴等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发挥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二类水运开放口岸,积极推进宣城综合保税区创建工作,力争打通“铁公水”联运通道。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意见,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系列行动。实施稳企强企增企行动,制定出台强实体稳增长“1+N”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金融服务,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平台,探索“政银保”模式,力争新增贷款130亿元。支持企业抢抓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翱翔计划”,直接融资60亿元以上。做实“智慧政务”,加强皖事通APP宣城分站建设,提升实体大厅服务功能。不动产登记力争实现“不见面审批”。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宣城”。建立政企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宣城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创造愉快。

(八)加快乡村振兴,展现美丽乡村新面貌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粮食生产,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促进生猪产能恢复。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积极发展特种水产。加强优质烟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增市级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10个。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力争培育农产品加工强县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家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5个,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千亿。

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创建,创成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实施中心村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行“生态美超市”。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治理23.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5万亩。加快农网升级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500公里、县乡道大中修200公里,提升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百姓期盼已久的“乡镇通公交”愿望。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推进“一抓六动”专项行动,基本消除空壳村和薄弱村,力争经济强村占比达1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权抵押贷款、林地股份制经营面积稳定增长。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强农业担保和特色农业保险工作。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九)聚力共建共享,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创业、援企稳岗、技能培训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常态化开展“2+N”就业招聘活动,推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强化社会保障,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全面实现城乡低保统筹。紧盯“一老一小”民生关切,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全面二孩政策配套措施,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申创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城市。提升儿童之家建设管理水平,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确保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圆满收官。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启用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统筹推进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力争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80%和50%。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启动实施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北师大宣城学校建设与发展,巩固深化宣城中学打造“皖南名校”工作成果。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规范学校管理,积极发挥中等职教资源支撑本地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四有”好教师。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安徽文化云”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质量。完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推动融媒体中心发展。挖掘、传承、弘扬宣城文化,加大艺术创作力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加快健康宣城建设。深入实施“健康宣城2030”规划和“健康城市”2020行动方案。加快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与长三角城市开展紧密型重点学科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启动县域医疗卫生提升工程,全面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社区、乡村基本医疗服务网络,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鼓励民营医院规范发展。广泛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教育,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强化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防治。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建成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楼。积极运营市体育中心等场馆设施。组织参加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

(十)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城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基层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积极争创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持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夯实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加强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争创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市。持续推进“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扎实开展“四重”信访矛盾化解攻坚和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健全“四级联动”工作网络和“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面推广“党建+三治”乡村治理模式。加强社区建设,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打造“阳光议事厅”社区治理平台。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不断巩固和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维护安全稳定环境。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和专项安全治理,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和方式,推进共治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气象、地震等工作,有效提升应急救援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推进校园安保“前哨系统”建设。推深做实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排头兵培育工作,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强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双拥工作,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两连冠”。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完善待遇保障体系,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密切鱼水情谊,使军政军民团结始终坚如磐石。

在高质量完成省定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市政府还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①“12345”政府服务热线服务体系升级;

②市区老旧小区燃气管道、供水设施改造升级;

③市区住宅小区把式车辆停车棚建设;

④市区保障性蔬菜基地能级提升;

⑤全市新生儿遗传代谢性出生缺陷疾病干预救助;

⑥市区医疗应急救援点建设;

⑦全市公众场所母婴便民点设施建设;

⑧全市特困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⑨市区特殊群体乘坐公交车补助;

⑩市区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建设提升。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满意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不断创新行政方式,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定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市政府系统全面落实。

依法行政,高效规范履职。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提高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审议意见和政协协商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作为。深入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先进事迹,汲取榜样力量,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攻坚克难,扭住不放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积极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市委“五个强化”提升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措施,形成以担当为荣、以发展为重、以奋斗为乐的干事创业环境。

廉洁从政,永葆清正本色。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审批监管、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努力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实干托举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实际成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2020热点周周讲26】如何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两会热点解读四)

2020公务员遴选重磅资料】2020全国两会学习资料大汇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0安徽六安市遴选考点】2020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叶露中)

下一篇: 【2020安徽池州市遴选考点】2020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操龙灿)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