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16年四川遴选公务员复习资料】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5-12-23 阅读: 6327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谋划和推动“十三五”发展,必须准确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四川省十三五规划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四川遴选公务员高频考点,参加2016年四川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一定要重点学习掌握。快速了解四川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点内容【2016四川遴选公务员复习资料】四川“十三五”: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公报遴选考点(附全文)

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如下: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任务,是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省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战胜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奋力推进“两个跨越”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高谋远、励精图治,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克服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康定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加快转换、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转方式调结构取得实质突破,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新的增长动力孕育壮大。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加快演进,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呈现出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底部基础夯实的发展态势。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成效明显,“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小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路子。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骨干工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获批启动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四川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简政放权、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科技体制、价格机制、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高,一批重大高端、现代产业项目落户四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综合竞争优势增强。重点民生工程持续实施,每年集中力量办成一批民生大事实事,就业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攻坚取得重大成果,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四川建设卓有成效。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五年来的巨大成就,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变革,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大机遇。主要是:稳定增长的挑战,促进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工业支撑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较长时间;转型升级的挑战,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创新驱动的挑战,科技与经济联系不紧密,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协调发展的挑战,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开放合作的挑战,全国重点区域开放点多面广、竞争加剧,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生需求的挑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期脱贫任务重难度大;治理能力的挑战,社会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压力,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战略,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制定我省“十三五”规划,要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科学确定发展路径,不断开拓我省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谋划和推动“十三五”发展,必须准确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今后五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必须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始终牢记发展不足的省情实际,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着力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培育发展新优势。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抓住和用好开放发展新机遇,扩大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必须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实施依法治省方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加快形成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改进党的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和反腐倡廉,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主要目标。充分考虑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大进展。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贡献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巴蜀文化影响持续扩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依法治省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保障,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坚持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用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性机遇,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加快形成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依托成德绵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集中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通过三年努力,基本构建起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每年向全省、全国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引领、示范和带动全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推进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的原则,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资源共享为重点,推动政策共通共用,实现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增长极。加强区域开放创新,大力增强创新要素吸引力,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汇集的创新高地。

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打造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支持军工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制度,放宽民口企业准入。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交流转化,建立军用技术再研发机制。推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设备设施开放共享,建立军民两用人才共享数据库。推进军民融合金融服务创新示范。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培育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核技术、军工电子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团结。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推进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整合创新力量,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核心技术。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试点。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把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放在优先位置,按照创新规律培育和引进人才,按照市场规律配置、激励和使用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产业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用好利益分配杠杆,实现创新劳动与个人经济收入紧密对接。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新模式。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支持成都市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支持德阳市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大力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选择一批市、县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推进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增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中试基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轨道交通、暗物质研究等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学、高端装备、核技术等领域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争取建设西部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创意项目交易平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民间能人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完善科技金融结合机制,加大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力度,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加大侵权打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优化专利申请资助政策。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粮食生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核心区,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粮经复合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延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生物种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加快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条件,大力提高机械化水平。

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农产品网销网购规模。

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

()建设先进制造强省。加快推动七大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对接国家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现信息化普及、智能化转型、高端化突破。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制造、大型发电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油气钻采及海洋工程装备、汽车制造、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制药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名优白酒等食品饮料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化解产能过剩,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转型,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和现代产业基地,推进产城融合、园城互动,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提升产业园区建设管理水平。

()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升级,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完善服务业推进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重视发展农村服务业和现代会展业。加快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成都市打造全国服务业核心城市,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经济。支持成都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市()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全国流通节点城市。

()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深度实施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智慧旅游,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优化旅游发展格局,推进四川藏区、彝区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川藏旅游经济带和长江旅游经济带,推进川滇藏、川甘青、川陕甘、川渝黔等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品牌营销,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提升精品旅游区国际影响力,创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催生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各类创新,有序推进“互联网+”农业、制造、金融、交通、电力、安全、文化、教育、医疗、环保、旅游、物流、家居等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对接国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建设“光网四川”“无线四川”“高清四川”,推进“三网融合”,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持成都建设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建设成都、绵阳等物联网产业园。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深入挖掘数据资源经济社会价值,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推动云技术创新发展,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电子政务云建设。

()建立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支撑并引领人口经济合理分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推进。

加快构建以成都铁路枢纽为中心,连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衔接“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的铁路运输干线网络。加大高速铁路建设力度,打通北上、南下、东进出川通道,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加快推进省际、成渝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加快川甘青交界地区互联互通。加强“四大城市群”之间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交通衔接。持续打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交通大会战。扩展面向南亚、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的国际航线网络,完善省际航线网络和国内大中城市干线网络。高水平规划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加快推进支线机场建设。推进长江川境段干流等级提升、支线航道建设,推动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和营运水平。

推进能源网络建设,抓紧建设川电外输大通道,完善油气输送管网和煤炭运输体系。推进城镇配网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电网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构建以“五横六纵”为骨架、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保障能力。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功能,开放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基础设施投资。

()加快完善发展新体制。坚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方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务环境。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利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加快由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服务企业质量。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推进电力、水、天然气等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推进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财力转移的规模和比例,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构建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和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保持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贯彻落实税收制度改革部署,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稳定的地方支柱税源。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废除地方保护政策。持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资信、个人信用、行业诚信数据库。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共有4条信息1/41234下一页尾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湖南选调公务员考点】徐守盛:整治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下一篇: 【2016重庆遴选公务员复习资料】重庆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