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16云南遴选公务员复习资料】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5-12-30 阅读: 6599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引领云南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云南遴选公务员高频考点,参加2016年云南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一定要重点学习。公选王遴选网整理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供大家学习。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最近,各省、市、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建议陆续发布。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是今后几年云南遴选考试重要考点,参加2016年云南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一定要深读、细读,重点学习掌握。

以下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关键阶段,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云南省发展形势,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的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云南省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云南省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力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连续干旱和鲁甸“8·03”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困难局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突破万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桥头堡建设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灾后恢复重建有序展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开启新征程。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为云南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世情、国情、省情认识,进一步明确云南省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发展思路更加完善,发展举措不断创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总体有利于我国发展进步,但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云南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明显,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机遇难得,将逐步从内陆边缘地区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同时,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低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企业效益下滑;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消除贫困任务艰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升;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问题就是导向,差距就是潜力,短板就是重点。我们必须沉着应对、趋利避害、谋定后动,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破难题、补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切实增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不断开拓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二、“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对云南省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实现“三大战略定位”、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后五年,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在已经确定的目标要求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省经济年均增速8.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互联互通能力大幅提升,双向开放、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开放型、创新型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脱贫攻坚实现新胜利。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现行标准下全省57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新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好成效。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高原生态湖泊水质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各方面制度建设实现新进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人才作为支撑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营造创新环境,不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创新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协调是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开放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国际合作和国内区域合作,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共享是跨越式发展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省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经济发展之源。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云南省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奋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面对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云南省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必须把跨越式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创新活力,依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网络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依靠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保持云南省经济发展较快增速,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一)培育跨越式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抓好产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打造以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消费为重点的提升型消费,努力开拓消费新领域,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加快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在重点城市加快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撑、投融资保障等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强化环境营造。

(二)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打好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把云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建设互联互通的路网。加快建设出省出境的高速公路网、铁路骨架网和水运通道,建设好滇藏通道,加快解决省内3个州(市)和经济、人口大县不通高速公路的问题,实现滇中城市经济圈州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加快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积极参与推进泛亚通道公路、铁路和水路建设,努力实现国际运输通道互联互通,初步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初步建立起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广覆盖的航空网。打造昆明长水国际枢纽机场,加快建设干线、支线、通用机场,形成以昆明国际机场为核心、干支线机场为支撑、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机场体系。构建国际、国内、省内三级航线网络,重点开辟昆明至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北美洲、澳洲、非洲的洲际航线,实现从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跨越。

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能源保障网。继续抓好以水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加快建设高效安全电网,继续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构建云电云用、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协调的安全能源体系。依托中缅油气管道,以石油炼化基地支撑中缅原油管道的规模化,实现原油通道的常态化。加快省内天然气网络及场站建设,建成国家重要的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枢纽。

建设高效节约的水网。加快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建设,推进水源工程网、城镇供水工程网、农村供水工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污水处理网、城市雨水管网、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等建设,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建设高速共享的互联网。对接国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三网融合”,构建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信息交换中心。加强网络服务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三)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适度规模、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管理,依法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强高原粮仓,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增强云南省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自我平衡能力。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经作优势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一批专业村镇,加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产业带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互联网等新商业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农业品牌,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推行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四)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坚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新路子,促进集群、集约发展,加快推动云南省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主动对接《中国制造二〇二五》,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聚、自主创新和战略合作,在做大增量中调优结构。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进清洁载能产业、石化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云南品牌。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推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养老等复合型旅游转变,创新旅游业态,加强品牌营销,规范旅游市场,建设旅游强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健康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突出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发展农村特别是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服务业,增强县域中心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区和现代产业基地,促进产城融合、园城互动、协调发展。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实施一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省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传统工业改造升级、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特色农业、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城镇化建设、公共安全和健康、防灾减灾、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领域科技创新,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提升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建设水平,支持工业园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壮大创新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入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构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推进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提高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六)构建创新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云南省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推进电力、水、天然气等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推进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财力转移的规模和比例,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构建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和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稳定的地方支柱税源。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政府投资、信贷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联动。积极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引进外埠金融机构在云南省增设分支机构,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投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并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强化地方金融风险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七)提升省域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推动各级政府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职责。

稳定政策基调,完善省域财税、金融、产业、投资、土地、环保、消费、价格等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共有3条信息1/3123下一页尾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湖南省司法厅公开遴选公务员考点】谈敬纯:2016年湖南司法厅工作思路

下一篇: 【2016哈尔滨市直遴选笔试考点】如何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