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提醒参加山东遴选的考生,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2022山东省直遴选笔试复习资料】历年山东省遴选笔试真题汇总(2012-2021)大家还可以注册公选王遴选网会员,更方便备考学习。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25日在德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德州市代市长 朱开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3488.7亿元,由全省第11位提升到第9位,年均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1亿元,年均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927元、19020元,年均分别增长7%、9.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4748亿元、29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8%、11.9%。市场主体由32.6万户增加到53.2万户。上市企业由3家增加到11家,市值突破1400亿元。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29.8%,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98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208家。实施过亿元项目2099个,重点技改项目650个,上云企业2300家。建成高标准农田684万亩,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6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34万家、家庭农场达到7356家。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贡献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先后实施32项国家级、98项省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积极融入重大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491个,有研、中化等央企和新希望、中粮等国字号龙头企业落户;围绕黄河国家战略,实施防洪减灾、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等重大工程135个;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鲁工业大学等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9.4%、53.1%,与东盟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改造棚户区12.9万套、近40万群众乔迁新居,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07个、10万多户群众受益。建成地下管廊30.9公里,海绵城市135.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382个,完成投资656.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100公里,改厕58.8万户,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石济客专德州段、德上高速德州段、齐河黄河大桥等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天然气“镇镇通”、公交客运“村村通”、道路硬化“户户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万公里,密度居全省第3位。
——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3天。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84.9万千瓦,发电量占比居全省首位。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建成28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3平方公里,植树造林86.5万亩。高标准完成能耗“双控”目标,连年获省通报表扬。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民生投入占比连年保持在80%左右。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10万余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5个省扶贫重点村全部摘帽。新增城镇就业31.6万人。基本养老、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1%、96%。新建改建幼儿园679所、中小学校1061所。新增各类卫生机构648家。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22处,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1万张。社会大救助体系成为全国品牌。以最坚决的措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力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76个村(社区)获评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县(市、区)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年“双下降”。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扶贫协作和援疆工作扎实推进。退役军人、仲裁调解、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气象减灾、海关口岸、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政府效能不断提高。旗帜鲜明讲政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两个确立”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25件、政协提案2756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地方性法规10部,出台政府规章5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态不断优化。
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工业用电量增长1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3%,税收占比76.9%、居全省第6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居全省第3位。进出口突破500亿元大关、增长30.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0.2%。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实施“三三倍增”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25条意见。永锋钢铁、华鲁恒升、金能科技营业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瞪羚企业16家。普利森、保龄宝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恒力电机、德药制药等17家入选省单项冠军。百龙创园、联合石油成功上市,新增四板挂牌企业108家。开通5G基站3055个,新增上云企业332家,4家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机制,37个重大项目扎实推进,88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0亿元,10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0亿元。
(三)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4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家,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6个,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137个。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泰山体育、恒丰纺织、坤河旅游创建省级制造业、服务业创新中心。百多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泰山体育参与研发的智能雪蜡车填补国内空白。省产研院德州分院签约落地,中国(德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建设。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1人,引进博士硕士1543人,新增院士工作站4家。德州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四)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国率先探索“异地跨省线下办”新模式,“全域通办”居全省首位,“双全双百”工程、“信易批”、“无证明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设立首席政府服务官。着力推进首批94项重点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市县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成功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249亩,“标准地”供应6875亩。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8.6亿元。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26亿元。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克服洪涝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总产152.3亿斤。“吨半粮”创建、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等4个重点事项列入省部共建方案,入选国家整建制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举办乡村振兴齐鲁论坛,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落户。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省级2家。新建和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67处,生猪出栏458.7万头、增长22%。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67个,“德州味”授权企业75家。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837公里,建成33项重点水利工程,改建提升540个村供水管网,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天衢新区率先获省政府批复建设,核心区城市设计编制完成。完成大运河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90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17.5亿元。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514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69个。中心城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0辆,机关单位3000多个停车位免费开放。稳妥推进违规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整治,实行秋冬季全域免费乘坐公交。“城市大脑”基本建成。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水体比例改善幅度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1位。齐河、乐陵分别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有力落实民生保障。新增城镇就业6万余人。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38所、中小学校16所,新增学位3万个,招聘教师3200余人。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为教师办好十件实事。东部医疗中心、市传染病防治中心等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新增9.5万人、1.6万人。新建改造敬老院15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6处。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举办文化惠民演出8855场,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免费接种疫苗1066万剂次。面对严峻夏汛秋汛,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9.5%、24.2%。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保持全省低位。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德部队官兵、中央和省驻德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德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回首五年,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发展新要求、群众新期待,还有很多差距,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创新力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产业链能级不高,集群生态活力不足;制造业总体高端化不够,头部企业偏少;农业基础优势没有充分彰显,乡村振兴亮点不够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业态不丰富;城镇化进程不快,城市功能品质有待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辐射承载能力不强;民生保障存有诸多短板,守牢“一排底线”任务艰巨;政府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精准施策,持续用力推动解决。
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将是德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刚刚闭幕的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绘就了德州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努力实现“三个高于”,推动发展质量、经济总量、人均增量“三量齐升”的要求,全力实现“五个走在前”,推动“七城同创”,聚精会神,迎难而上,把规划目标变成“任务书”,把发展蓝图变成“施工图”,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全力上赶争、走在前、创造新辉煌。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生活幸福为根本追求,全面落实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十大创新”工作要求和各项部署,深化战略融入借势借力,塑造城市特色聚气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实现“三个高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创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重点在九个方面持续发力:
——持续发力塑优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更强“德州制造”。坚定不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聚焦电子信息及材料、绿色化工及复合材料、食品加工、高端(环保)装备、生物医药、体育器械、特色轻工纺织七大制造业,有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先导产业引爆跨越,力争电子信息及材料、绿色化工及复合材料、食品加工、高端(环保)装备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特色轻工纺织产业突破500亿元,生物医药、体育器械、新能源汽车产业要保300亿元争500亿元,打造特色体育名城、功能食品高地、半导体产业新增长极。培植壮大“双50强”和链主企业,力争千亿级企业实现突破,500亿级2家以上,100亿级10家以上。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施工业互联网培育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
——持续发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贡献更多“德州元素”。全面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统筹布局高水平实验室、重点科研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科创综合体,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倍增。抢占数字赋能新赛道,创建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促进社会数字化转型。实施“人才兴德”工程,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完善市场化育才引才机制,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加快产教融合、产才融合,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以平台聚人、环境引人、政策留人,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持续发力融入服务重大战略,争取更大“德州机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一区四基地”,争取建设德州至雄安新区快速通道。全力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济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举全市之力建设天衢新区,按照“一年破题起势、三年快速发展、五年取得突破”目标,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现代城市新标杆、改革开放新平台、绿色低碳新示范。
——持续发力放大区位优势,建设更高“德州节点”。强化交通枢纽地位,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南北借力京沪高铁大动脉,东西融入沿黄达海大通道,实现“县县双高速”,构建“四纵五横”铁路网、“七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节点,建成鲁北大数据中心,构建链接全国、辐射冀鲁的数字经济服务枢纽。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建设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创建北方会展名城,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再造现代版“九达天衢、神京门户”。
——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更佳“德州示范”。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扛起“三面旗”,争当“先行区”,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建成全国首个“吨半粮”示范区,推动马铃薯育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面向京津冀鲁乃至全国的“中央厨房”。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持续发力加快城镇建设,探索更优“德州路径”。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新型社区”一体化多层次城镇体系。按照“东靠新区引领、西靠运河引爆、德陵一体发展”的思路,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推进现代水网、现代物流网等“七网”建设,提高发展支撑力。科学规划县城整体形态和开发强度,实施“强镇固基”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双镇百村”建设。实施城市更新,丰富服务业态,形成“畅序净美”城市特质,建设有创造力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持续发力优化发展生态,彰显更美“德州印象”。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绿色成为德州最靓丽底色。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叫响“德商”品牌,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家、善待创业者蔚然成风。
——持续发力促进文化繁荣,讲好更响“德州故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大禹文化、董子文化等资源,加强保护、传承和利用,促进重大主题文艺创作,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打造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世遗文化展示优秀城市、国际文化融合典范城市,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
——持续发力推动共同富裕,提升更暖 “德州幸福”。实施中等收入群体五年倍增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动计划,夯实增收共富基础。聚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中心城区、城乡学校布局,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高水平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努力解决各类群体住房问题,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聚焦“一老一小一弱”,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社会服务平台,打造社会大救助体系升级版,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市域治理,推进民主法治,提升治理效能,守牢“一排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德州、法治德州。
各位代表!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我市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比较优势更加突出:战略机遇叠加可以集成赋能,区位交通优越可以八方聚力,土地资源丰富可以统筹开发,农业基础扎实可以优势转化,产业体系完备可以集成聚合,民营经济活跃可以激发动能,能源保障有力可以抢占先机,职教资源充足可以增创活力,城乡区域联动可以均衡发展,人民厚德包容可以海纳百川,干部奋发图强可以一往无前。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练、教育培养,广大干部群众育新机、开新局的精气神更加高涨,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只要我们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德州发展就一定能更加强劲,群众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对表对标走在前、聚心聚力争一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进”的姿态守牢“稳”的底线,在德州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征程上取得新进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力争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总产、播种面积保持稳中有增,外贸进出口和使用外资提质增效,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在推进落实中,我们将细化分解更高标准的工作目标,自我加压,力争实现目标更高一些,全力争取更好更快发展。
(一)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聚焦扩需求“十大行动”,系统集成,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实施“重点项目攻坚年”,全力抓好228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7亿元。开展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推进“千项技改”“千企提升”,抓好11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快速启动、深度展开“七网”建设:①综合立体交通网:重点推进高青至武城高速商河至平原段、德州至郓城高速德州至高唐段、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和北环德州段、齐州黄河大桥等项目,完成投资67亿元以上。②现代物流网:重点推进禹城海尔智慧物流产业园、齐河京东亚洲一号二期、临邑传化“公路港”、交投金茂源物流园建设,实现物流园区县域全覆盖。③能源保障网:加快推进宁津、临邑、平原等5个国家级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建设中心城区电网、三峡庆云储能电站等重点能源项目,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700万千瓦,争取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建天然气大宗商品综合交易中心落地。④市政公用设施网:实施11个市政类项目,加快推进大学路东延及地下综合管廊二期、夏津城区雨污分流等工程。⑤现代水网:实施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开展向城区供水提升改造,横河、减马横河、老马颊河等综合治理。⑥新型基础设施网:新建改造5G基站2500个,建成“双千兆”城市,农村家庭基本具备百兆以上接入能力。⑦农村基础设施网: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00公里。扎实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实施传统消费升级行动和新兴消费扩容行动,创新提升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0家;开展城市商圈智慧化改造;培育首店经济,活跃夜间经济,打造特色消费新商圈;提升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建设电商供应链基地,推动网络零售倍增。着力破解物流“瓶颈”,举办第一届物流峰会,各县市区至少新建或改造一个综合物流园区,着力引育5A级物流企业,持续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促进“会展+”产业发展。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领域建设。严格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实施“助企开门红”九类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逐企逐策对接,实现“免申即享”,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开展援企稳岗行动,以“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选树表扬功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用真情、真心、真力,尊重、关爱、支持每一位创业者、每一位企业家,让他们更加自信、自强、自励,都能成为德州发展的功臣,都能成为德州的骄傲!
(二)全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立足培育“541”产业体系,以“三三倍增”行动计划为引领,狠抓基础再造、产业策源、补链强链、企业培育。精准布局产业链条,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上下游融通为主线,狠抓集成电路、环保装备、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新型纺织、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支撑产业链。实施一名市级领导链长挂帅、一批链主企业培育带动等“十个一”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培育梯次强企方阵,支持有研半导体、华鲁恒升新材料、德瑞智能制造、泰山体育装备等骨干企业园区化发展,力争新增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5家以上,过100亿元企业有新突破。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8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新上市过会2家、挂牌80家。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以“揭榜挂帅”形式实施1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家以上。加快推进省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家以上。加快与齐鲁工业大学共建“一院一园两基地”,打造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链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融入国家工业大数据山东分中心体系,推进环境治理、体育用品制造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争取食品加工行业二级节点尽快落地,新增上云企业500家,新培育智能工厂5家、数字车间20个。深化与忽米网、腾讯云等平台合作,支持京鲁数谷、京德数谷等数字经济园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开展产业深度分析,完善功能配套,探索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继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考核问效,力推各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实现明显进位。
(三)全力融入服务重大战略。精准对接、深度融入,千方百计找切口、搭桥梁、建平台,把战略转化为机遇、把机遇落实到项目。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积极承接功能疏解、外迁项目、产能扩张。聚焦产业融入,开展系列对接活动,重点引进央企强企、区域总部,力争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00个,到位资金60亿元。聚焦市场融入,建设新发地(德州)农副产品智慧批发市场,培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0个,开通北京—德州农产品物流专线。聚焦平台融入,与京津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企业新增60家,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聚焦政策融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深度合作。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上,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加强黄河水资源超载区综合治理,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争创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推进徒骇河等综合治理工程,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河道综合治理、新建平原水库等10大类24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做好沿黄地区工业园区梳理规范工作。在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上,推进产业协作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高水平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联动区。支持鼓励各县市区深入对接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县域经济突破行动,因地制宜、差异定位、特色发展,每个县市区重点发展1—2个优势产业集群,力推所有县市区全省排名位次前移。建立县市协同发展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共建共享,在更高站位上拓展发展新空间。
举全市之力推进天衢新区强势开局。对标国内一流新区,加快启动核心区建设,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推动“六大板块崛起”。完善新区规划体系,启动产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深化核心区城市设计,启动核心区低碳展示中心、站前广场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央企强企总部基地,推进海洋装备制造、碳谷新材料等园区建设,引进5个以上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提升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人才创新园承载服务能力,推进国家体育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国际化科创基地。积极导入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推动老城区优质中小学校向新区布局,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加快人口集聚,提升新区带动能力。推动科技职业学院、体育运动学校、汽摩学院等建设。加快建设东部医疗中心、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尽快启动综合保税区建设。全面铺开供水供气、道路建设、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工程。制定支持政策,推动各县市区共建新区、同享红利。
(四)全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打好“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开场战,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5万亩以上核心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地力提升、现代种业等“六大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89万亩,建设规模化繁种基地25万亩。分类精准指导抓好春季麦田管理,高质量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0万亩,全力夺取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蔬菜产量稳定在700万吨,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以上、市级10家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引进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禹王、谷神、福洋、双汇、发达、中椒英潮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0个。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实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植“三百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建设。以“双镇百村”建设为示范,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范提升农村改厕,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排查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五)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优化“一核引领、组团发展”市域空间格局,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县城提质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促进人口、资源、要素向县城、中心镇集聚。大力推进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67亿元实施安居保障、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生态环境提升等108个城建项目。持续推进以“四改一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实施市文化科技中心、市体育公园、岔河两岸片区改造等项目。继续实施“四小”工程,新开工棚户区改造6892套,基本建成7200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13个,惠及群众3.5万户。大力发展高品质绿色建筑,新建城镇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大脑”提升赋能行动,建设60个智慧社区,打造十大惠民应用场景,健全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组织、事故防控、畅通提升体系,构建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城市治理生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德城、宁津、齐河生活垃圾分类率先全覆盖。优化城市管理体制,稳妥推动城管执法重心下移。扎实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建强社区工作者体系,推动村改社区集中攻坚,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物业•幸福德州”品牌。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城市更安全、更健康、更宜居、更有活力。
(六)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对47个项目挂图作战,强化全要素全周期服务保障。深化“标准地”“亩均效益”“能效评价”改革,开展低效用地盘活攻坚行动,实现“腾笼换鸟”。实施金融畅通工程,创建省级金融资源畅通示范区。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快政府公物仓建设应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建立担保费补贴机制,新增担保业务规模30亿元以上,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外贸企业主体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业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办好对接东盟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推行“政策漫游”,深度开展以商招商、园区招商,打好科学家、金融家、企业家招商组合拳。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聚力招引三类“500强”企业、总部经济,实现招商数量、体量、质量新突破,力争引进过亿元招商项目370个以上,到位资金320亿元以上。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深化“双全双百”工程,“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打造“无证明城市”,让高频事项“家门口办”成为常态。全面免收企业不动产登记费用,将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纳入土地储备成本。推动“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执法,深化完善“首席政府服务官+部门”协同解决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实施科技人才“培山育峰”工程,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支持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来德就业创业,新引进青年人才3万人以上。德州有近50万人在外奔波创业,家乡是最坚强后盾,我们会全力支持德州老乡在外勇闯天涯,更欢迎他们“凤还巢”开新篇!
(七)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为目标,突出抓好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治理、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散煤污染治理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严格落实“四个区分”“五个减量替代”要求,用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严格执行能耗“双控”,压减煤炭消费40万吨,推动存量产能优化提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支持重点企业园区化发展,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统筹推进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高标准做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精准开展污染防治,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积极创建“无废城市”。抓好“两清零一提标”,完成陵城、运河等6个县市区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加强化工集聚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常态化整治河湖“四乱”,新打造10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科学种植常绿树种,植树造林2万亩。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城镇、绿色工厂、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蓝天碧水净土是我们的健康之基、生命所依,“德州蓝”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全力维护,以更高的绿色指数为德州赢得更多生态红利!
(八)全力保障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继续压减20%,财政投入重点向民生倾斜。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完善智慧就业平台功能,实施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开发公益岗2.53万个。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单位初次就业人员参保比例达到90%以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3.5万人以上。改造提升6处敬老院,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2600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完善“三孩”配套政策。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新增托位4000个以上。深化大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市级统筹,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推行集团化办学等模式,加快中心城区、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7万个。巩固“双减”成果,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继续坚持为教师办好十件实事,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支持德州学院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双高”院校。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推进疾控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水平,积极申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4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提升110处中心村卫生室。健全职工、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和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救助制度。实施文旅融合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漕仓遗址、东盟国际文化产业园、九龙湾文旅园等重点片区,建设“一廊六片”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加快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大型主题乐园等项目建设,推动董子文化街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策划打造全域旅游精品路线,办好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大力实施基层文化“三有”“三进”行动,组织惠民演出5000场,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000名。
今年我们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办好18件民生实事。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群众医疗、低保、特困群体的保障待遇和服务水平,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红色物业管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拓展公交营运线路,建设过街天桥,改造外环路照明设施,等等。这些民生实事,我们将动态听取群众意见,清单化、责任化推进落实,快办多办、务求办好。
(九)全力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坚决守牢“一排底线”。精准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从严抓实安全生产,开展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加大企业安全设施技改投入,加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严格落实责任事故“一案四查”、重大隐患“一患四查”,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食安德州”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着力抓好能源保供,强化煤电油气运稳定供应。着力稳金融防风险,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集中行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陵县模式”,持续开展信访“治重化积”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积极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开展新一轮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攻坚。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健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兵役征集、民兵建设、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仲裁调解、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气象、新闻、档案、保密、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我们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永葆绝对忠诚,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体现到实际行动上。
(一)建设有为政府。打铁必须自身硬,攻坚更要精气神。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各级政府必须有为有位、争先进位,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聚焦市党代会确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上赶争”“一切工作重在落实”,以高标准、快节奏、严作风推动“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强化有解思维,提升优解能力,事不避难、精准攻坚,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坚持学思践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做到想明白、说清楚、带好头、干到位。善于运用市场逻辑,把握市场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做到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以有为政府推动形成更加有效市场。
(二)建设法治政府。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扎实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让依法办事成为各级政府和全体公职人员的行动自觉。完善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用法治给行政权力明底线、亮红线。推进诚信政府建设,践行契约精神,全面兑现政府公共政策。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三)建设为民政府。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用心用情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服务群众、联系群众要“24小时在线”,有事情多与群众商量,有难题多向群众请教,察民情、汇民智、聚民力,让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体现群众需求。建好用好“12345+”社会稳定动态感知平台,发挥部门“群众工作科”“群众工作专岗”作用,健全完善“一网统管、一办到底”解决群众诉求机制。建立健全请群众点单、让群众评价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能快则快、能多则多,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561万德州人,每个人都了不起,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要努力让每个德州人,多一份参与、多一份获得、多一份自豪!
(四)建设清廉政府。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体监督,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要干成事、不出事,更要带好队伍、树好形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整顿不作为、乱作为,不搞一刀切,不层层加码,为基层松绑减负。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打造“五型”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导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引领社会风气崇德向善,用各级政府的负重担当换来德水安澜、万家幸福!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重任在肩,初心如磐惟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公选王推荐参加山东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2022山东省直遴选考点·两会】李干杰人民日报发声:以创新引领发展走在前列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